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道教协会制定的《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19-2023年)》的收官之年。5年来,各地道教界认真落实《纲要》,统筹安排,积极探索,展开生动实践,取得丰硕成果。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特开辟“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实践”专题,集中展示各地道教界的实践成果,交流工作经验,推动道教中国化迈出新步伐。
自中国道教协会颁布《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19-2023年)》以来,北京市道教协会以全国、全市宗教工作会议精神为根本遵循,以《纲要》为依托,结合北京道教实际,统筹安排,积极部署,守正创新,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持续深入推进道教中国化走深走实。
2019年,北京市道协新一届领导班子产生后,积极推进道教中国化进程,开展了一系列学习调研工作,先后赴上海、浙江、河北等省(市)道协及道教活动场所参访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结合北京市道教实际,制定了《北京市道教协会坚持中国化方向工作规划纲要(2022-2024年)》,从加强政治引领、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加强教职人员队伍建设、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展宣传途径等5个方面、23个小项,逐项逐条、从细从实制定了推进道教中国化工作的具体内容,做到科学谋划、精准定位,加强顶层设计,为推进北京市道教中国化进程提供总体保障。
北京市道协在教职人员中广泛开展“三爱”“四史”教育,牢固树立爱国思想,厚植爱国情怀,开展及实施各类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成效显著,广泛凝聚教职人员与党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的思想共识,融汇“三爱”思想,筑牢在道教中国化道路上前行的思想基础。
北京市道协从开展培训、组织教职人员开展道教中国化理论研究、打造“三支队伍”交流对话平台等方面入手,积极开展道教中国化理论学习与研究,夯实道教中国化理论基础,并进一步指导实践,寻求道教中国化理论研究成果转化路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5年来,北京市道协在坚持道教中国化道路上展开了一系列探索实践,出实招,谋实效,形成诸多亮点。
亮点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夯实道教中国化的思想基础
“国兴则教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是践行道教中国化的根与魂。北京市道教协会抓准国家重大庆祝活动及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契合时代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引领教职人员进一步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夯实道教中国化的思想基础。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市道协组织教职人员参观“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并赴河北狼牙山、西柏坡实地感受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一心为民的革命精神;4名道教教职人员代表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群众游行这项光荣而伟大的政治任务。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市道协以“与党同行·携手百年”为主题举办“七个一”系列活动,1400人次参与,反响热烈;组织教职人员参观建党百年主题展览并赴嘉兴学习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红船精神,参加活动的教职人员抒写学习体悟,并刊载于《北京道教》。2022年,市道协以“喜迎二十大·奋进新时代”为主题,组织所属宫观教职人员及市道协秘书处工作人员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道教中国化(京津冀地区)专题培训班学员参观“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
4名道教教职人员代表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任务
举行“百家百幅作品献礼百年”书画展
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恳谈会
北京市道教协会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让教职人员切身感受党和国家的艰辛历程、巨大变化、辉煌成就,用自己的方式抒胸臆、展情怀,增强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与党和国家同频共振,感恩新时代美好生活。
亮点二:以理论研究为先导,奠定道教中国化的理论基础
北京市道教协会利用首都高校教育资源,积极搭建交流平台,组织开展道教中国化思想理论研究,为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奠定理论基础,并以出版专著、编印内部资料和参与研讨等方式展现。
2019年,在北京市宗教界“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与北京宗教中国化”交流研讨会上,市道协副会长孔阳元道长、常务理事谢路军教授分别代表道教界和学术界发表《北京道教中国化方向的意义和实践》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道教中国化方向健康发展》主题发言,引发热烈反响。2021年,北京市道教协会积极参与市政协《宗教中国化北京故事》道教部分的编纂工作,共征集到13篇文章,围绕首都道教发展、道教中国化、道教人物以及生态文明观等主题进行具体阐述。2021年,北京市道教协会副会长袁志鸿、副秘书长张兴发在北京市宗教文化研究会举办的“和合”论坛上代表北京市道教界作题为《新时代的道教要走好中国化道路》和《道教的爱国理念与社会实践》主题发言。北京市道协秘书处靳昊千的文章《新时代背景下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研究》和隋玉宝道长的文章《以人为本——谈谈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的三个发展目标》在《中国道教》杂志上发表。
2022年,北京市道协编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重要讲话摘编》《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材料汇编》。通过下发学习材料,组织教职人员加强理论学习,深刻领会新时代宗教工作理论创新及有关精神。2022年9月,北京市道协与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联合举办“人居日下——明清宫廷与北京道教”学术论坛。从“宫廷的道士:制度与道派”“宫廷的道化:空间与艺术”“宫廷到民间:神权与社会”三个维度展现明清宫廷与北京道教在历史建构、互动、影响中对北京社会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探究道教中国化的历史规律。
2023年5月,北京市道协举行第六届东岳论坛暨《道教与坚持中国化方向研究》新书发布会。《道教与坚持中国化方向研究》一书是在北京市民族宗教委指导下,由北京市道协组织道教研究领域专家学者、教职人员和宗教工作者历经两年编纂而成,从多个维度对道教中国化的意义、实现路径,以及道教如何主动适应并服务当代社会等命题展开研讨,汇集了北京市道教界道教中国化理论研究的初步成果。

