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回苏家围(小说)
张仕芳
我叫苏逸,明代河源县义合镇苏家围村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大诗人苏东坡的后人。苏家围建村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我父亲苏秀弘任东莞京山巡检时,在河源县义合镇购置了大片土地,放弃仕途前程携家小在此定居,定名苏家围。数年之后我以长子名义籍承父业,重视教育办学堂,兴修水利扶植农耕,不仅造福苏家围苏氏家族,也让外姓村民共同受益。

我出生于公元1365年,1435年长眠于合水镇苏家围村,一觉醒来则是公元2023年。掐指一算,整整睡了588年。睁眼一看,发现自己躺在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殿堂里。殿堂正中央竖着两樽高大的塑像,仔细一看竟是家父苏秀弘和我本人。塑像背后是一大段介绍我和家父的生平文字……

塑像前摆放着鲜花和贡品,塑像上方高悬着一块横匾,上面书写着五个大字:东山苏公祠。庄严、肃穆的大殿展示我苏氏家族列祖列宗牌位,其中有我前辈,也有晚辈。从中看到明清时期苏家围村苏氏族人共产生朝廷命官48人,其中:四至五品的23名,七品以上的25名。此外还有文化名人,其中进士2名,举人2名,贡生23名,秀才52名。
看了这段文字介绍我无比欣慰,直到这时我也才完全清醒过来,我是从明朝洪武年间跨越到了588年后的今天。

此时正值黎明时分,苏公祠内空无一人,我信步走出大殿,只见一轮旭日从东方冉冉升起,万丈霞光映红了大殿门前的那块宽敞的广场,几十个漂亮村姑在舞曲旋律伴奏下翩翩起舞,无数男女老少围观看热闹。

当我出现在人们眼前时,不少围观者都用好奇的眼光盯着我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那人是谁?”
“身穿古代服装,八成是个演员。”
“他这身打扮好像苏公祠那樽塑像,也就是苏围古村的创始人苏逸,难道县里要把他搬上银幕?”
“为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我县文化高质量发展,由中共东源县委宣传部、万绿湖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东源县“万绿湖杯”全国小小说征文大赛已正式启动,咱们苏围村将作为古色文化重点推出,但没听说要拍电影呀!”
“我听村委会苏主任说过,县里是打算把苏秀弘、苏逸父子搬上银幕,通过电影拍摄,有力推动东源县和咱们苏围村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好啊,那咱们苏家围村便一夜火起来了!”
“演苏逸的演员都提前到咱们村儿里体验生活来了。”
“好啊,我们也都可以在这部电影中串个角色,美美的过把戏瘾。”
一群男女青年立即活跃起来,欢呼雀跃。
一个中年男子走过来大声问我道:“喂,请问你是
饰演苏逸这个角色的的演员吗?”
我被这群人的对话搞得一头雾水,也不知道电影为何物,便似是而非地点了点头。
那群人满以为我承认了是电影演员更加兴奋不已,几个男女青年还激动得手舞足蹈。

一位官员模样的人远远地走过来,有人向我介绍道:“他是东源县苏氏联谊会会长、义合镇苏氏大宗祠暨苏家围东山苏公祠管委会主任,他可以向你详细介绍苏家围村苏氏大家族上下六百多年历史及各种相关情况。”随即又指着我向那人介绍说:“苏主任,这位是主演苏逸的明星演员,你看他多像咱们苏家老祖宗苏逸。他提前来苏家围古村体验生活,你可得好好接待人家呀!”
苏主任上前握着我的手,激动的说:“欢迎、欢迎,欢迎您这位远道而来的大明星!请问您是哪里人?”
我说:“我是河源县义合镇苏家围村人!”
苏主任惊诧道:“啊?我们村子里可从没见过你这个人,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苏逸,河源县义合镇苏家围村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出生在江西,家父苏秀弘曾在那里做官,后入粤担任东莞京山巡检。不久我也中了举,按我当时的聪明才智,完全可以担任一介县令,可家父却让我放弃仕途,与他共同打造苏家围村,让苏氏后人世世代代过上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生活,别再走老祖宗苏东坡坎坷一生的老路。”
“啊——?”苏主任被我这段话惊得目瞪口呆,用手指着我,张着大嘴,半天说不出话来。
那群看热闹的人呼啦一声奔过来把我围在中间,像看怪物一样瞪大眼睛望着我,七嘴八舌地议论我,说什么的都有。
“这人八成是个骗子,冒充苏逸行骗来了。”
“没错,前几年有个报道,一个骗子还冒充他是乾隆爷呢!”
“哈哈……”
苏主任笑着对众人说:“别瞎猜了,这位演员已经入戏了,是以苏逸这个角色在与我们对话呢!”
众人齐声说道:“哦,原来是这样!”便又围过去看美女跳舞去了。

苏主任热情地对我说:“我先带您到村子里去转转,顺便再给您介绍一些村里情况。”不由分说,领头便走。
我无法继续申辩,只好似是而非,稀里糊涂地跟在苏主任身后,边走边看边听他介绍苏家围村六百多年的历史,以及改革开放45年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还从他介绍中了解到拥有1530年历史的河源县已于1988年撤县建市,1993年又将原河源县的主体部分建立东源县,义合镇划归东源县管辖。

我跟在苏主任身后边走边听边看,苏家围村虽然旧貌换了新颜,却仍然保留了不少历史痕迹令人怀古,古香古朴的风味依然十分浓厚。苏主任还给我讲了义合镇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在东源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义合镇党委、镇政府带领全镇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主打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并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我感慨不已,决定重返人间,重返苏家围,再活六百年…… 
作者简介:
张仕芳(女),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影视家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北京微电影产业协会会员、中国小说学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发表和出版各类题材的文学作品二百多万字,其中多篇部搬上了银幕。其中中篇小说《丐儿传奇》荣获《今古传奇》杂志2015年度全国优秀小说一等奖,长篇小说《扬雄外传》荣获第三届河北文学艺术彩凤奖二等奖,编剧创作的电影《远山在呼唤》荣获21届河北省影视文艺奔马奖电影类一等奖,电影《巴山女红军》荣获第八届四川省巴蜀文艺奖电影类铜奖,微电影《毛主席来到咱们农庄》荣获第四届中国红色微电影盛典优秀作品奖、《巴山绝恋》荣获第八届亚州微电影盛典优秀作品奖,《红色的记忆》荣获第四届刺玫瑰国际微电影节十佳作品奖、《小莲》荣获第四届中国红色微电影盛典优秀作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