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溯源——济宁伏羲文化学会前往泗水考察调研
济宁伏羲文化学会 编辑:何锋 刘培道


农历二零二三年八月十九日(2023年10月3日)上午,金秋送暖,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季节。济宁伏羲文化学会一行人来到济宁市泗水县即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氏诞生地考察探访。济宁伏羲文化学会党支部书记刘昌国,专家团副团长苗滋露,副秘书长阚延国、何锋、叶亚洲、刘培道等人先是来到泗水雷泽湖,雷泽湖位于泗水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美丽的历史记载。据传,雷泽湖曾是伏羲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伏羲,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与女娲一起被尊奉为福佑社稷之正神。见证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人类起源以及文明发展的思考与探索。上古时代,华胥国有个叫“华胥氏”的姑娘,到一个叫雷泽的地方去游玩,偶尔看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于是就有了身孕,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为伏羲。据《山海经·海内东经》记载:“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伏羲。”

沿着雷泽湖向西而行,便很快找到了传说中的青龙山。青龙山山势巍峨,绿意盎然,仿佛是一条青龙盘踞大地。在山腰有一处石洞,也称“伏羲洞”,洞口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树荫下,透露出一股神秘的气息。据说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就生于此洞。


伏羲洞位于青龙山主峰东侧,海拔约300米。洞穴呈半月形,洞内宽敞,高约3米,深约5米。洞口两侧雕刻有青龙、白虎等图案,洞内中央供奉着伏羲像,形象端庄肃穆。走进伏羲洞,仿佛穿越回了远古时代。洞内幽深,石钟乳和石笋遍布,形态各异。在光线的照射下,这些岩石景观呈现出奇妙的色彩,令人叹为观止。伏羲,又称宓羲、庖牺、包牺等,是中华人文始祖,与女娲共同被尊奉为“人祖”。伏羲发明创造了八卦,制嫁娶、结网罟、定姓氏,并尝草制砭创九针,始造文字,用于记事,取代了以往结绳记事的形式。发明陶埙、琴瑟等乐器,创作乐曲歌谣,将音乐带入人们的生活。为人类文明的渊源流长开创先河之躯。成为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的起源。青龙山伏羲洞被视为伏羲氏曾经居住和活动的地方,成为研究伏羲文化的重要遗址。
走进伏羲洞,仿佛穿越回了远古时代。洞内幽深,石钟乳和石笋遍布,形态各异。在光线的照射下,这些岩石景观呈现出奇妙的色彩,令人叹为观止。


泗水城东北四十五里有华胥山,山下东南有黄沟。华胥山和小安山环抱中,是一“东西宽五里,南北长八里”的椭圆形盆地,即古华渚。黄沟,华渚也。华胥“蛇身人首,有圣德”,“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牺”,华胥是上古时期华胥国女首领,踩雷神脚印,感应受孕,生伏羲。新中国成立后因其地形兴建华村水库,水库附近有伏羲庙、女娲庙等遗址。华胥氏,风姓,《世本》记载可徵:“风姓,太昊伏羲后。”,华胥、伏羲后裔曾世代散居于泗水上游一带,直至春秋后期,以风为姓的,仍然有任、宿、须句、颛臾四国,奉其先祖太昊伏羲之祀。任国在今山东济宁市任城区一带。宿国在山东泰安市东平县一带。须句国在山东泰安东平县与梁山县一带。颛臾国,山东济宁市泗水县,临沂市平邑县一带,至今遗迹尚存。由于华胥被公认为华夏民族的始祖母,伏羲又是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故古华胥国实为华夏文明的源头,华夏民族的祖居之地。
这次寻根溯源,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华始祖太昊伏羲和传统文化。深刻体会到,人类应该学会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正如伏羲创世理念中的启示,让我们珍惜大自然的馈赠,共同守护这片美好的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