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区2人上榜8-9月份“潍坊好人榜”
2023-10-03 17:57
岁月如歌,奏响好人乐章;初心如炬,辉映道德力量。近日,2023年度8-9月份“潍坊好人榜”发布仪式在坊子区举行,共有21位身边好人光荣上榜。滨海区林光磊上榜见义勇为类8月份“潍坊好人”,杨轶花上榜孝老爱亲类9月份“潍坊好人”。

林光磊(右二)、杨轶花(右五)在发布仪式现场
凡人微光,最是闪亮。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每一位“平凡人”,正是这些在平凡生活中不断涌现出的“潍坊好人”,用他们看似平凡的行动,将爱与善良传递了下去,让秋日阳光格外温暖,让社会正能量更加充盈。

2023年8月份“潍坊好人榜”
助人为乐
白永利 临朐县石家河生态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于家庄村村民
曹传波 青州市猎鹰救援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
倪会荣 高密国泰法律服务所副主任
王小滨 寿光市文家街道王家老庄村村民
刘 旭 寒亭区开元街道办事处一级科员
戴泉泉 潍坊润通汽车出租有限公司驾驶员
见义勇为
王方军 诸城市长运公司兰花清韵物业保安
林光磊 滨海区央子街道林家央子村村民
敬业奉献
刘海峰 高新区新城街道退役士兵专项公益性岗位人员
刘洪江 安丘市石埠子镇庵上小学教师
2023年9月份“潍坊好人榜”
助人为乐
胡克伟 潍坊市中医院骨伤康复科主治医师
杨爱华 坊子区凤凰街道爱华理发店店主
姚爱华 寿光市环境保护协会环保志愿者分会会长
见义勇为
杨洪涛、高玉明 诸城长途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公交分公司驾驶员
范永拓 高密市豪迈小学体育教师
魏德明 临朐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容一中队副中队长
敬业奉献
焦绪宗 潍坊市公安局潍城分局南关派出所四级高级警长
张运祥 潍坊木版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孝老爱亲
陈爱英 高新区清池街道西里固股份经济合作社居民
杨轶花 滨海区大家洼街道筏子口社区居民
林光磊:危急时刻伸援手 见义勇为暖人心

