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胶州湾
柯扬
胶州湾,古称少海、胶澳,位于中国黄海中部、胶东半岛南岸、山东省青岛市境内,为半封闭海湾,近似喇叭形。出口向东,面积近500平方公里。是中国较大的优良港湾。胶州湾因古时属胶州所辖,故而得名。
胶州湾古时属胶州所辖,1898年,当时的德国以传教士被杀为由强占胶州湾。1914年又为日本强占,至1922年民国政府收回。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行政区屡有变更,至1958年,胶州湾全境由青岛市管辖,至2012年,沿岸政区为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城阳区、胶州市、黄岛区。
胶州湾内,有南胶河、大沽河等注入,海水营养丰富,是重要的水产区。湾内港阔水深,风平浪静,海水终年不冻,为天然优良港湾,著名的青岛港位于东南部。胶州湾也是山东省的海盐主产区。因此被称为青岛的母亲湾。
胶州湾,因古时属胶州所辖,故而得名。一般认为古称胶澳,但仅见于清代史料,如1898年清政府与德国签定的不平等条约《胶澳租借条约》,且胶澳也被指称青岛市。胶州湾的名称较早见于1928年成书的民国史志《胶澳志》。胶州地名,始于北魏,元初复置,后来的胶州市(胶县)、胶西、即墨(原含青岛市区)、高密等县,大部分时间都在胶州辖区内。
胶州湾,湾口以团岛南端、薛家岛北端为界,宽3公里(一说2.5公里),为一半封闭型海湾。湾中部东西宽28公里(一说27.8公里),湾内南北向最大长度约40公里(一说33.3公里),岸线长为163平方公里,面积397平方公里(一说374.4平方公里,一说438平方公里),其中滩涂面积125平方公里(一说135平方公里)。由于河流携沙淤积、人工围垦和倾倒垃圾,使海湾面积平均每年减少2.8平方公里。
按行政区划,胶州湾全境由青岛市管辖,沿岸政区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城阳区、胶州市、黄岛区(开发区,原胶南市并入)。但岸线以下的水域东北部为市北区所辖,西南部为黄岛区所辖,西北很小部分为胶州市所辖。其它市、区仅辖岸线以上的陆地区域。
胶州湾北部和西北部为平原,东部为崂山山脉,南和西南为小珠山脉。
胶州湾为一浅水海湾,总体上呈簸箕形直倾斜在湾口区又转而东倾斜,湾内平均水深7.0米,最大水深在湾口附近局部可达64米,湾内为51米,(在黄岛东南部的洼地),海滩约占部面积的29.5%,0-5米浅水区占52.7%,上述两口面积占海湾总面积的82.2%,水深大于20米的深长区占总面积的5.4%,低潮线以下海底,除少数水道,沙脊外,一般为平缓地向湾中部倾斜,从大沽河河口和红岛南岸低潮线至海湾中部20米等深线之间,海湾平均坡度分别为2.0‰和2.1‰,湾口附近最大可达2.3‰。东侧为“沧口水道”,10米和15米等深线成开阔的沟谷形,沿北偏西方向向湾顶延伸,西侧为“前礁水道”,10米等深线沿北西方向向大沽河河口方向延伸,“中央水道”和“沧口水道”之间是一突出的高地,为“中央沙脊”,其上水深仅有四米,在三条水道的交汇处有一个“中砂”暗礁,成为大型舰船航行的潜在威胁,黄岛东南部有一南北方延伸的洼地,长约12公里,宽约1公里,最大水深51米,海底坡度较陡,其东北部则毗邻浅滩,浅滩顶部水深仅6米,两者之间形成局部对照性很强的海底,团岛两侧也有一呈北北东-南南西方向深槽,南端最大深达29米,(北面可联接沧口水道),深槽东侧有马蹄礁,白鸽石等大小礁石,马蹄礁出露面积较大,从红石崖到孤山,大沽河口到薛家岛北端和团岛到薛家岛北端沿红石崖至孤山方向,湾底坡度西缓东陡,水道,沙脊相间,水道以中央水道最深最宽,沿大沽河口至薛家岛北端方向,湾底坡度为西北缓,东南陡,西北方向湾顶处为大沽河入口处,在河口发育潮汐型隐三角洲,潮滩宽阔,潮沟发育,湾顶潮滩最大宽度为8.5公里,东南部接近胶州湾口,水道深槽与浅滩高地相间,沿团岛到薛家岛北端方向,湾底坡度较大,海底地形陡峻,海峡的深槽偏向薛家岛一侧,其边坡南岸靠薛家岛一侧陡,平均坡度可达千分之30‰,北岸一侧海底相对平缓,平均坡度可达千分之16‰。
