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之旅(1)
高增荣

一、
九月天气爽,
驾车晋地游。
黄河水涨满,
东去滔滔流。
拜谒禹王台,
登上鹳雀楼。
两岸景如画,
人文名胜稠。
华夏文明史,
山西够风流!


二、永乐宫
芮城黄河边,
巍巍永乐宫。
纪念吕纯阳,
建造于大明。
道观中之最,
壁画尤出名。
巨幅《朝元图》,
名冠世界雄。
浩浩绘画史,
煌煌有其功。
搬迁重修建,
浩大繁精隆!


三、登鹳雀楼(1)
少读王之涣,今上鹳雀楼。
永济山川秀,眼前如画轴。
中条万载矗,黄河日夜流。
登高极目望,思绪八荒游。
注:"中条”,即中条山,在鹳雀楼的东南方,距鹳雀楼10公里,高大巍峨。


登鹳雀楼(2)
古人骚客登斯楼,
慷慨题诗千古留。
美景迷人灵感溢,
山河毓秀气势遒。
高谈阔论评时事,
指点江山藐帝侯。
步健思飞远送目,
黄河千里永奔流。


四、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
从来君王多脑残,
利令智昏滥用权。
假道伐虢计谋诡,
唇亡齿寒是良言。
空有智者宫之奇,
偏是昏君虞公贪。
鼠目寸光装自信,
祸国殃民下场惨!
注:从芮城沿黄河东行到平陆,与南岸的河南三门峡市隔河相望。跨过黄河大桥,即到三门峡市。三门峡在周朝时,属于虢国,虢国是中国古代西周时期的重要诸侯封国,国君为周文王的两个弟弟虢仲、虢叔。现在,这里有一个虢国博物馆,位于三门峡市湖滨区六峰北路,是建立在西周虢国墓地遗址上的一座专题性遗址类博物馆,又是国家二级博物馆。2000年10月,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博物馆建成开放。截至2004年,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拥有基本陈列《周风虢韵——虢国历史文化陈列》分为虢旗猎猎、吉金灿灿、美玉灼灼、奇珍熠熠、车马辚辚、古墓秩秩六个部分。有周代的青铜器、陶器、玉器、车马坑等文物展出。
"假道伐虢”和"唇亡齿寒"这两个成语,就出自山西临汾、平陆和河南三门峡一代。


五、普救寺
吾三十多年前游过普救寺,今路过普救寺,只在下边拍照,没有进去细览。
倏忽已是三十年,
普救禅寺换新颜。
仰望照相为留念,
鞠躬三拜敬佛天。

普救寺位于永济市蒲州镇西厢村的塬上。普救寺始建于唐武则天时期,原名西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禅院。元代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中说的“红娘月下牵红线,张生巧会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普救寺内。普救寺内的莺莺塔的回音效果"普救蟾声"是该寺一大奇观,使该塔成为世界六大奇塔之一。
相传五代十国时,河东节度使作乱,郭威平乱,蒲州城被围年余,百姓苦甚。郭威召寺僧问策,僧曰:“将军发善心,城即克矣!”郭威当即折箭为誓,翌日破城,满城百姓得救,从此更名普救寺。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以及白马将军解普救寺之围,就发生在这里。
普救寺的美诗文:
"白马将军义薄云,书生笔阵扫千军。”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西厢南侧一方石碣,上刻“普救寺莺莺故居”七言律诗一首。跋文载,此诗是金大定年间河中府同知王仲通游寺时所撰写的,因此称作“金代诗碣”。诗曰:“东风门巷日悠哉,翠袂云裾挽不回。无据塞鸿沉信息,为谁红燕自归来。花飞小院愁红雨,春老西厢锁绿苔。我恐返魂窥宋玉,墙头乱眼窃怜才。”
普救寺的莺莺塔的奇妙回音"普救蟾声"是该寺一大奇观,因此该塔被誉为世界六大奇塔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