法庭乔迁话巨变
文/李宗印
上世纪河南泌阳遭受“75·8”洪水大劫难后,为了方便群众民事诉讼。泌阳县报经上级批准在东部山区的大路庄、马谷田、高邑、王店四公社中心部位宋家场水库管理局所在地设立宋家场人民法庭。借住该水产队门口三间瓦房挂牌办公。以老孙为首三人,后其二人陆续调出,仅有老孙一人且不符合办案要求,一度积案达28件,且大部分是婚姻纠纷。
1977年我被分配到法院工作。11月底的一天,院长谈话说,上级有精神凡大学毕业生都要到基层去锻炼,决定让我去法庭清理积案,我绝对服从,积极奔赴法庭。
因当时 没有具体法律规定仅靠一本最高法院作出的民事政策去遵循,该规定首要是以调解为主的十六字方针,是唯一的工具书和依照的法条。
说是法庭但条件十分简陋。三间房,两张床,一把木椅,三张桌,两条长凳,最珍贵的是一台手摇电话和一个档案柜。另有已作价20元归老孙所有的一辆除铃不响,其他支支有声的自行车。东间由老孙居住放一档案柜,我住西间放着唯一的交通工具那辆自行车。中间即被称为的公堂,一桌一椅供审询时记录用,两条长凳是诉讼双方当事人及证人的坐位,根本没有严威感。
我也想买辆自行车当时属于计划经济虽几次托人都无结果,所以下乡调查大都是二人徒步。后来考虑到虽这辆自行车破旧,也要发挥他的作用,下乡时推着他遇到平坦的路面先由一人骑着,超越一段后将其放下,当后人赶到时在骑向前,交替骑行提高行速。大部分是山区小路崎岖上山时一人扶把一人后推。
盛夏下乡调查我们用这辆自行车带着凉席和被单及卷宗吃住在乡下,晚上大多住宿在大队部办公室内赤身露体蚊虫叮咬苦不堪言。严冬住在生产队队长家。人家找双薄被就很不错,夜里冻的瑟瑟发抖,只得及早起床生火取暖浓烟燎绕满眼流泪,待人家起床时还说当法官的有精神,醒里早,只得一笑了之。
老孙调回法院,法庭工作由我负责。这时调来一位青年是我的得力助手,另有一老同志,两张床三个人怎么住,只有那位青年与我同挤一床,严冬风雪交加房瓦失修常有雪粉洒满床,露湿棉被的现象。
法庭管辖全是山区群众意识陈旧落后,接受教育较少,想问题不客观,常为一言片语造成纠纷,甚至大打出手造成伤害还不认错一强到底,对立情绪很高,很难调解。
按照当时的要求每一案件都必须深入发案地调查取证,经反复印证确凿无误后才能作出结论,对当事人自取证据也要严格审查,法院所取证据可以作为定案的依据,所以整日奔波在乡下调查取证。从没有节假日。
时年冬天大路庄公社北部大山中一起林木争执案大有一触即发的群殴,公社领导电话通知让法庭提前介入解决,我与小郑冒着风雪赶到现场调查取证,分头做双方的工作,三天顺利调解结案归程时大雪已填满沟壑路面难找,一不小心就有滑倒掉进深沟雪中的可能,十分危险。路上几乎无行人指引。
我们翻山摸岭用木棍探路十分小心,三十多里的路程我们竟走到傍晚才到公社机关,真是饥寒交迫,疲惫不堪,非常狼狈。龚书兰书记见状非常感动,随让炊事员做了一盆面条端到他办公室内,我们每人连吃三大碗。龚书记连说真是饿了,累了,辛苦了。并安排我们早点休息。当我们返回法庭的第二天上午,闵庄大队的何书记带一农民来到法庭,我们感到莫名其妙说何书记你怎么来了?他说:“由于当时没有考虑到大雪那么严重致使你们摸到黑才到公社,实感对不起,龚书记前天晚上已电话批评了我,所以特来道歉”。我说:“这不算什么”。后回想这真是党委对我们政法干部的关爱,体现党的温暖。
1980年秋,我们到白云山南麓处理一群殴案,双方对立情绪激昂,确实是一棘手案处理不好大有严重伤害出现,我与小郑并由公社几位中层领导配合做双方的工作,经过耐心细致地工作后双方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即签了调解协议,我们也很高兴返程,与他们分路后在离法庭不足十公里时狂风骤起、乌云漫天,刹时大雨倾盆,山洪爆发水深浪急枯草朽木积满沟,挡着去路。雨停后看沟水消减我们脱光衣服把档案包好相扶过沟,谁知水冲石滚动,水深齐腰人无力,一浪袭来将我二人全部冲倒陷入漩涡,一冲三丈多远,幸好遇到早被水冲下横挡的木杆处,我们分别上岸。小郑风趣地说:“印哥,这次咱们要淹死了,也不知道为啥淹死的”。我随口说:“咱们是好人,不会淹死的,这不又上岸了吗”!我们都笑了。