2023年5月,央子街道周边的大大小小的村落和社区,老百姓们称赞并传扬一个善良而动人的故事,大家交口称赞着一个名叫“林光磊”的小伙子。
林家央子村村民群里更是沸腾着,一串串的大拇指接龙着赞、赞、赞……一句句暖心的话,在手机屏里闪烁:“为林光磊点赞,好人一生平安”;“赞,实在是太赞了”;“与人为善,福报自来”;“为见义勇为的林光磊点赞”;“好人一生平安,善良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发光”;“为心中有大爱的林光磊点赞”……
林光磊,1981年11月出生,系潍坊市滨海区央子街道林家央子村的一位平凡的村民,他为人朴实敦厚、不善言辞、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从事铲车装载行业二十多年,而工作之余就赶海捕鱼。他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态度对待工作和生活,而对待家庭,他更是踏踏实实,认真负责,总是尽己所能,为家人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对待身边的人,他更是热心助人,谁家有需要帮助的时候,他总是伸出援助之手。村里的老百姓一提起光磊来,没有不点头称赞的,说他是个“心地善良、热肠子、脚踏实地的好小伙”。
赶海途中遇险情 奋身跃海救男孩
5月1日劳动节的当天下午1时许,架不住孙儿的软磨硬泡,一位爷爷带着10岁的孙子,二人来到白浪河入海处踏青观海,一开始小家伙仅仅是远远地看着波涛滚滚,渐渐心生喜悦,忍不住想去岸边看看小鱼,捉捉小虾……可孙儿的一脚踏空, 滑入了大海之中,而此刻,风浪大,水流急,孩子很快被卷入了水流深处,孩子的手在水流中扑腾着,头在海水中起起伏伏。从小在海边长大又赶海多年的村民林光磊正赶海至此,多年的赶海经历和本性的纯真善良,让他分外注意着岸上的祖孙二人,忽然一声厉声疾呼“啊”,让林光磊猛然抬头,此刻他意识到有人遇险。他立马扔下手里的活,冷静地观望水面,发现一个人在湍急的海浪中时隐时现,他没有丝毫犹豫,就像离弦的箭一般朝着落水的孩子奋力游去。当天风大,事发处水深浪湧,岸石陡滑,在湍急的水流中,他一次次下潜顶起孩子,又一次次迅速抓住男孩胳膊,一只手紧紧托举起孩子,一只手奋力朝岸上游去,已是筋疲力尽,嘴巴冻得发紫的他凭借过硬的水性,几经波折,最终成功将落水男孩救上岸,经现场施救,确认男孩并无大碍后,林光磊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留下便离开了。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山水一方情
5月3日被救男孩的家人经多方打听后,找到了林家央子村林光磊的家,来感谢这位恩人,才让林光磊的家人们知道了他勇救落海男孩的事迹。“如果不是遇上恩人,真的不知道我儿子会怎样,我们这个家庭会怎样,我们这一辈子还能过什么样的生活……”男孩的妈妈激动地泪目不已。“只要孩子没事就好,其他的都不是什么事,别太在意了。”林光磊及家人婉拒了被救男孩家人的所有谢礼。“赶巧让我遇上了,人命关天,我不能视而不见,当时风大浪急,情况紧急,当时脑子里就一个念头,快把孩子救上来。换作别人,也会这么干的,村里人都不会袖手旁观……”被问及当时为什么能够当机立断跳海救人时,林光磊这样回答。也许对林光磊来说,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不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一个人回家换了身干衣服事情就结束了,可对于被救男孩的家人来说,这是天大的恩情,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光磊如同一盏灯,如同燃烧的火把,带来了温暖,带来了光明,带来了正能量,温暖着所有人的心,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的美好与坚毅、朴实与纯真……
当村民们说起光磊家,都说他们家风好,祖祖辈辈都是忠厚人家,乐心助人,勤苦持家,家里的孩子们也都懂事孝顺,兄友弟恭,夫妻和顺,能够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拧。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好家风就要一代代传承下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家风连着党风政风,反映着社风,淳厚家风是地方的“魂”,实际上,老百姓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每个家庭都在潜移默化地挖掘培育好家风,涵养良好的社会风气,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见义勇为行善举 我辈楷模当学习
据村民们介绍,林光磊平时与人为善,乐于助人,他是村里买铲车比较早的人,街坊邻居有点什么沟沟堰堰的土方活找到他,他总是“义务劳动”提供帮助。“找他帮忙干了活,连口水都不喝。平日里赶海回来的鱼虾蟹等海鲜也都分给俺这些邻居们吃,那个落水的孩子真是修的好,遇上光磊真是有福,他下水救人虽属偶然,但说来一点也不意外,他就是这么个好人……”
林光磊,吾辈之楷模,当学之典范。于平凡的日子里凝结出人性的至善至美,相信社会上还有无数个有名的、无名的“林光磊”存在,而此刻的我们也将加入其中,每个人用自己微弱的光,汇聚成强大而又温暖的力量,共建和谐美好的社会!
杨轶花:六个孩子一个妈 无怨无悔护全家

