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名家专栏:
塑像(两首)
桑恒昌

(一)
薄自洋大师,
为我塑了一尊
半身肖像,
材料是
特种水泥。
坦言称:
数百年后,
也不会
松皮懈骨。
挚友的心尚缺一角,
总想翻制成铜的材质。
唉!我已亏欠了
那坨子水泥,
岂敢再开罪,
本该用来
塑造历史的青铜?
再好也是躯壳的替身,
惟祈灵魂,
常来诗中驻足。
(作于2022年8月20)
(二)

喊着自己的名字,
冲着塑像说:
将来你应征,
去了文学馆,
一定含着
人间最美的眼神,
以军人的姿态,
恭立门前。
(2023年8月6日)
【读诗悟语】
桑恒昌先生这两首诗作,在他本人诗作中,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而言,算不上是上乘之作,但是却充分展示了桑先生的伟大的谦逊情怀和低调做人之道。领袖、豪杰、英烈、劳模,非凡的人物往往被人制作塑像或雕像,以供后世千秋万代瞻仰缅怀,这是凡人难求的无上荣耀之盛事。然而桑先生却淡然视之,诗中称:“我已亏欠了那坨子水泥”,“将来你应征,去了文学馆,一定含着,人间最美的眼神,以军人的姿态,恭立门前”纪念馆的塑像应是纪念馆内尊贵的“主体”内容,而桑先生却打算把自己的塑像贬为纪念馆的“门卫”,恭立门前,迎来而送往万万千千的观众。胸中有锦绣、腹中藏乾坤、笔下生珠玑的桑先生,这是何等的谦逊和低调!
这正好应了几句俗语:宽阔的河平静,博学的人谦虚;越是成熟的稻穗,越懂得弯腰。诗作语言朴实无华,毫无雕琢,自然天成。
桑恒昌先生简介





(济南五中退休教师王炳强 读悟并荐发于2023年10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