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井冈山
柯扬
井冈山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遗迹有100多处,其中26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被列为市级文明保护单位,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是中国共产党永远的精神家园。

井冈山,地处欧亚大陆东南部,位于中国大陆第三级地形,处于长江以南和南岭以北的罗霄山脉中段东坡,整座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地理位置处于北纬26°13'04″—26°52'30″,东经113°59'12″—114°18'28″之间。

井冈山总体地势为西南高,向北、向东逐渐降低。最高峰为南风面,海拔2120.4米,最低处为湘洲河谷,海拔230米,最大相对高度近1900米,山峰高程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井冈山为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14.2℃,年降水量为1836.5毫米,年均日照时数为1511小时,年有效积温为4007℃。

井冈山具有较高的地学价值,是古华南板块地质演化过程的见证地和现代盆岭地貌的代表地。同时井冈山是各类珍稀濒危种、孑遗种、活化石,以及各类原始类群、区域特有种、中国特有种的天然避难所,是东亚华南古陆褶皱地质构造山地第三纪活化石森林博物园的罕见范例。

民国十六年(1927年)10月,创建了宁冈县为中心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井冈山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遗迹有100多处,其中26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被列为市级文明保护单位,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井冈山属于典型的东南丘陵盆地的南北向中山地貌,地貌特点可概括为典型的二元山体结构、悬殊的地势高差、丰富的地貌类型、独特的盆岭格架、壮丽的地貌景观。
井冈山总体地势为西南高,向北、向东逐渐降低。最高峰为南风面,海拔2120.4米,最低处为湘洲河谷,海拔230米,最大相对高度近1900米,山峰高程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巨大的地势落差突显了井冈山的巍峨挺拔。井冈山山岭高耸,群峰交织,山体宽厚,山脊多呈鳍状和刃状,峡谷深切,悬崖密布,山间为串珠状盆(洼)地,树枝状水系向四周分流,蜿蜒曲折,急流险滩,断崖瀑布壮观。
从岩石地貌类型的角度,井冈山的地貌类型包括泥盆纪砂岩地貌、寒武纪与奥陶纪变质岩地貌、志留纪花岗岩地貌、泥盆纪碳酸盐岩喀斯特地貌等。值得一提的是喀斯特地貌区发育的各种溶洞,如犁坪的石燕洞发育在泥盆纪灰岩之中,深千米,因长年栖息石燕而得名,大洞小洞相连,形成洞中有洞的景观。当地民谣“水打犁坪门前过,田里无水干死禾”正是井冈山喀斯特地貌区特征的写照。
据统计,井冈山的峰峦500多座,绵亘250千米,可分为中山和低山两个亚类。侵蚀中山集中分布在中部偏西的地区,海拔多在1000以上,侵蚀低山多分布在北部和东南部,海拔多在600—900米。如主峰南风面、五指峰、五大哨口、黄洋界和杜鹃山等蜚声中外。这些群山中有众多形神皆备的象形石,如金狮面的“人面岩”“金龟击鼓”,桐木岭的“石姬”,杜鹃山的“天烛”“群猴听训”“金鸡报晓”等。这些山地可分为三级分水岭。
一级分水岭分布于西部黄洋界、八面山、荆竹山、南风面等地,山峰彼此连接构成山岭,南北向展布,海拔1300—2120米,相对高度多在1000米以上,属鄱阳湖流域与洞庭湖流域分水岭。
二级分水岭分布于中部铁坑、严岭嶂一带,由连续性欠佳的山峰组成蛇状弯曲的山岭,山顶多为圆顶和圆锥形顶,沿北西向延伸,海拔1000—1300米,相对高度800米,是牛吼江和蜀水河的分水岭,也就是区内北东向与北北东向河流以及南东向河流的分水岭。
三级分水岭分布于南北两侧的游击洞、五指峰、黄拐湖和茶子坳一带,山峰相互连接成锯齿状及鳍状,呈单面山脊形态,呈北西和北东向延伸,海拔多在900—1100米,相对高度700米,是区内行洲河和拿山河等小水系的分水岭。
在井冈山的低山之间还分布着经过长期侵蚀切割的,绝对高度<500米的低缓起伏的丘陵地貌。
井冈山形成深切的峡谷,形态上呈“V”型,长度从几千米到十几千米不等,著名的有龙潭峡谷和水口峡谷,瀑布多与峡谷相伴生,初步统计,井冈山的瀑布景观有100多处,较为有名的有笔架山陡崖瀑布和五龙潭瀑布群。
在井冈山的侵蚀山地和丘陵之间,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十多个典型的山间构造盆地。它们大多沿境内的河谷成串珠状分布,如茨坪、大行洲、下庄、小行洲和黄垇盆地沿行洲河水系分布,大陇、龙市和葛田盆地沿宁冈河水系分布,大小五井、厦坪和拿山盆地沿拿山河水系分布。

