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佳节万民乐 三和广场歌舞欢
沈家河村庆国庆暨三和文化广场落成典礼
2023年10月1日,值举国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74华诞之际,岭子镇沈家河村举行庆国庆暨三和文化广场落成典礼活动。亭榭廊台灯笼高挂,舞台上下曳翠飘红,广场中间及四围挨挨挤挤坐满男女老少村民。礼炮齐鸣,锣鼓震天,五星红旗冉冉升上旗杆顶。节目开始:旗袍秀亭亭袅袅、扇子舞彩扇翻飞、《大丰收》朴实感人、书配诗义厚情长。摄影协会的摄友跑前跑后,一心把精彩摄入镜头;书友们则在大红纸上挥毫泼墨,忙着赠“福”赠“寿”。80余岁老婆婆喜滋滋扭秧歌;六七岁小儿童静坐场中频频将手机举起。全场观众秩序井然,观看、喝彩、鼓掌,沉浸在这幸福、热烈之中。
十一时半,节目近尾声,全场观众排队领饭——雪白的馒头和大锅炖菜。我与诗友们今天来献诗助兴,也在现场吃到了肉炖白菜。村里说抱歉,菜不够了,另外匆忙做的,但我和诗友们却吃得特别有滋味。
沈家村为清朝沈润道台府所在地,文化底蕴深厚。近几年,新的村两委一心为民,村容村貌大变样,村民享受到各种福利,人人由衷赞颂好领班。今天的红火和热烈,就是沈家河村欣欣向荣的反映和象征。“三和”——沈家河、吕家河、刘家河;“三和”——天和、地和、人和;“三和”——和睦、和谐、和乐。和则万事兴,愿沈家河村在村两委带领下,和气生财,和气谋振兴,和气生幸运、增幸福!
撰文:赵玉霞
2023年10月1日


国庆日庆三和文化广场落成典礼
孙丽娟
写在三和文化广场落成时
好个乡村大舞台,八方百姓踏歌来。
寓教于乐才情展,艺术之花岭上开。
三和文化广场吟诵诗词
吟友携诗献艺来,清词雅赋竞登台。
传承国粹高潮起,袅袅书香荡九垓。
三和文化广场国庆日落成典礼有记
三和桥畔换新装,廊榭亭台沐旭阳。
热土欢歌歌盛世,诚祈祖国万年昌。
赵玉霞
记沈家河村国庆日三和文化广场落成典礼
红旗冉冉上晴空,锣鼓喧天礼炮隆。
羽扇霓裳呈幻彩,欢歌劲舞展雄风。
吟诗诵赋扬家国,赠寿书文祝妪翁。
最喜千人同相聚,大锅吃饭乐融融。
赞沈家村三和文化广场
三和广场看三和,天地人和欢乐多。
长榭高亭虹彩炫,大台之上舞婆娑。
三和文化广场夜景(通韵)
华灯皎月共争辉,伞阵娉婷彩扇飞。
最喜男童逞舞技,逗得老妪笑微微。
王文良
写在三和文化广场落成之际
惠民文化搭平台,翁妪携童牵手来。
六角亭前挥宝剑,三和桥畔展英才。
吟诗作画风骚领,曼舞轻歌玮艺裁。
腾腾火火合家乐,喜看书记笑颜开。
贺三和文化广场剪彩
廊台亭榭兆村荣,文化广场呈势宏。
锣鼓喧天人起舞,吟诗泼墨庆功成。
吕永民
赞沈家三和文化广场
一
亭中围坐老乡亲,共话家园面貌新。
引得远方来打卡,谁能不羡俺村人。
二
青阳河畔溢金辉,热舞欢歌笑语飞。
百姓登台心顺畅,曲声不落不思归。
吕青山
一
三和文化广场(通韵)
时逢八月桂花香,信步三和大广场。
炫彩霓虹欢聚处,高歌曼舞曲悠扬。
二
沈家村三和文化广场夜景
亭廊如画彩灯悬,曼舞欢歌太极拳。
邀友桥头观盛景,神怡心旷乐陶然。
三
贺联
金鼓喧天,万众同欢歌盛世;
彩灯映日,三河共富庆丰年。
岳崇刚
贺三和文化广场剪彩
青阳河畔菊花香,剪彩功成舞曲扬。
岭上村强齐赞叹,三和桥丽启文章。
翁婆拄杖亲临看,幸福余生热语长。
养性怡情欢乐处,余晖斜照亦荣光。
赵金雷
贺沈家河村三和文化广场落成(通韵)
亭榭楼台扮靓妆,声声礼炮报邻乡。
张张笑脸迎国庆,奋进三和奔小康。
走进沈家三和文化广场(通韵)
帅哥靓女含情俏,诗友宾朋唱律章。
书记绘图文化领,三和鸿运万年长。
广场周围坐满了前来观看落成典礼的村民

