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连载——酒坊趣事
四、千里之外
李林离开客栈以后,到底去了哪里?显然是没有人知道。因为在当时,惦记他的,思念他的,真正把他放在心上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杜掌柜的宝贝女儿素芬姑娘。
一转眼,就到了1922年的1月6日,农历腊月二十七,这天是衡水老街最大的集市,也是春节前最后一个二七大集。只见滏阳河两岸的大街上,从河西街到笓子市,从集贤胡同到阜丰街,那可真是商贾云集,人山人海,好一派繁华景象。
而就在这人潮汹涌的集贸市场上,有一队人马,突然出现在了安济桥以东的街面上。就见那些摆摊的、购物的、挑担的、骑驴的、坐轿的,以及大大小小的商贩们纷纷起身避让。在这支队伍的最前头,为首的那个人,骑着高头大马,一身戎装,身后跟随了数十名全副武装、荷枪实弹的卫兵,他们步伐整齐,气宇轩昂地向着河西街,悦来居客栈的方向行进。
悦来居客栈的杜掌柜,事先已经接到通报,并有镇上和县署的多名地方官员,陪着杜掌柜,一同站在悦来客栈的大门外等侯。
时光荏苒,流年似水,20年光阴,弹指一挥。如今的杜掌柜,已经没有了从前的精明强干,圆滑世故,儒雅内敛,不事张扬的儒商气度。看上去,则是白发苍苍,风烛残年的一位古稀老人的样子,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
这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杜掌柜就被急促的叩门声惊醒,他开门一看,是镇上的一名管事前来通报,说是有一位将军要来家里看望自己。杜掌柜一听,感到十分意外,吃惊之余,连忙摆了摆手说:
“不会吧?你们是不是搞错了呢?我可没有什么当将军的亲戚或朋友啊!”
那位管事听了,却十分认真地说:“不会搞错的,过一会儿,镇长和县长也会来这里迎侯将军。”
杜掌柜一听,更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里想,自己的祖上,以及所有的亲戚朋友当中,几辈子也没听说出过什么名人,更没出过什么光宗耀祖的将军。而眼下突然冒出的这位所谓的大将军,不知是何方人氏,姓甚名谁,实在是让人不可思议。
再说了,历史上的杜氏家族,虽然也有过几位出色的名人,但那都是一千多年以前的事了。如唐代的著名诗人杜甫;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著名文学家杜牧;以及“善于决断大事”的唐朝宰相杜如晦。而这些了不起的历史名人,与我们老杜家又有什么关联呢?那可是八杆子也打不着啊!想到这里,杜掌柜是越想越糊涂,越想越摸不着头脑。
而就在这时,那支伍已经来到了众人的面前。
只见那位一身戎装的军官翻身下马,快步走到杜掌柜面前深施一礼,毕恭毕敬的说道:“老前辈,多年不见,一向可好?我是李林,二十年前在下是您的房客,昔日多有烦扰,今日特来拜谢!”
杜掌柜一听李林两个字,顿时脸色大变,浑身颤抖,禁不住放声哭了起来。李林见了,同样深感意外,急忙上前搀扶住杜掌柜。一边安慰老人,一边命令卫士端上热水为老人压惊。过了好一会儿,杜掌柜才突然止住了哭声,大声向李林发问:“你怎么不早回来呢?你回来的太晚了!我那可怜的素芬啊……”说完,老人又一次哭了起来。
原来,李林他们四人,自那日因偷酒喝被日盛酒坊发现,并用尿液戏弄了他们之后,害怕第二天官府来抓他们,只好趁着夜色不辞而别。可素芬姑娘突然不见了李林,心里伤心至极,连续多日以泪洗面。以至在后来的日子里,天天等啊盼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却始终也打听不到李林的音讯。其间,上门为她说媒的只差挤破了大门,她父亲也劝她:“孩子啊,死了这条心吧,李林不可能回来了,你这样傻等,要等到何年何月啊?”可不管怎么劝,素芬只有一句话:“他不娶,我不嫁!”
在那旧时代,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家,是无法生活和立足的。在盼望着李林有朝一日能回来的第十个年头,素芬终于失望了。
素芬没有征得父亲的同意,于1912年4月出家为尼,时年28岁。
杜掌柜泪流满面的望着李林说:“李林啊!你想啊!像我女儿这样一个弱女子,身边只有我这样一个老父亲,没有人心疼她,没有人给她一点温暖。倘若稍微有一点点希望,在那正值内战的社会,她也不会去那千里之外,与古刹青灯为伴啊!”
李林听到这里,也已哭成了泪人,整个人差点晕倒,急忙撩衣服跪到在了杜掌柜面前,一字一句地说:“我李林虽然与您家素芬有缘无分,但她对我实在是一片真情,是我李林对不起您,更对不住素芬。我要去找她!哪怕是天涯海角,我也一定把她找回来!
随即,李林双手搀扶起杜掌柜,满眼含着泪说:“老人家,您不要伤心,您老今后就是我的岳丈,我要为您养老,等您百年之后,我李林就是您的戴孝儿郎……”
于是,这才引出一段:
李将军千里空门寻挚爱,
痴情女还俗牵手心上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