井冈山地势中高东西低,由中南至东西北走向。中部的山峰多在1000米以上,而南风面海拔达2120米,是井冈山的最高峰:其他山峰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还有:江西坳1841米,坪水山1779米,五指峰1586米,严岭嶂1488米,八面山1484米,鹅岭1408米,黄洋界1343米,双马石1286米,洪溪洲1221米,画眉跳架1199.5米,三十六曲1057米,荆竹山1051米。从某一座山峰看,井冈山任何一座山峰,存在明显的多层次立体结构。

南风面为井冈山的最高峰,坐落在遂川戴家埔,东抵遂川江河源,呈北东—南西走向。山体长约18千米,东西最大宽度为27干米。一般海拔600—1750米,同名主峰海拔2120.4米,为欧亚大陆东南部的第二高峰。五指峰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北面,东北部为石洼潭凹,西南部有过山拗口,南坡延伸至黄沙坑村,北坡深入到遂川境内,面积约39平方千米,因有五座相依相连、状似五指的绝景山峰而得名,山体由中生界燕山期酸性结晶斑状黑云母花岗岩构成,地表土壤为酸性山地黄棕壤。五指峰主峰海拔1607米,五峰高300~400米,坡度大于75°。在五指峰的周边有众多的象形石群,石猴闻涛、仙人劈柴、绵羊石、仙桃石、仙鸭石、蛤蟆王石、幼鹰叫天门、图腾石柱等等。

鹅岭位于井冈山(市)鹅岭(乡),海拔1407.7米。鹅岭因山形似鹅,秀润如玉,故又称玉鹅岭。鹅岭境内山岭主要由花岗岩、石英岩、石英质岩、板岩等坚硬的岩石组成。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岩层产状平缓,地壳水平上升,流水沿构造破裂面的节理侵蚀及重力崩塌作用造就了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的基本形态。地貌形态的物质基础是特定的岩性。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主要由方山、台地、峰墙、峰丛、峰林等构成。其岩石胶结良好,刚性强,节理发育。
“井冈”一词,早在明代江西的地方文献中已被提及。古人见高山耸峙下散布着的山间小盆地,看起来很像一口口的水井,因而以“井”来命名盆地中的村庄,比如大小五井。五指峰下原有个山村,坐落在从大小五井流下来的“井江”边,被称为“井江山”,后来依客家语音、演变为“井冈山”,成为当地百姓对以五指峰为主峰的周边群山的习惯叫法。民国十七年(1928年)前后,“井冈山”一词开始出现在中国共产党的文献中。这可能是井冈山在文献中的最早记载。

民国十六年(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宁冈井冈山,创建以宁冈县为中心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兰花坪。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此鲜为人知的井冈山被载入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荣史册。
井冈山的斗争,从民国十六年(1927年)10月到民国十九年(1930年)2月为止,共计2年零4个月,时间虽不长,但为中国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其精髓:一是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二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三是党管武装的基本原则。四是血肉相连的干群关系。五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待续)
柯扬于长城上
2023.10.3~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