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沧桑话家史
许嘉祥
我生在天津小站,少年时生活在北京,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与弟妹、爷爷奶奶随父母调来济南。转眼间,六十年过去了,我们扎根这里工作生活,结婚生子,有了一大家人。如今,四位老人早已过世,我也慢慢成了高龄老人,小时爷爷讲的家史时常响在耳边,挥之不去。
我们是满洲正红旗人,其先人自瓦尔喀迁于董鄂(今吉林珲春),本姓觉罗氏,后以地为姓,改姓董鄂,其族汉字许姓。
442年前,开国名将,世祖董鄂·何和礼(何和里),接替其兄屯珠鲁八颜为栋鄂部首领。栋鄂地处辽东山区,林木茂密,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栋鄂部族定居此处,除继续狩猎、捕鱼、采集外,农业生产也有了一定的发展,整个部落都处在上升时期,到何和礼任首领时,已成为建州女真诸部中实力最强的一部。因为董鄂部实力强盛,努尔哈赤有意与董鄂部结盟。何和礼素知努尔哈赤乃女真一代枭雄,在与其接触和晤谈中,感到他不但具有雄才大略,而且礼贤下士,将来必为英主。努尔哈赤要完成女真各部的统一,进而实现霸业,尤其需要栋鄂部的支持和何和礼这样难得的将才,而何和礼“性宽和,识量宏远”,则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努尔哈赤将其请到佛阿拉,以贵宾之礼相待,两人纵论今古,推心置腹,努尔哈赤趁机向他表露出招纳之意,希望何和礼能与自己合兵一处,共创大业,何和礼慨然应允。返回栋鄂后,力排众议,毅然率领本部军民万余人马投奔努尔哈赤的驻地佛阿拉城,正式归附努尔哈赤。使努尔哈赤实力陡然大增,如虎添翼,并为统一女真各部和对抗明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他参加了后金统一女真各部、 征伐朝鲜、 蒙古和攻取明朝关外诸城参与萨尔浒之战、沈阳辽阳之多次战役,后金(清朝前)建立后,为五大臣之一,官至三等总兵官,并担任正红旗总管(固山额真)。
努尔哈赤一心想将何和礼招纳在自己的势力之下,利用联姻的手段,遂将自己10岁的长女东果格格许配于26岁的世祖董鄂·何和礼为妻,被称为 “栋鄂额驸”。何和礼与努尔哈赤结亲缘戚,分掌兵权,成为努尔哈赤的亲信之人。据 传为这事还引起世祖栋鄂部长于骑射的原配妻子卓尔不满和愤怒,于是率领留在栋鄂部的人马,杀向佛阿拉城,要与何和礼决战。何和礼听说妻子前来,便率人马出迎,并向妻子说明缘由。可是妻子根本不听丈夫的解释,竟然要以兵戎相见,努尔哈赤亲自出面劝谕,向卓尔承诺,女儿嫁过去只做妾室,不与她争抢正妻之位。卓尔见到东果格格不过是个10岁的小丫头,也觉得自己有失风度,这才罢兵归降。后来,努尔哈赤不但不允许她的子女承袭爵位,还让人称呼她为厄吓妈妈,以此嘲讽她没有德让之风。
栋鄂家族人才济济,知名者有,一等公衮布,都统、一等公朋春,副都统多济礼,副都统萨哈,二等伯、都统、和硕额驸杜雷,护军统领和尔本,江南江西总督噶礼,一等公哲尔本,都统齐什,都统瑚什布,副都统赠寿、散秩大臣恒泰,一等公朋春,还有乾隆时期深得皇上赏识的顶带双眼花翎重臣其钮祜禄氏、和坤。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笔名老舍舒庆春。
1912年清朝灭亡,大多数满人选择逃离北京城,回到了自己祖先生活过的地方,一部分留在了中原地区,我们祖辈去了河北沧县,有了现在的许家村,还有一部分人去了台湾,我的三爷是在那时去的台湾,至今无音信。从那时起把满族改为汉族,觉罗董鄂姓氏改为汉字许姓,我家还是留在天津。那时我们很富有,爷爷听他爷爷讲,满人入关后,清帝采取了大规模的"圈地"活动,在旗的满人圈占汉民的大批良田划归旗人,豁免旗人的税赋与劳役。祖先便在沧县占有了许多地。1905年出生的爷爷许同江是许氏家族十八代长孙,姊妹四人,兄弟三人,分别在台湾与北京、天津等地。日本军国主义侵犯京津,他带着家人逃难福州,在那里当了两年警察又回天津,在一支土匪队伍中做师爷,出主意,管财务。
日本投降后,爷爷陪奶奶到青县表姐家,进门后便见外奶奶的表姐夫躺在床上说病倒了,老姐唉声叹气,室内坐满人,后得知他们都是来要帐的债主,爷爷问清欠债的数额后,马上取出10块大洋把他们打发走了,接着又拿钱为他们买了三十亩地。那时表姐夫病已好了一半,提议让他的三女儿亲上加亲嫁给我父亲,成了奶奶爷爷未来的儿媳妇。小时我与母亲一起走姥姥家,记得那地方都是咸水,全靠村里雨雪积下的淡水大坑,逢年过节才能使用,因为水质不好,人人牙齿黄黄的。听奶奶说,他们家也是满族,是沧县有名的财主,家里有许多地,也有长工丫环一帮人,吃穿不愁,整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与爷爷家门当户对,他的二弟在天津开工厂,是个资本家。
奶奶还说,天津解放前夕,爷爷突然做出一个惊人举动,把家里的百亩士地和三处房产全部分给亲朋好友, 自已参加了汽车站工作。后来我问爷爷到底为啥把家产都分了?他沉思了一下说,我不想让旗人子弟颓废和寄生,靠自己个人努力来改变一切。实事证明,爷爷的举动是明智的。父亲是高二考上的大学,成了高级工程师,我的两个子女都是靠个人努力,上了名牌大学。由于爷爷过早地的处理了财产,阴差阳错,我们成了贫农,在讲成份的年月,我们工作生活都未受到任何的干扰和影响。
满人入关三百年余年,满汉民族已经同化,在本民族的聚合之下,寻得共同的语言习惯和生活习惯。但还有皇族和部分满人保留着语言文化,饮食生活习惯与风俗。至今我们家喜欢吃小米、黄米干饭与黄米饽饽(豆包),每逢过节时吃“哎吉格饽”(饺子)。每当阴历除夕,晚饭吃满族独有的风味食品白煮猪肉,炙猪肉及糕点中至今犹存的“萨其玛”等。今天中国北方的饺子、火锅、酸菜、京味糕点等均与满族饮食文化有着渊源关系。满族民间还有许多风味小吃和种类繁多的点心。

许嘉祥艺术简介

许嘉祥,男,原籍天津,现居济南,大专文化,喜欢文学,文章鲜见于报纸刊物。

投稿热线:13325115197(微信同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