胶州湾位于青岛市区与黄岛区之间,口小肚大,近乎封闭。湾内岸线长163公里。湾口介于团岛角与薛家岛之间,宽仅3.3公里,与黄海联通。
胶州湾东侧为花岗岩低缓丘陵岸,大部受人为改造,青岛大港位于此段。崂山山地孤峙于胶州湾东侧,主峰海拔千米以上,为鲁东最高的山地。北及西北侧,除阴岛附近外,沙泥质潮滩广布,为白沙河、墨水河、大沽河及洋河入海泥沙淤积而成,岸滩逐渐淤涨,为淤积增长岸。大沽河口外潮滩最宽,达10公里。红石崖附近局部有山麓冲洪积台地海岸,土质海蚀崖高10米左右,红石崖至辛岛东海岸为沙质海岸,海岸相对稳定。黄岛前湾及薛家岛沿岸为花岗岩、火山岩低丘陵岸,为基岩海岸,潮间带较窄,属于侵蚀海岸或稳定海岸,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岸线曲折,湾内泥质沙滩宽2公里左右。
胶州湾内第四纪沉积厚度不大于30米。海底以下的海湾相沉积厚7-12米,其14C测年值在11000年以内,下伏皆为陆相沉积,表明胶州湾形成于全新世。距今8000年左右,海湾最大范围,顺大沽河等谷地上溯可达即墨县蓝村-南泉一线,阴岛孤立海湾中。至今随湾内承受河流泥沙淤积,范围缩小,阴岛与陆相连,成为半岛。
岬角。燕儿岛角,位于辛家庄西南。太平角位于湛山村正南,海拔18.3米,向西南延伸水下有礁石。
汇泉角,位于人民广场西南,海拔30.3米,丘陵地,上建有小塔。
青岛角,它与小青岛对峙。也是青岛湾与汇泉湾的分界线。
团岛角,位于市区的最西端与团岛相对峙,海拔17米。已筑堤与岛相连。
黄岛区的岬角大石头嘴,位于黄岛西北,海拔11.4米,是突入胶州湾中的岬角。1970年黄岛与海大坝建成后,使黄岛海峡变成黄岛后湾,形势有所减小。
后湾嘴,位于黄岛后湾村东端,突入胶州湾中。
显浪嘴,位于显浪村东北,海拔20余米直突海中,将黄岛前湾与薛家岛湾隔开。水下地形周围为5米水深。除西南方向外,三面向海为陡壁。
倒观嘴,位于薛家岛北庄正北,由村东倒观山(海拔102.7米)走向西北直入海中,与外里孤石礁相对,将薛家岛湾与小岔湾分开。
窟窿山,北嘴位于后岔湾村北偏东,为窟窿山的北山头(海拔86米)直临胶州湾口,正北与团岛相对峙。
象嘴,位于窟窿山向东,以18.7米台地直入海中,东北与汇泉角相对峙。
鹿角,位于鹿岛东北,以32米台地直入海中,东北与太平角对峙。
张屯嘴,位于凤凰山东南,向东南突入海中0.5公里。东南与竹岔岛相对峙。
南营嘴,位于薛家岛镇南营村东南角,为10米小台地,退潮时与象脖子三小岛相连,组成象脖子角。
连岛角,位于董家河东南,为向海突出0.5公里的16米台地,退潮时与里连、连子、中连、外连四岛相连,统一组成向海突出1.5公里的岬角。
鱼鸣嘴,位于薛家岛西南端,为海拔大于5米的平台,三面为现代海蚀崖,南与老灵石相对峙。
岛屿有黄岛,位于北纬36°02′36″,东经120°12′54″,胶州湾西岸,与青岛市区隔海相望,西距大陆最近点小石头村2公里。岛长4.3公里,最大宽2.1公里,最小宽度0.8公里,面积6.97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3.5公里,东北—西南走向。岛势西北高东南低,由南至北有黑山、乳山、黄山。制高点为乳山,海拔53.5米。该岛土石赭黄,故名黄岛,战国时期属齐地,又称齐伯山或齐伯岛。
团岛,位于北纬36°02′55.4″,东经120°17′13.0″,胶洲湾口北端,面积0.182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24米。岛上植物主要有黑松、泡桐、中国槐、大叶黄杨、樱桃、白杨、天门冬、艾蒿、牵牛花、草莓、苦菜、灰菜等。
冒岛,位于北纬36°11′08.4″,东经120°18′47.2″,胶洲湾东北角,面积0.0196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1米,距陆最近点0.8公里。该岛西南部岸边为岩礁,呈圆形,东北部岸边则为砂质,岸线较直。岛上地势较平,东高西低。植物以杂草为主,无树木。岛周围水域适宜养殖扇贝、花蛤等,并产鱼虾。