第六届东岳论坛暨《道教与坚持中国化方向研究》新书发布会

与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联合举办“人居日下——明清宫廷与北京道教”学术论坛
亮点三:以和谐宫观创建为抓手,扩展道教中国化实践路径
北京市道教协会积极尝试,将和谐宫观创建与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相结合,以推进道教中国化巩固和谐宫观创建成果,形成二者相互促进的正向循环。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通过自查整改及开展“回头看”工作,北京市道协指导所属15处道教活动场所从场所管理、财务管理、教职人员管理、场所安全管理等方面逐条梳理完善场所内部各项制度,制定了全面细致、可操作性强的宫观规范化管理制度体系。共修订场所制度130余项,修订各类条目300余条,制度上墙工作完成率达100%。有13处宫观编制并刊印《宫观制度汇编》,占比87%。近70%的道教活动场所申请完成宫观对公账户收款二维码。通过加强团体自身建设、场所制度建设,将场所规范化管理水平推向新的高度。
二是建设“美丽宫观”。2019年至今,北京市道协结合爱国卫生月、垃圾分类治理和崇俭戒奢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以建设“美丽、绿色、生态”宫观为主题的美丽宫观建设工作。结合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将宫观消杀、垃圾分类、环境整治、文化展示相结合,以《我眼中的“美丽”宫观摄影作品征集》活动为载体,细化场所规范、安全、美化管理措施,打造“美丽宫观”建设典型。通州佑民观、古北口娘娘庙、怀柔关公庙、昌平青龙观等场所积极参与创建活动。其中,通州佑民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理念,探索“绿化、美化、净化”宫观生态环境之路,“美丽宫观”创建成效突出。目前,佑民观内已建成百合园、芍药园、兰花园、玫瑰园等14个特色观赏花园,栽种了樱桃树、苹果树、石榴树等16类果木,培育了兰花、桂花、梅花等系列盆栽,宫观内“春季有花,夏季有荫,秋季有果,冬季有绿”,绿化率达到70%。