许永兴
沈家三和文化广场
绿柳黄鹂白玉桥,凉亭威武画廊娇。
三河并涌情多在,五岭同奔势自超。
路远须朝艳阳走,天高更把碧云挑。
广场虽是休闲处,寓教于民旗帜飘。
吕学玲
写在三和文化广场落成之时(通韵)
新桥新路眼前宽,广场歌声喜气添。
多少艰辛多少梦,三河有月月今圆。
袁群
写在三和文化广场落成之际
岭上名村故事多,养心养眼韵婆娑。
是谁善解民之盼,和字吟成主打歌。
写在师友三和文化广场吟诵之际
一座乡村大舞台,任由邻里展其才。
艺文相润传和韵,引得诗人携曲来。
翟丕万
见三和文化广场落成抒怀(通韵)
搭起乡村大舞台,三河老少乐开怀。
亭前红扇风轮动,场上陈拳雁阵排。
对弈田翁分楚汉,拉呱里妪喜眉腮。
绿植环拱韶音绕,和睦之声达九垓。
宋信河
贺沈家村三和文化广场落成(古风)
三和文园大广场,沈家村貌焕新装。
修桥铺路惠民众,振兴乡村谱彩章。
咸玉娣
贺沈家三和广场落成
礼炮声声锣鼓喧,三和广场乐翻天。
连台好戏人欢聚,歌唱生活比蜜甜。
邵其金
写在三和文化广场落成典礼之际
开心锣鼓震天响,热舞欢歌送吉祥。
仰望国旗升碧落,骚人即兴咏华章。
沈子玉
良宵(古风)
台下锣鼓闹喧天,台上彩扇舞翩跹。
广场灯下来漫步,村民梦里笑声甜。
沸腾的广场
金秋菊月,
阳光灿烂。
沸腾了!
沈家三和文化公园。
旗袍走秀,
风度翩翩。
那是天上的仙女,
下凡到了人间!
《庆丰收》朴实无华,
道出了村民适逢盛世
喜地欢天。
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啊!
心中的歌儿,
像滚滚的江水,
唱也唱不完。
鼓舞
鼓,
铿铿锵锵震天响,
撼得小村晃三晃。
舞,
彩扇翩翩红绸扬,
天女散花飘台上。
鼓和舞,
洋溢着生活的花朵,
鼓舞村民豪情满腔!

百人旗袍秀展示风采



前来参加落成典礼的少先队员

幸福沈家河
许永兴
村支部
柳依堤岸水归渠,文化广场飘翠裾。
热土欢歌振兴路,深情寄向党支书。
敬老人
意如钻石爱如金,烛映轩窗梦影深。
奏起琴弦同庆贺,何人不起故园心。
解民忧
生灾长病谁能免,班子知情自靠前。
送饭留钱感天地,锦旗一面照心田。
吕学玲
沈家河新貌
昔日荒滩换靓装,廊桥亭榭映霞光。
出门家转疑无路,可是瑶台移我乡?
沈家河村见闻(通韵)
百业正兴人正忙,村庄日日谱新章。
红包又领媪翁乐,笑语还活百岁长。
沈家看文艺演出
大妈大叔乐开怀,扮个浓妆咱上台。
舞步歌声传笑意,春风早到沈家来。
企业负责人座谈会(通韵)
群英济济话明天,笃意为民思路宽。
见智见仁谋划早,无边新景看来年。
赵玉霞
赞沈家村带头人
一
三河今日变三和,弃旧迎新幸福多。
鸿雁高飞头雁领,颂扬岂止是翁婆。
二
何须高调发音声,件件桩桩为众生。
百姓心中都有秤,真诚齐赞领头兵。
咏沈家河村(通韵)
(一) 街巷所见
鲜花簇簇笑相迎,街上小诗随处铭。
总是淄西文化地,老墙明瓦述陈情。
(二)一村一树一花种植
齐心同创好家园,种绿植红美景添。
翠润青滋人共享,和谐生态可延年。
(三)村庄改造
陈年管道获重修,不见街衢污水流。
夜幕初垂路灯亮,健身广场笑声稠。
(四)筹建村慈善基金会
励学敬老护残疾,伤病婚丧也助资。
暖到家人心里去,好官谁会不支持。
岳崇刚
鹧鸪天·岭子沈家河村(通韵)
一网三联制度真,三村共管更倾心。残垣断壁得根治,阔路洋楼气象新。 花影乱,夜灯深,广场球架送温馨。民风村貌家乡美,当赞排头领路人。
鹧鸪天·幸福沈家河
幸福沈家百业昌,村民条件逐年强。老人节庆发资补,学子高升受表彰。 扶病弱,助婚丧,长教弱势沐春阳。抬头仰望红旗谱,使命肩头心里装。
【双调·折桂令】参加沈家三和广场国庆典礼(通韵)
(庆)佳节、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歌舞升平。翁妪挥旗,儿童拍照,骚客书情。(千)人宴、三河沸腾;(书)记辞、一片新声。广场功成,桥柳和鸣,富裕前行。
吕青山
赞沈家河村委(通韵)
大爱无声扬正气,历经坎坷自担当。
征途心聚求发展,百业腾飞化玉章。
三和桥
玉桥柳岸纳清凉,溪绕亭台百卉香。
养性怡神幽静地,品茶听曲话农桑。
孙丽娟
沈家河村两委
为民谋福见忠忱,心底无私爱意深。
廉洁奉公黎庶敬,声声赞誉值千金。
沈家河党委书记吕祝昌在三和文化广场落成典礼上讲话