薛家岛,位于胶州湾西海岸黄岛区境内,与团岛隔海相望,相距2.26海里。东、南、北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达54公里。金沙滩、银沙滩是青岛优良的海水浴场,呈月牙形南北展开,滩平沙细,风小浪静,水色透明。堪称岛城第一。金沙滩已兴建度假村、更衣室、宾馆等,夏秋之季,专程来金沙滩度假者络绎不绝。是省级旅游度假区。薛家岛地名,来源于明永乐年间骠骑将军薛禄。岛上居民多属薛姓,皆为薛阳武侯之后裔,薛家岛也由此而得名。
红岛,山东青岛市西北胶州湾内。清道光《胶州志》总图有“阴岛”。民国《胶澳志》卷2:“阴岛在胶州湾内,岛之东南端距湖岛子约四海里,岛之东北端距女姑口约三海里。北面多盐田,可通陆地,形成半岛。地势平坦,居民十有六村,咸赖鱼盐之利以为生。东南多礁岩,惟阴岛口可泊舟。”1967年改名红岛。
胶州湾内又有海西湾(包括小叉湾、薛家岛湾)、黄岛前湾、阴岛湾、女姑口、沧口湾等32个海湾。
黄岛前湾,位于胶州湾南部两侧,黄岛黄山嘴与薛家岛显浪嘴之间。湾口朝东,距青岛3.5公里。周边自黄岛、小赶岛、沿辛安镇之港头陈、东于家河,至薛家凫镇濠北头、辛岛、大小孤石。湾内海域宽阔,南北宽4公里,东西纵深7公里,面积28平方公里。湾口水深5至6米。口门外线500至1500米。湾内水深可达20米。海岸线长约23公里。水平浪静,不淤不冻,是建设港口的良好场所。目前有黄岛至青岛的轮渡码头一处,黄岛电厂输煤码头一处,黄岛区水产公司渔业码头一处,青岛海运局小型杂货码头一处。1987年国家批准的年吞吐量1700万吨的煤炭、杂货码头正在紧张的施工,预计5年内可峻工。
薛家岛湾,位于胶州湾南部海西湾内,薛家岛镇东北侧显浪嘴与道管山嘴之间,西沿皮子沟、大洼岛子、向南至烟台山后,向东至管道山嘴。湾口朝东北,东北西南呈斜形口袋状。宽2.3公里,纵深3.8公里,面积约6.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2公里。湾内水深2至3.5米。由湾口向内逐渐变浅,至西南底部形成泥沙滩涂。湾内风浪较少,宜于停靠小型船只。现有安子小型客运码头一处,还有薛家岛镇的修船厂、海水养殖厂、水文站、冷藏厂等企业单位。
小岔湾,位于胶州湾南部海西湾内,薛家岛镇之道管山嘴与石岔嘴之间。湾口朝西北,宽2公里,纵深1.8公里,面积约2.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5公里,水深2至3.9米。由湾口向内逐渐变浅。湾内风浪很少,宜停靠小型船只。现东北侧海岸有青岛海洋渔业公司加油浮码头一处。
海西湾,位于胶州湾南部,由薛家岛湾和小岔湾两个海湾组成。呈带岔口袋型。海口朝西北。宽3.8公里,纵深4.5公里,面积约11平方公里,湾内水深2至13米,海岸线长17公里。
沧口湾,位于沧口沧台路西侧,西向敞口,忌西风,浅滩低潮时干出。1970年代初建有装卸码头,停靠条件较好。胶州湾沿岸红岛、女姑口一带的小型渔船,多收此港卸鱼,是沧口区主要渔货交易港口。
胶州湾东北端女姑口和红山岛间海域,女姑口,位于青岛市城阳区流亭镇西女姑山村西,湾口西向,泥沙底,平坦,低潮船搁浅,避风条件较好。汉代为小码头。明万历年间,千艘云屯。清道光年间极盛。1899年,德国侵占后曾在此设关税分卡。20世纪初渐衰。白沙河由崂山天乙泉发源,至女姑山口处入胶州湾。
目录
声明:百度百科是免费编辑平台,无收费代编服务
详情
胶澳:一般指胶州湾
18.7万 40"
2
胶州湾 [jiāo zhōu wān]
中国山东胶东半岛南岸海湾
特色词条 | 本词条按照特色词条指南编辑并维护
贡献维护者 leesunky
胶州湾,古称少海、胶澳,位于中国黄海中部、胶东半岛南岸、山东省青岛市境内,为半封闭海湾,近似喇叭形。出口向东,面积近500平方公里。是中国较大的优良港湾。胶州湾因古时属胶州所辖,故而得名。[1]
