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书桌
作者:王秋宁
父亲房间朝南的窗下,有一张书桌,这里光线充足,空气新鲜。只要不是天阴,白天总是亮的,打开窗户,父亲喜欢在这里坐坐,靠在椅子上,双手扶着扶手,眼望外面翠绿覆盖,听着小学生朗朗读书声,在球场上的戏闹笑语。很是惬意。
父亲最喜爱的事,你从桌子上的摆放就知道了。
引人注目的有这么几件:
几个装饰好的照片。女儿的摄影作品,那是风景优美的画面,具有专业化的水平。小孙子博士毕业时,与爷爷的合影,那是他老人家,引以为傲的事,他曾说过,看看小孙子,我要多活几年。老父九十大寿的全家合影,这是第一次的合影,一个不少,可惜的是,我的妻子去世,老父才驾鹤西去,那是张令人伤心的照片。虽然父亲不能天天与大家相见,但看看照片,他也倍感欣慰。
桌子右边的一摞摞书籍与杂志。那些都是他经常翻阅与评读的,他阅读的基本上是中国经典著作,名人的研究,当代理论巨著,是一般人看不进去的,暮年仍然孜孜不倦。读到感悟之处,总是在书页的空处,写下自己的理解,或评论,或联想,或剖析。多多少少,字体齐整,小如蚂蚁。有的页面,竟然写满了空处,比本页字数还多。
桌子正中是平板电脑。那是小孙子买给他的,老父跌了一跤,股骨骨折,在家休养,无法下床走动,那个平板电脑就成了他打发时间,打破寂寞的唯一方式。看电视剧,看新闻,看自然风光,看历史文化。后来能起床走动,就天天放在桌子上,看着他喜欢的内容,因为听觉不好,音量都是大大的。时间一长,看着看着,眼皮一合,就靠在椅子睡着了,迷了一会,醒来时平板电脑仍然播放着。
一个 笔记本。听哥哥说,大概是从今年二月份开始的,一直到六月底,去医院看病住院的前一天。天天记录,没有遗漏。记录着他每天的生活,少不了内心的活动。这本还在哥哥那里阅读着,这段时间,也许是他艰难的时光,我们没有,也不可能去天天翻阅,其间的忧伤与痛苦,也许会有表现。他老人家一般是隐忍的,表现总是乐观,我等惭愧,没有细心发觉,否则不会有现在的遗憾。
其它还有不少物品,虽然不可或缺,但就不一一说明了。
桌子上的东西,凝聚了他的精神世界。他的生活是单调的,内心世界却是丰富的,从书本汲取生活的动力,让孤独的生活变得有声有色,知识与修养无与伦比。
我辈没有继承到他的求学与修养的高度,或者只是一点皮毛。人生的路不可预测他的长度,但可以拓展他的宽度,一如老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