原泰安高炮团团长,现任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沈子旺祝贺三和文化广场落成



三和文化广场典礼举行升国旗仪式

沈子玉诗朗诵《赞沈家河村巨变》

邵旭昌演唱聊斋俚曲《玉娥郎》

沈家河文宣队表演小品《大丰收》


淄川区诗词学会诗友诗词吟唱《敕勒歌》《望岳》

书友们书写诗作在台上展示书法作品

《红歌大联唱》淄川区老年大学音乐班演出

《太极功夫扇》岭子南宿舍代表队表演

大会演职人员登台高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淄川区诗词学会演出人员合影

(以上图片均由山东省老干部之家摄影协会、淄川摄影协会副会长杜爱琪提供)
淄川区诗词学会诗友参加庆典活动掠影

诗词吟唱《春江花月夜》

诗词吟唱《敕勒歌》《望岳》


(以上图片由山东省老干部之家摄影协会、淄川摄影协会王会君提供)
下面是山东省老干部之家摄影协会、淄川摄影协会会员沈德珍提供的作品


同沈家河村诗友合影

各位诗友提供的图片



典礼结束后,淄川区诗词学会诗友在沈子旺书记的带领下参观了道台府大院,整个道台府分三进二出,部分建筑保存完好,特别是蒲松龄在此教书的房屋只是屋顶换了瓦,其它仍保持原样。

游沈家河村道台府
赵玉霞又至道台府(通韵)
一
往日俺曾来院中,墙缺檐坏见衰容。手拉女主询前事,缕缕幽思荡在胸。二今日三番到院中,喜观屋宇焕新容。垂珠门下欣欣站,心内纷纭现旧踪。
许永兴古村落水绕村头景色多,儒团寺里影婆娑。剑臣捉笔留疏序,赈济越州沈润歌。
注:沈府院门前有木刻倒挂垂珠莲花装饰,称为莲花垂珠门。今翻修,有垂珠,惜不见莲瓣了。
道台府古道残墙拴马墩,厢房两处尚留存。几声犬吠阴凉下,大梦醒来重建门。
孙丽娟沈家河村碧水环村景色幽,闻人古迹美名留。良才辈出儒山寺,贤达重修洞子沟。捉笔聊斋代疏序,赈灾沈润解民愁。牵情最是道台府,三进院门文脉流。
道台府中话道台
鎏金大匾君王赐,伟绩丰功青史存。
捐俸赈灾黎庶赞,道台善举至今论。
岳崇刚鹧鸪天·沈润故居怀古(通韵)
石巷攀萝三进门,厢堂南北古森森。流苏树下曾茶叙,柱础亭中怀酒斟。 平国难,赈灾民,为官清正得民心。刚直谨慎轻权贵,孝善家风传到今。
吕学玲
少时道台府印象(通韵)
高台高厦巷深深,院落重重门套门。
捉个迷藏竟迷路,不识谁是府中人。
蒲松龄馆授道台府(通韵)
学生年长先生小,坐馆两番时日少。
半部聊斋府里成,师徒谊厚到终老。

监制:许永兴
统编:赵玉霞
摄影:杜爱琪、李会君、沈德珍等
编辑:邵其金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