胶州湾古时属胶州所辖,1898年,当时的德国以传教士被杀为由强占胶州湾。1914年又为日本强占,至1922年民国政府收回。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行政区屡有变更,至1958年,胶州湾全境由青岛市管辖,至2012年,沿岸政区为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城阳区、胶州市、黄岛区。
胶州湾内,有南胶河、大沽河等注入,海水营养丰富,是重要的水产区。湾内港阔水深,风平浪静,海水终年不冻,为天然优良港湾,著名的青岛港位于东南部。胶州湾也是山东省的海盐主产区。因此被称为青岛的母亲湾。
历史沿革
2023年6月30日,青岛胶州湾第二隧道开启穿海作业,预计将于2027年12月份完工并通车运营。[47]
名称由来
胶州湾,因古时属胶州所辖,故而得名。一般认为古称胶澳,但仅见于清代史料,如1898年清政府与德国签定的不平等条约《胶澳租借条约》,且胶澳也被指称青岛市。胶州湾的名称较早见于1928年成书的民国史志《胶澳志》。[1]
胶州地名,始于北魏,元初复置,后来的胶州市(胶县)、胶西、即墨(原含青岛市区)、高密等县,大部分时间都在胶州辖区内。[2]
另有“少海”之称,来源不详。[3]
位置境域
胶州湾在的位置
胶州湾,位于中国黄海中部、中国东部胶东半岛南岸、山东省青岛市境内青岛市区与黄岛区之间。大约在东经120.10度-120.37度,北纬36.06度-36.25度之间。
胶州湾,湾口以团岛南端、薛家岛北端为界,宽3公里(一说2.5公里),为一半封闭型海湾。湾中部东西宽28公里(一说27.8公里),湾内南北向最大长度约40公里(一说33.3公里),岸线长为163平方公里,面积397平方公里(一说374.4平方公里,一说438平方公里),其中滩涂面积125平方公里(一说135平方公里)。由于河流携沙淤积、人工围垦和倾倒垃圾,使海湾面积平均每年减少2.8平方公里。[3] [4] [5]
按行政区划,胶州湾全境由青岛市管辖,沿岸政区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城阳区、胶州市、黄岛区(开发区,原胶南市并入)。但岸线以下的水域东北部为市北区所辖,西南部为黄岛区所辖,西北很小部分为胶州市所辖。其它市、区仅辖岸线以上的陆地区域。
胶州湾西部海域
薛家岛和团岛之间的胶州湾东部海域
薛家岛和团岛之间的胶州湾口
胶州湾东部环湾路一带海域
地质地貌
地质
胶州湾位于鲁北隆起之海阳-高密坳陷和胶南隆起的过渡带,太古代以来长期处于稳定上升,剥蚀夷平过程中,随着中生代以来胶东断陷盆地不断沉降,在前震旦系生麻岩基底上沉积一套火山岩系,火山碎屑岩系和沉积碎屑岩系,主要出露的有太古界,元古界,侏罗系,白垩系和第四系,红石崖以主要为变质岩,海湾北部,西北部以碎屑沉积岩为主,如营海以西和南辛附近的侏罗纪砾岩,砂砾岩,大浚旺,营海,阴岛附近的白垩砾岩,火山岩在该分布较多,其中尤以安山岩为主,安山岩主要分布在薛家岛地区,东大洋,女姑口一带则有火山砾岩等,岩浆岩主要分丰在本区的东南部的青岛市区,海西半岛及黄岛区,大致以即墨-流亭断裂为界呈北西-南西展布。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钾质花岗岩,中细粒花岩等。
青岛地区的断裂构造较为发育,主要断裂构造可分三组:(一)北北东向断裂,主要构造线方向之一,对胶州湾的形成和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其中最明显的为即墨-流亭断裂,走向北东20度,北北东-南南西向延伸斜贯全区。(二)北东向断层,规模仅次于前者,红岛地区的晓阳林至前阳村方向的断层即为该组断层典型之一。(三)近东西向断层,主要在青岛西区部的中生代地层发育。[5] [6]
地貌
胶州湾北部和西北部为平原,东部为崂山山脉,南和西南为小珠山脉。