杨轶花,女,汉族,52岁,家住滨海区大家洼街道筏子口社区,现育有一子一女。老公名叫王光源,是家中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弟弟,杨轶花自嫁到筏子口以后,主动承担起了长嫂的职责,与公婆一起帮老二、老三两个兄弟成家,二弟三弟成家后在寿光居住,二弟家育有两个女孩,三弟家育有两个男孩,各个家庭都有各自的事业、工作,一大家子聚在一起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无悔付出行善义之举
天有不测风云,2016年老二媳妇在一次体检中检查出患有胃癌,并且还是晚期,但是所有人都没有放弃,杨轶花跟老公竭尽所能给予支持。为了方便照顾弟弟照顾弟媳,杨轶花把刚买的新车送给弟弟开,直到二弟媳去世。在二弟媳治疗期间住院动手术时,为照顾好弟媳,杨轶花把自家的养殖大棚、两个孩子都交给丈夫看管,自己则义无反顾地在医院全身心照顾病人,在弟媳治疗的最后一个月,已经无法起床,大小便都是杨轶花和二弟轮流伺候,有一次弟媳大便后,不小心弄到了床单上,杨轶花给她擦洗屁股的时候弟媳忍不住哭了,她说:“嫂子啊,你比我大你还得伺候我,等我以后好了让我来伺候你。”杨轶花说:“你一定得坚强,都会好起来,为了两个孩子要加油啊。”再悉心的照顾也没有扛过病痛的折磨,在二弟媳去世的当晚,她把杨轶花叫到床前说:“嫂子啊,不管咋样以后两个孩子就拜托你了。”当时二弟媳家大女儿上初中,小女儿不满5岁,二弟媳才刚刚39岁,如此年轻让人很不舍。二弟媳去世后杨轶花把孩子们安顿好,让大女儿继续在寿光上学,小女儿杨轶花带到了身边照顾。
任劳任怨护佑孩子成长
祸不单行,谁也没想到更大的打击又来了。2017年7月,杨轶花夫妇刚从失去二弟媳的悲痛中稍稍缓过劲来,三弟媳因突发脑溢血突然就离世了,当时也是39岁,悲剧的再次发生让杨轶花感到天像塌下来了一样,脑袋都是懵的,根本无法接受。公公婆婆都已经70多岁,婆婆患有尿糖综合症,眼睛几乎失明,行动不便,两位老人本身身体就不好,两个儿媳的相继离世对公婆打击很大,身体每况愈下,三弟媳的大儿子在上初一,小儿子刚满五个月,公婆的身体根本无法照看,杨轶花当时还弄着养殖大棚,三弟为了生活还得上班,孩子嗷嗷待哺谁来照看,杨轶花陷入了深深的思考。长兄如父,长嫂如母,杨轶花只能放下养殖,毅然决然地把5个月大的小梓硕带到了身边照顾。孩子原来是母乳,一时接受不了奶粉,每到晚上哭闹不睡觉,一晚上醒来很多次,时间长了杨轶花感觉每天身体都处于眩晕状态,尤其是遇到孩子们生病的时候,杨轶花怀里抱着小的,再看看大的,有时会委屈地哭,感到身心俱疲。杨轶花有时也问自己这样做值不值,但是看到跟前的孩子们,再想想去世的两个兄弟媳妇,再苦再累自己也得撑下去。那时候杨轶花的女儿也仅仅只有5岁,杨轶花也觉得对她有些愧疚,但是小姑娘很懂事,帮妈妈一起照顾弟弟。杨轶花在小梓硕身上倾注了太多的心血,自己的亲生女儿有一次问她:“妈妈,我到底是不是你亲生的,你怎么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弟弟呢?”杨轶花告诉她说:“你俩都是我生的,弟弟小,所以给他的爱要多一点,你是姐姐,所以你也要爱弟弟,帮助妈妈一起照顾弟弟。”就这样日子一天一天熬过来了。
看着孩子们慢慢长大,公婆的身体也渐渐好转,在2020年,杨轶花开始托人给两个兄弟组建新的家庭,两个兄弟再成家以后,两个新兄弟媳妇都很优秀,把孩子们照顾的都很好,也同杨轶花一起把两位老人照顾得很周到。为了照顾小梓硕,三弟夫妻俩想把家从寿光搬回筏子口,但是回来之后没地方住,杨轶花就和老公商量把自家的房子让出来给三弟夫妻俩住,杨轶花夫妇带着两个孩子住进了养殖大棚。
拨云见日苦尽终甘来
在杨轶花的无悔付出下,苦日子一家人终于扛过来了,现在杨轶花和两个妯娌和睦相处,一起照顾公婆,抚养孩子们长大。转眼间,杨轶花的大儿子马上要结婚了,闺女也上五年级了,二弟家大姑娘考上了烟台大学,二姑娘上六年级了,三弟家大儿子上了高中,小梓硕也上幼儿园了。孩子们现在都长大了、懂事了,经常围着杨轶花说:“妈妈,您有6个孩子,等你老了,我们轮流养你。”现在孩子们每次见到杨轶花喊妈妈的时候,杨轶花眼里总是湿润的,但心里真的是美滋滋的。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杨轶花身上,我们看到了她无私奉献、勇担责任、爱护亲人、孝敬老人的优秀美德,她用自己的爱心、孝心、责任心呵护了孩子们的成长,虽然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是杨轶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孝老爱亲的优秀品质。
作者:任艺舒

消息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