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头条号
标签
下载APP
所在区域:
区
取消
提交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标签
首页
\
文学
\ 走进土家族(5)作者:青波-编辑:李诗音-北京头条-都市头条
走进土家族(5)作者:青波-编辑:李诗音-北京头条-都市头条
精华
热点
23-10-05 11:47
6381
阅读
关注
初入
土家族
——走进土家族之五
据介绍,元明及清初,在今湘鄂川黔接壤地区推行了
土司制度
。这时期的巴人,被改称为土民、土蛮、土家等,他们即是今天的土家族。史载明朝时,曾在这些地区建立了大小50多个土司机构。
土家族民俗博物馆
土家族的文化、宗教和习俗
从文化艺术上看,湘西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其歌谣、传说故事、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都极具浓郁的民族风格。
我们不妨以歌谣为例,湘西土家族的文学,包括口头文学和书面文学两种,以口头文学最富特色,口头文学主要是歌谣及神话传说。这里的歌谣又分为古歌、劳动歌、情歌、诉苦歌、长篇叙事诗歌等。
说起《摆手歌》,又名《舍巴歌》,舍巴即跳摆手舞之意,它是土家族巫师梯玛和白手掌坛师在节日里举行摆手活动时,用土家语所唱的古歌。
古歌的内容包括有人类的起源、土家族的迁徙、一年中的农事活动以及土家族古代英雄人物故事等,堪称一部土家族的史诗。
古歌的歌词也形象生动,富有丰富的想象力;《
梯玛歌
》是土家族巫师梯玛在为他人消灾去难而做法事时,用土家语所唱的请神之歌,内容涉及古代土家族的政治、经济、历史、哲学、民俗风情等,也是一部史诗性的古歌。歌词用长短句和自然段落组成。想象奇特,语言生动朴实
;
劳动歌是土家族人民从事生产劳动所唱的歌。
再比如《
薅草锣鼓
》、《挖土锣鼓》等。很早以来,土家人民在劳动时,喜用换工、帮工的形式,合数十人一起进行生产。这时,为了调动大家的劳动热情,他们常常选派两名歌手,一人打鼓,一人敲锣,对歌助兴。歌词的内容,相当广泛,有歌唱丰收的,有表扬勤劳的,也有批评偷懒的等等
;
情歌
:
包括有《初恋歌》、《热恋歌》、《离别歌》、《相思歌》等等,主要表现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大多朴素真挚,具有民歌风雅的风格。
还有《哭嫁歌》,这是土家族诉苦歌中最有名的歌谣。哭嫁是土家族著名的婚俗活动之一,土家族的少女在十几岁之时,就要开始学习哭嫁。土家族姑娘在出嫁前的十天半月里,她的母亲、婶娘、嫂子、姊妹及邻居的姑娘等都会自动前来陪伴即将出嫁的姑娘,一起聚首对哭,并边哭边唱。
哭嫁的歌词,各地不尽相同,但基本包括有哭开声、哭父母、哭哥嫂、哭姊妹、骂媒人、哭开脸(扯眉毛
)
、哭梳头、哭戴花、哭穿露水衣、哭辞祖宗、哭上轿等,有的长达数千行。
其内容主要是哭诉骨肉离别之情及新娘在娘家生活的回忆,同时也控诉了封建包办的婚姻制度,表达了土家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以及向往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极具思想性和艺术价值。如新娘在骂媒人一段中唱道
:
板栗开花球对球,
背时媒人想猪头。
媒人是个赶山狗,
吃了这头吃那头。
豌豆开花排对排,
背时媒人想穿鞋。
青布鞋子有一双,
媒人穿了烂脚掌。
鞋子里白外面青,
媒人穿了烂脚筋。
娘家又夸女婿好,
婆家又夸嫁妆多。
树上的鸟儿骗得来,
岩上的猴子骗得走。
哄的我爹点了头,
哄的我娘松了口。
哄的钱财到了手,
满脸满嘴都是油。
(未完待续)
查看全文
支持作者
给作者一点鼓励,您的鼓励是原创的动力!
更多
最新评论
3.00
5.00
8.00
10.00
20.00
30.00
50.00
100.00
200.00
其他金额
返回
打赏
最新
换一换
热评
更多
人气
更多
相关阅读
写评论...
取消
确定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3333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