胶州湾为一浅水海湾,总体上呈簸箕形直倾斜在湾口区又转而东倾斜,湾内平均水深7.0米,最大水深在湾口附近局部可达64米,湾内为51米,(在黄岛东南部的洼地),海滩约占部面积的29.5%,0-5米浅水区占52.7%,上述两口面积占海湾总面积的82.2%,水深大于20米的深长区占总面积的5.4%,低潮线以下海底,除少数水道,沙脊外,一般为平缓地向湾中部倾斜,从大沽河河口和红岛南岸低潮线至海湾中部20米等深线之间,海湾平均坡度分别为2.0‰和2.1‰,湾口附近最大可达2.3‰。东侧为“沧口水道”,10米和15米等深线成开阔的沟谷形,沿北偏西方向向湾顶延伸,西侧为“前礁水道”,10米等深线沿北西方向向大沽河河口方向延伸,“中央水道”和“沧口水道”之间是一突出的高地,为“中央沙脊”,其上水深仅有四米,在三条水道的交汇处有一个“中砂”暗礁,成为大型舰船航行的潜在威胁,黄岛东南部有一南北方延伸的洼地,长约12公里,宽约1公里,最大水深51米,海底坡度较陡,其东北部则毗邻浅滩,浅滩顶部水深仅6米,两者之间形成局部对照性很强的海底,团岛两侧也有一呈北北东-南南西方向深槽,南端最大深达29米,(北面可联接沧口水道),深槽东侧有马蹄礁,白鸽石等大小礁石,马蹄礁出露面积较大,从红石崖到孤山,大沽河口到薛家岛北端和团岛到薛家岛北端沿红石崖至孤山方向,湾底坡度西缓东陡,水道,沙脊相间,水道以中央水道最深最宽,沿大沽河口至薛家岛北端方向,湾底坡度为西北缓,东南陡,西北方向湾顶处为大沽河入口处,在河口发育潮汐型隐三角洲,潮滩宽阔,潮沟发育,湾顶潮滩最大宽度为8.5公里,东南部接近胶州湾口,水道深槽与浅滩高地相间,沿团岛到薛家岛北端方向,湾底坡度较大,海底地形陡峻,海峡的深槽偏向薛家岛一侧,其边坡南岸靠薛家岛一侧陡,平均坡度可达千分之30‰,北岸一侧海底相对平缓,平均坡度可达千分之16‰。[5]
海岸
胶州湾位于青岛市区与黄岛区之间,口小肚大,近乎封闭。湾内岸线长163公里。湾口介于团岛角与薛家岛之间,宽仅3.3公里,与黄海联通。
胶州湾东侧为花岗岩低缓丘陵岸,大部受人为改造,青岛大港位于此段。崂山山地孤峙于胶州湾东侧,主峰海拔千米以上,为鲁东最高的山地。北及西北侧,除阴岛附近外,沙泥质潮滩广布,为白沙河、墨水河、大沽河及洋河入海泥沙淤积而成,岸滩逐渐淤涨,为淤积增长岸。大沽河口外潮滩最宽,达10公里。红石崖附近局部有山麓冲洪积台地海岸,土质海蚀崖高10米左右,红石崖至辛岛东海岸为沙质海岸,海岸相对稳定。黄岛前湾及薛家岛沿岸为花岗岩、火山岩低丘陵岸,为基岩海岸,潮间带较窄,属于侵蚀海岸或稳定海岸,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岸线曲折,湾内泥质沙滩宽2公里左右。
胶州湾内第四纪沉积厚度不大于30米。海底以下的海湾相沉积厚7-12米,其14C测年值在11000年以内,下伏皆为陆相沉积,表明胶州湾形成于全新世。距今8000年左右,海湾最大范围,顺大沽河等谷地上溯可达即墨县蓝村-南泉一线,阴岛孤立海湾中。至今随湾内承受河流泥沙淤积,范围缩小,阴岛与陆相连,成为半岛。[7] [8]
岬角
燕儿岛角,位于辛家庄西南。太平角位于湛山村正南,海拔18.3米,向西南延伸水下有礁石。
汇泉角,位于人民广场西南,海拔30.3米,丘陵地,上建有小塔。
青岛角,它与小青岛对峙。也是青岛湾与汇泉湾的分界线。
团岛角,位于市区的最西端与团岛相对峙,海拔17米。已筑堤与岛相连。
黄岛区的岬角大石头嘴,位于黄岛西北,海拔11.4米,是突入胶州湾中的岬角。1970年黄岛与海大坝建成后,使黄岛海峡变成黄岛后湾,形势有所减小。
后湾嘴,位于黄岛后湾村东端,突入胶州湾中。
显浪嘴,位于显浪村东北,海拔20余米直突海中,将黄岛前湾与薛家岛湾隔开。水下地形周围为5米水深。除西南方向外,三面向海为陡壁。
倒观嘴,位于薛家岛北庄正北,由村东倒观山(海拔102.7米)走向西北直入海中,与外里孤石礁相对,将薛家岛湾与小岔湾分开。
窟窿山,北嘴位于后岔湾村北偏东,为窟窿山的北山头(海拔86米)直临胶州湾口,正北与团岛相对峙。
象嘴,位于窟窿山向东,以18.7米台地直入海中,东北与汇泉角相对峙。
鹿角,位于鹿岛东北,以32米台地直入海中,东北与太平角对峙。
张屯嘴,位于凤凰山东南,向东南突入海中0.5公里。东南与竹岔岛相对峙。
南营嘴,位于薛家岛镇南营村东南角,为10米小台地,退潮时与象脖子三小岛相连,组成象脖子角。
连岛角,位于董家河东南,为向海突出0.5公里的16米台地,退潮时与里连、连子、中连、外连四岛相连,统一组成向海突出1.5公里的岬角。