建设“美丽宫观”
亮点四:加强教职人员队伍建设,为道教中国化提供人才保障
一是围绕道教人才培养开展调研。围绕道教教职人员人才培养使用、道教教职人员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道教教职人员业务水平及任职情况以及道教活动场所自主教育培养等问题进行调研,寻求解决思路和办法。
二是向内用力,打通道教教职人员现有进出机制。市道协对北京市全部认定备案的道教教职人员开展地毯式排查,对亡故、还俗、外省从道的道教教职人员进行清理,两年来先后取消、转隶27名道教教职人员。同时,重新梳理市道协认定备案流程,优化制度,开展了新一批教职人员认定备案工作。结合首都宗教工作要求,将道教教职人员学历水平、能力水平、准入门槛逐步提高,以期引入优秀道教人才,发挥“鲇鱼效应”,对道教教职人员产生激励作用。
三是实施考核评议工作。自2020年始,在属地宗教事务管理部门和信众代表的监督下,对所属道教教职人员(含常住未备案)进行年度考核评议,3年来评为优秀96人、不合格18人,对加强场所和人员规范化管理、提高教职人员学修能力起到促进作用,取得良好效果。
四是提升存量教职人员整体学历。市道协在中国道协和市民族宗教委的支持下,委托中国道教学院举办道教教职人员大专班。来自市道协所属11处宫观的25名道长经过3年学习,考核合格后将被授予中国道教学院大专学历毕业证书。此举为更好地加强北京市道教教职人员培养和队伍建设开辟了新路径,成为创新道教人才培养方式的有益尝试,为解决道教教职人员学历和综合素质偏低等制约道教健康传承的关键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委托中国道教学院举办北京市道教教职人员大专班
亮点五:挖掘道教经典与时代相契合的内容,助推道教中国化
“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义教规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是道教中国化的重要内容。北京市道教协会积极挖掘道教经典中与时代相契合的内容,以助推道教中国化。
一是开展玄门讲经活动。2020年至2023年,北京市道协分别以“明道立德 正己诚心”“与党同行 携手百年”“遵道守分 福集寿臻”“观天法道 立德安民”为主题开展玄门讲经活动,并推选3名道教教职人员参加中国道教协会举办的玄门讲经活动。4年来累计收到讲经稿80余篇,26名教职人员登台讲经,编印《讲经实录(2020年)》《讲经实录(2021-2022年)》2册。玄门讲经已成为北京市道教协会进一步加强信仰建设、道风建设,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弘扬正道正法的品牌项目,取得较好反响。
二是以道教经典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北京市道教协会聘请擅长宣传、设计的道教教职人员设计宣传海报,用简单易读、易于传播的行文方式,分条目整理道教经典、教义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记述或事件,并加以阐述和说明,搭起道教文化认知背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体系之间的桥梁,加深道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该海报自2019年在圣莲山真武庙试点后逐步向全市道教活动场所推广,取得良好效果。目前,河南省道教界以该设计为底版向全省推广,江苏、福建、四川、陕西、湖北、吉林、河北等省的多处宫观也在使用,成为以道教经典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例。《中国宗教》2022年第3期在交流版块发布题为《北京市道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道教文化的当代诠释》的文章,进行了专题报道。

编印《玄门讲经实录》

举办2022年玄门讲经交流会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训会

以道教经典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亮点六:紧跟时代步伐,加强思想引领和宣传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北京市道教协会紧跟时代步伐,在宣传和引领道教中国化方面开启了多种探索实践。
一是通过推送“学习强国”学习内容等拓展学习方式。为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加强意识形态引领,北京市道教协会在教职人员中推广使用学习强国APP,鼓励教职人员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政策理论、时事政治、传统文化课程。进一步丰富了教职人员的学习方式,实现了政治理论和传统文化学习教育从“抓”起来到“活”起来的转变。同时,北京市道协每周定期通过宫观联络微信群向教职人员推送政治理论、传统文化、安全应急等学习内容,为宫观集体学习提供材料。
二是依法依规做好宣传工作。2022年,《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正式施行,通过学习领会《办法》内容与要求,北京市道教协会不断提升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截至目前,市道协及所属14处宫观已申请《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北京市道教协会于2020年对官网进行改版并创建微信公众号,官网开设13个专题版块,微信公众号设立“学理习政”“正信正行”等10余个版块,定期更新,发挥宣传主阵地作用。在传统媒体方面,重启编印内部资料《北京道教》,目前已出版10期,刊登文章340余篇、图片2200余幅,在建党百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编辑专刊,进一步加强引领力度。其中包括袁志鸿道长《新时代道教走好中国化道路》、海宝明《抓牢新时代道教工作的主线,讲好道教的中国故事》等近30篇有关研究道教中国化的专题文章。各宣传平台力求做到内容丰富、角度多元,客观全面反映北京道教中国化进程,传播道教正能量。

《北京道教》(内部资料)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宗教界提出的时代性课题,更是探索解决道教立足新时代适应新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应锚定新时代新发展理念,对教理教义、戒律制度、宗教实践等作出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诠释,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在未来的工作中,北京市道协将继续弘扬好道教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好本土宗教的特长优势,借助首都资源优势,坚持与时俱进、创新传承的思想理念,推动道教中国化工作再添新绩。
(来源:北京市道教协会,本文刊于《中国道教》2023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