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日一文一书法

文/屈军强

行善积德,寄爱是一种缘分;
做人做事,珍惜是一种境界;
勤奋努力,开心是一种收获;
谦逊低调,有礼是一种选择;
感恩人间,回报是一种真情;
雅趣盎然,爱好是一种享受;
潜学古今,升华是一种修行;
珍惜友谊,知心是一种尊重;
健康每天,乐观是一种心态;
精彩纷呈,人生是一种悟透;
好运知诚,成功是一种遵循;
反省自己,自律是一种力量!

七古-秋熟

文/李周省

闲踏残叶赏菊露,
静享晨清看红枫。
桂花飘香白尘落,
月季朵朵银杏黄。
2023.10..07于扶风

寒露

文/秦牛

荷残柳敗添秋色,
雨霁云消挂柿红。
金桂芳香寒露醉,
抢时收种苦农翁。
作于2023 -10 -07

书法艺术漫谈

文/屈军强

书法是我们的十大国粹之一,书之形,法寓美,美情深,这门艺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它的历史由来、艺术特性、美学特征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形成了东方艺术的独具思维和精神魅力。
汉字之形,释读古韵。人言为“信”,止戈为“武”,羊大为“美”,日月星河,龙虎鱼虫,书画同源,书画同理,丰富的文字意境,为书法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元素和传统美学,点、画线的“取象”,让书法艺术有了自然之美和情境之美。真可谓“穷造物之情者,恒得真之美。”
书体之源,领略古风。甲骨清秀,大篆苍古,小篆婉丽,隶体浪漫,行书遒劲,草法飘舞,楷书端庄,一种起源,一段演变,把实用性与艺术性融为一体,把汉字写意与文房四宝结合起来,让书法艺术新景迭出,古风荡漾,启迪后人。王羲之、虞世南、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轼、郑板桥、毛泽东,一代又一代书家在中国书法的画廊中留下了各自辉煌的一页,指引着后人在传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守正创新。
书之理论,践行古法。帖之临摹,贵在形势;书之悟道,贵在体验。篆有法,楷有奇,行见韵,草知神,入帖者形似前人,出帖者有自家面目。学古人,扬古风,一靠悟,二靠养,三靠新。请听古今大家说:
“欲知后笔起,意在前笔上。字字接贯前后左右,一气相生。”又言:“心正则笔正。”再言:“ 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这些都成为今日书法创作者的法宝!《石鼓文》、《张迁碑》、《九成宫》、《兰亭序》、《千字文》等等,成为我们临摹历史,效仿书家,传播文化的重要法帖。
书之欣赏,贵在品位。作品有象,可催联想。神采情境,可观古趣。书法欣赏是观之象,品之意,“意象”体验,方悦心灵。从“目观”到“心观”,才可领悟作品之形质之道和意境大美。“书之玄妙,必资神。”“深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虞世南和张怀瑾的话是很有道理的。
欣赏书法作品,既要关注其外在的形质美,更要体味内在的意蕴美,以达到学习书法历史,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自己文化修养的目的。
什么是好的书法作品?一看笔法,二品墨法,三观结构,四重贯气,五赏章法,六知情趣。

一念之间,是非怒喜

文/ 何俊锋

怒喜,只在一念之间。急躁则易怒,从容而欣喜,世事到头,不过是与非,计较起来,是亦是嗔,非亦是怨,大笑一声,大梦一场。人生的起落,似乎总在一念之间,本就是欲理还乱事,全皆在计较争辩中,笑笑就过了,暮色依旧如醉,晚风抚慰归心。时光如水,记住的只是点点滴滴,流过的是愁怒憎怨,过往已往,多少事,只是一念间,一念桎梏,一念释然,一念里,已放下了是非,从容了怒喜。
天青雨霁,仰天大笑出门去,片叶湿染,盛夏风荷。清听风声,这人生如梦,一拭风尘,静观云色,这万事成空,情致朦胧。留取残荷听雨,静待云淡风轻,清欢,忧恼,是非怒喜,不过是一场玩笑,一笑而过,明日依旧清风至,何苦沉沦旧梦中。学会了静观世相,学会了从容不怨。一阵清风,初醒长梦,一念之间,是非已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