鱼鸣嘴,位于薛家岛西南端,为海拔大于5米的平台,三面为现代海蚀崖,南与老灵石相对峙。[9]
岛屿
黄岛,位于北纬36°02′36″,东经120°12′54″,胶州湾西岸,与青岛市区隔海相望,西距大陆最近点小石头村2公里。岛长4.3公里,最大宽2.1公里,最小宽度0.8公里,面积6.97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3.5公里,东北—西南走向。岛势西北高东南低,由南至北有黑山、乳山、黄山。制高点为乳山,海拔53.5米。该岛土石赭黄,故名黄岛,战国时期属齐地,又称齐伯山或齐伯岛。
团岛,位于北纬36°02′55.4″,东经120°17′13.0″,胶洲湾口北端,面积0.182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24米。岛上植物主要有黑松、泡桐、中国槐、大叶黄杨、樱桃、白杨、天门冬、艾蒿、牵牛花、草莓、苦菜、灰菜等。
冒岛,位于北纬36°11′08.4″,东经120°18′47.2″,胶洲湾东北角,面积0.0196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1米,距陆最近点0.8公里。该岛西南部岸边为岩礁,呈圆形,东北部岸边则为砂质,岸线较直。岛上地势较平,东高西低。植物以杂草为主,无树木。岛周围水域适宜养殖扇贝、花蛤等,并产鱼虾。[10]
薛家岛,位于胶州湾西海岸黄岛区境内,与团岛隔海相望,相距2.26海里。东、南、北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达54公里。金沙滩、银沙滩是青岛优良的海水浴场,呈月牙形南北展开,滩平沙细,风小浪静,水色透明。堪称岛城第一。金沙滩已兴建度假村、更衣室、宾馆等,夏秋之季,专程来金沙滩度假者络绎不绝。是省级旅游度假区。薛家岛地名,来源于明永乐年间骠骑将军薛禄。岛上居民多属薛姓,皆为薛阳武侯之后裔,薛家岛也由此而得名。
红岛,山东青岛市西北胶州湾内。清道光《胶州志》总图有“阴岛”。民国《胶澳志》卷2:“阴岛在胶州湾内,岛之东南端距湖岛子约四海里,岛之东北端距女姑口约三海里。北面多盐田,可通陆地,形成半岛。地势平坦,居民十有六村,咸赖鱼盐之利以为生。东南多礁岩,惟阴岛口可泊舟。”1967年改名红岛。
海湾
胶州湾内又有海西湾(包括小叉湾、薛家岛湾)、黄岛前湾、阴岛湾、女姑口、沧口湾等32个海湾。
黄岛前湾
黄岛前湾,位于胶州湾南部两侧,黄岛黄山嘴与薛家岛显浪嘴之间。湾口朝东,距青岛3.5公里。周边自黄岛、小赶岛、沿辛安镇之港头陈、东于家河,至薛家凫镇濠北头、辛岛、大小孤石。湾内海域宽阔,南北宽4公里,东西纵深7公里,面积28平方公里。湾口水深5至6米。口门外线500至1500米。湾内水深可达20米。海岸线长约23公里。水平浪静,不淤不冻,是建设港口的良好场所。目前有黄岛至青岛的轮渡码头一处,黄岛电厂输煤码头一处,黄岛区水产公司渔业码头一处,青岛海运局小型杂货码头一处。1987年国家批准的年吞吐量1700万吨的煤炭、杂货码头正在紧张的施工,预计5年内可峻工。
薛家岛湾,位于胶州湾南部海西湾内,薛家岛镇东北侧显浪嘴与道管山嘴之间,西沿皮子沟、大洼岛子、向南至烟台山后,向东至管道山嘴。湾口朝东北,东北西南呈斜形口袋状。宽2.3公里,纵深3.8公里,面积约6.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2公里。湾内水深2至3.5米。由湾口向内逐渐变浅,至西南底部形成泥沙滩涂。湾内风浪较少,宜于停靠小型船只。现有安子小型客运码头一处,还有薛家岛镇的修船厂、海水养殖厂、水文站、冷藏厂等企业单位。
小岔湾,位于胶州湾南部海西湾内,薛家岛镇之道管山嘴与石岔嘴之间。湾口朝西北,宽2公里,纵深1.8公里,面积约2.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5公里,水深2至3.9米。由湾口向内逐渐变浅。湾内风浪很少,宜停靠小型船只。现东北侧海岸有青岛海洋渔业公司加油浮码头一处。
