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英雄传(小说连载之二O五)
杨浩然 偶然著
二O五、高处不胜寒
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的邓政委一接过指挥棒,就大张旗鼓的酝酿起一场大的战役来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分水岭,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淡化了“阶级斗争为纲”,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他说:“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
于是,以科技强国、教育先行的改革便开始了。全国恢复高考后,邓的着眼点就放在如何解决十亿人民的吃饭问题上去了。
恰在这时,安徽凤阳的小岗村走进了他的视野。该村一直是全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
七八年冬月,小岗村十八户农民冒着杀头坐牢的风险,在一张纸上按下了十八个手印,搞起了生产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吧,就在这些农民按下手印不久,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开幕了。在关系国家命运和前途的严峻历史关头,邓小平决定和最底层的农民们一起,共同翻开历史新的一页。并适时制定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民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因时因地制宜,保障他们的经营自主权,发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让农民和农村先富起来,再走一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然而,搞了三年,除了江浙皖搞出了些名堂,安徽出现了“吃大米,找万里”的好兆头外,其他地区均雷声大,雨点小。
究其原因,还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当权派们在作祟。邓公一看不行,立即发表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从而使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得到了推广。
邓小平发现,“十年动乱”的阴霾虽然已逐渐被驱散,可想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得提拔更多年富力强且具备专业知识的干部充实到重要岗位上去。
政府也如人的肌体一样,需要经常补充新鲜血液。于是,胡耀邦、赵紫阳等一大批年富力强的精英们便闪亮登场了。
兵团政委一声令下,游击队政委及各支队司令就感觉高处不胜寒了。
最先做出表率的是汪东兴副主席,紧接着,陈锡联、纪登奎、吴德、华国锋纷纷提出了辞职。
要知道,这几位可是毛主席千挑万选的党政军接班人,他们在关键时刻稳住了大局,才奠定了共和国稳步发展的基础。
正所谓“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几位领袖的急流勇退,堪称老干部们的榜样,看似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了,其实,让位促成的是国家干部的年轻化、知识化。
人们常说,一位合格的国家领袖要时刻保持奉献精神。事实上,懂得在最恰当时机急流勇退,就是最大的奉献精神。
四位领袖级人物,曾守护过国家安宁,又用卸任来助推国家发展,注定是新中国当之无愧的功臣。
除了以上四位领袖级人物提出了辞职外,另几位在特殊时期爬上副国级高位的副总理们,不仅感到了“高处不胜寒”,连“起舞弄清影”的心情也没有了,也纷纷递交了辞呈。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来自工农阶层的人当选为了中央委员,有些还成为了副国级领导。如:陈永贵、姚连蔚、孙健、吴桂贤、李素文等。他们有的是村支书、有的是售票员、有的是车间工人……
众所周知,永贵大叔是不大识字的,他的辞职报告还是找人代写的。难怪邓公说:陈永贵本来是出色的基层农业干部,做过大量有益的工作;但硬要弄到国务院当副总理,是让他受罪。其他几位副总理又何偿不是如此呢?
马三的复出,据说是省委书记厉日耐提议的。对此,马三很感激,所以去省城前顺便为厉书记买了二斤坦埠绺子,准备找这位老乡好好叙叙旧。可到了省城之后,接待他的则是白如冰。
马三与白如冰不熟,只在报纸上见过。中央开十一大时,白如冰就作为山东代表团团长带队去参加的。
当时,马三挺纳闷,山东不是有省委书记吗,怎么副书记当团长啊?来济后才知道,厉书记已被下放到临朐当县委副书记去了。
“马三同志,本来吗,省委决定让你继续抓三线建设,可我没同意。”白书记说“我打算把更为艰巨的任务交给你。”
“别,白书记。”马三说“现在讲干部年轻化,我都快退休了,与几个老家伙在一起共几天事就不错了。一到年龄,立马让贤。”
“那不行。”白书记笑道“你替舒同、谭启龙、杨得志都拉过磨,难道就不替我拉几圈儿吗?”
“哎,老了,拉不动喽。”马三说“好汉不提当年勇喽。”
“说实在的,要不是事情紧急,我也舍不得动用黄忠。”白书记一本正经道“目前,全国上下都在落实农村联产承包制,可我们山东换了两茬领导班子,却一直搞不出点名堂,邓副主席都点名批评了呢,特别是沂蒙山区,无论怎么三令五申,就是撬不开边儿。你在那一带有群众基础,我想让你去试试。”
“这也难怪,大家都怕犯错误呗。”马三说“比如我吧,算起来在马家峪也当了一年支部书记了,明知道小岗经验适合农村推广,可我还是没敢分地,不光我不敢,干部群众都怕走错路线。要知道,沂蒙人民对毛主席是无比忠心的。”
“现在形势变了,我们得借势而起,无论如何,先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全国有八亿农民呀,连农民都吃不饱,谈什么改革?”
“那我试试吧,不过,你得给我权力。”马三说“其实,许世友、杨得志比我小不了几岁,之所以披挂上马杀向越南,是因为邓公给了他们生杀大权。搞农村工作亦如此,对那些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地方官员决不能心慈手软。”
“好,通过。”白书记紧紧握住马三的手说“事不宜迟,下午你就回沂蒙,我等你好消息。”
“是!”马三双脚一并,啪地给白书记行了个军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