我虽是那样说,内心却很害怕,那场面真是触目惊心,因为该同志是县委书记的乘龙佳婿,在法庭名曰工作实为渡金,尊我为领导实为保护人,他前途无量后经汇报很快调回法院工作。了却我的心病,他经深造很快当上法院领导,后提升为中级法院院长,我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了数个春秋。
改革开放全国上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由人治走向法治,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由贫穷落后走向富余,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大部分地区都采取一社一庭办案。虽由部队一大批干部充实政法队伍,仍不能满足要求,泌阳县根据当地情况决定撤销宋家场法庭设立王店和马谷田两个法庭各管辖两个公社。
1987年王店法庭落成乔迁在乡政府前面与公安派出所分为西东两院,都是崭新的现代式小楼宽敞的大院,吉普、摩托齐全,庞大的审判庭调解室等宽敞明亮,木式沙发、电扇配备齐全,优厚的条件是促使法官办好案的必备基础,他们起着化解矛盾平息争端和谐社会职责。在一九九0年严冬的一天发生在深山中因婚姻纠纷双方都纠集数人准备大打一场了事的案件,当法官发现这种迹象后立即带人乘车冒着鹅毛大雪赶赴发案地 做思想工作,并指出若不深思冷静对待该纠纷后果不堪设想,责任定由其负。经过这五个小时的动员做思想工作,双方都回心转意,乘机作出调解书,双方签字纠纷平息,已是夜里零时了,他们又返回法庭,他们办案神速倾心为民的思想被人感动,从不留积案。
新时代带来新发展,为了宣传好法律化解民间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体现国富民强按照上级要求各县要统一建成标准式法庭,王店法庭就在其中一所。
在位于县城北六公里驻泌公路东侧一座占地二亩统体粉刷洁白的两层小楼拨地而起,偌大的国徽悬挂在白楼中央甚是壮观威严。各项设施全是现代式的配备,宽敞明亮舒适,审询全靠电脑控制,只要出口成语就会准确无误的录出。
在落成乔迁时院长邀请县政法界领导及本院中层干部和所辖乡镇主要领导参加我与老孙等作为法庭前身责任人也被邀参加了该仪式。仪式中新任庭长张某身着崭新的法官服,佩戴着象征公平正义的胸徽满面春风的作了誓词般的就职演说。他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建成了标准式的法庭为我们今后办好案、办铁案建立了一个舒适的平台,我们要更加努力严格依法办案,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实事求是不枉不纵,以民为本服从法律为民排忧解难这是我们的天职,是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我们要廉洁奉公,不贪不占,作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所办案件要经得考验。并接受各界的监督。
我们伫立在旁,眼望着洁白的小楼花园式的庭院,国徽在楼上闪闪发光,高大围墙的铁门旁悬挂着王店法庭感到十分威严,使人心旷神怡,好象进入了梦境,不由自主而发出惊叹地说:“变了,变了,全变了,今昔相比两重天啊”。以往那种手记录、徒步、骑自行车拔山涉水上乡调查的时代已永不复返了,又联想到那时地市级中院办公也不过是木桌椅,虽有几十间楼房但大都是寝办合一条件十分简陋,就连被称为在五品州官且掌握着生杀予夺大权的院长下乡宣判也仅乘坐冷热皆存的帆布蓬吉普就感到风光无限。可恰在此时张庭长开着豪华的汽车飞驰而过时,现在仅一个小庭长比中级法院院长还气派。这一代人真是感到自豪地说:“托共产党的福,把福享尽了”。这突入其来的呼声使人惊呆,大家都笑了,而且笑的十分开心,笑掉了老脸上的几个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