海西湾,位于胶州湾南部,由薛家岛湾和小岔湾两个海湾组成。呈带岔口袋型。海口朝西北。宽3.8公里,纵深4.5公里,面积约11平方公里,湾内水深2至13米,海岸线长17公里。[11]
沧口湾,位于沧口沧台路西侧,西向敞口,忌西风,浅滩低潮时干出。1970年代初建有装卸码头,停靠条件较好。胶州湾沿岸红岛、女姑口一带的小型渔船,多收此港卸鱼,是沧口区主要渔货交易港口。[12]
胶州湾东北端女姑口和红山岛间海域
女姑口,位于青岛市城阳区流亭镇西女姑山村西,湾口西向,泥沙底,平坦,低潮船搁浅,避风条件较好。汉代为小码头。明万历年间,千艘云屯。清道光年间极盛。1899年,德国侵占后曾在此设关税分卡。20世纪初渐衰。白沙河由崂山天乙泉发源,至女姑山口处入胶州湾。
大沽河口地貌
海域环境
水文
注入胶州湾的河流有漕汶河、岛耳河、洋河、南胶莱河、大沽河、桃源河、洪江河、石桥河、墨水河、白沙河、李村河等11条河流,长度大于30公里的共五条,流入胶州湾的河流以大沽河为最大,其流量约占大沽河,墨水河,白沙河及洋河4条河总流量的85.6%,大量的泥沙输入,在河口区造成较宽阔的河口三角洲,潮坪等地貌单元,上述诸河皆为季节性河流,汛期集中在7、8、9三个月。[5]
据1980-1982年调查,每天注入湾内的工业废水达23万余吨,致使海水变黑、发臭,湾东岸海泊河口近海水中硫化物含量已超过国家规定的渔业水质标准。[4]
河流
胶莱河,亦称运粮河,干流为人工开凿的运河,河道顺直。胶莱河的开挖始于1280年(元至元17年),胶莱河于平度南部姚家附近海拔11.7米处分水。北段由分水处西北流,经平度、高密两县边界,又西北流,经平度、昌邑两县边界,在昌邑流河东,转而北流,在掖县海沧口北注入渤海,谓之北胶莱河,又称北运河。南段由分水处东南流,经平度、高密边界,在马家花园流入胶县境,又东南流,在胶县前店口乡圈子村南汇大沽河入胶州湾,谓之南胶莱河,又称南运河。胶莱河全长130公里,流域总面积5479平方公里。其中北胶莱河长100公里,流域面积3974平方公里;南胶莱河长30公里,流域面积1505平方公里。[13]
大沽河,是胶东半岛最大河流,它发源于招远县阜山西麓,南流经过勾山水库,又南流进入莱西县境。经过产芝水库,又南流至莱西辇子头村北,洙河东北来注入。大沽河又西南流,到平度西堤村,小沽河北来注入。大沽河又西南流,至莱西县韩家汇西南,五沽河东来注入。大沽河又西南流,在平度崖头东转而南流,在胶县前店口乡圈子村南与南胶莱河会合,又南流,在胶县码头村南入胶州湾。大沽河长179.9公里,流域面积4161.9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1.2/1000,河网密度0.34公里/平方公里。[14]
墨水河,也称淮涉河。河长41.52公里,流域面积317.2平方公里。主要发源于崂山惜福镇的标山一带和即墨石门乡莲花山西南麓一带,两源在前留村汇流后经刁家烟霞、中障村、即墨城关折向南,经大韩村、崂山西城汇、皂户村注入胶州湾。河道坡度较大,水势湍急,河床变迁不定,直到最近十几年,经过人工加筑河堤,河道才稳定成现在的样子。主要支流有横河(又称石河头河),发源即墨牛齐埠乡南部,南流经段村乡、营上乡,在即墨镇庄头村东南入墨水河。长约23公里,宽5-25米,属季节河,流域面积为110.8平方公里。
洋河,汉代称柜艾水,后又称洋水。是胶南与胶州的界河。发源于胶南的吕家和金草沟一带,于王台镇五河头入胶州湾。全长49公里,流域面积303平方公里。上游胶州建山洲水库,下游胶州建拦河闸引水工程。宝山乡有小张八河入汇。在胶南境内有小干河、八一河、十八道河、月牙河。
张村河,发源于崂山北宅峪夼东北雾露顶山南诸涧,流经董家下庄、大韩、河东村,在阎家山汇李村河,到胜利桥纳王埠河后注入胶州湾。河长22.5公里,流域面积131.13平方公里,是季节性河。流域内建有多处小型水库。
白沙河,主要在崂山境内的内河,河长33公里,流域面积215平方公里。源于崂山最高峰,“巨峰”北麓的“天乙泉”。一路流经崂山名景“潮音瀑”、“九水”,中游有三水水库及崂山水库,在西后楼注入胶州湾。河床含石英砂,下游段地下水丰富,水质优良,是青岛市市区的主要供水源地之一,多年平均向市区供水6028万立方米。
巨洋河,又称漕汶河,古称作巨洋水、朱阳河。发源于胶南薛家庄乡南部小珠山西麓,流经薛家庄、王台两乡镇,于五河头入胶州湾。全长25.35公里,汇水面积128.75平方公里。20年一遇洪流量为653.68立方米/秒。在薛家庄乡有沙沟河、大横河汇入。
洪江河,发源于马山西麓,自北而南纵贯大信村乡,经崂山县,入胶州湾。在即墨县境内的一段长约17公里,宽10-50米,流域面积47.25平方公里。属季节河。[16]
气候
胶州湾及其附近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为12.2摄氏度,8月平均25.5摄氏度,1月平均-1.2摄氏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平均降雨量775.6毫米,湾东部多雾,年平均雾日为50天,主要出现在秋末和冬季。
潮汐
胶州湾的潮汐为典型的半日潮,平均潮差2.71米,最大潮差6.87米,涨潮历时小于落潮历时,潮流为往复半日潮流。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最大流速为102.88~154.32厘米/秒,在湾口深水槽道中流速大,从而维持了航道的水深。[48] 湾口流速大,团岛附近可达150厘米/秒,潮余流流速可大30厘米/秒。湾内海浪以风浪为主,冬季寒潮大风时,波高可达1.9米,平时海浪尺度较小,波高小于,等于0.5的年出现频率为80%以上。胶州湾与外海交换情况良好,半交换周期为5天。基本上为湍急交换,海湾东北部水域8流势强,西部较弱,后者不利于物质拆散。
冰情
胶州湾每年冬季结冰。一般年份,胶州湾沿岸,特别是北部和西部广阔浅水区域,12月中旬开始结冰,翌年2月中旬海冰消失,冰期约为2个月。其中1月下旬至2月上旬冰情较严重。
自然资源
盐及盐化资源
胶州湾北部沿海一带,为氯化物重碳酸型水。这些地区处于该区地下水排泄区,地形平坦,地下水径流滞缓,受海水影响,地下水携带的盐分在此积聚,矿化度增高,出现大于2克/升的咸水。莱州湾沿岸一带,形成矿化度达50克/升的咸水,有丰富的卤水资源。
矿砂资源有锆英石矿床胶南白果树。矿点:即墨的王山、新安、钓鱼台、丁格庄、神汤沟、马前山,崂山的仰口、崂山湾、八水河、麦窑、登瀛、白沙河、女姑口、海西、大沽河,胶南红石崖、大石头海村,黄岛的东营滩、南营、刘家岛、鱼鸣嘴。
沙石资源黄岛区沙料有建筑沙、工业沙和风化沙等。主要分布在辛安前河、辛安后河等河谷以及薛家岛镇、于家河村、徐戈庄村沿海。其中建筑沙52万立方米。工业沙310万立方米。风化沙95000立方米。其沙大都运往青岛地区和供黄岛当地建筑使用。
渔业资源
胶州湾位于胶州市东南部,是山东最大的半封闭型内湾。水域面积560平方公里,底质以泥沙为主,最大水深40米,中部水深10米,浅滩区占海域面积的1/3。沿岸有大沽河、白沙河、城阳河等10余条河流入。湾内营养盐高,饵料充足,为鱼、虾、贝藻生长繁殖的优良海域。沿岸多渔村。1930年代以前,阴岛、黄岛是湾内的两个岛屿,以后逐渐成为半岛,形成两个渔业集聚点。1980年代初,国家将胶州湾划为海洋资源研究开发保护实验区。
据《胶澳志》载:“黄岛,潮满则宛在水中央,潮退则接大陆,岛上居民多业渔盐”。阴岛(今红岛)是胶州湾内大岛,是青岛沿岸渔业集聚点。20世纪30年代以后,两岛逐渐成为半岛,渔业及其他经济均很发达。
青岛沿海水产资源素负盛名。据1930年代初调查,因有暖流经山东高角折向东北,故暖流性鱼类洄游至胶州湾及邻近海域,春秋两季产卵索饵的鱼类有近100种,形成丰富的水产资源。常见的主要鱼类有黑鲷、真鲷、牙鲆、高眼鲽、木叶鲽、舌鳎、鲅鱼、鲐鱼、鳓鱼、带鱼、小黄鱼、黑裙鱼、鲈鱼、花尾胡椒鲷、鳗鱼、鲳鱼、鳕鱼、黄鲫鱼、针鱼、燕鳐、红娘鱼、梭鱼、鲻鱼、黄姑鱼、青鳞鱼、鲨鱼、沙丁鱼、银鱼、黄鲼鱼、鳐、虾虎鱼、河豚等。虾蟹类主要有:对虾、鹰爪虾、站虾、梭子蟹等。软体动物主要有章鱼(蛸)、乌贼等。贝类有菲律宾蛤、泥蚶、红螺等。海参、鲍鱼、扇贝、海蜇等在青岛沿海也有一定数量。藻类主要有海带、紫菜、裙带菜、石花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