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卫室的故事
作者:张晓虎
送 饭
女孩有胃病,临近中考时,她的母亲每天中午放学后,来到校门口送饭。女孩很瘦弱,面容清秀,脸色苍白,走路缓慢,说话轻声细语。
她家在学校北边一个名叫联二的村子,离学校大约5里路的样子,较远。属于住校生。
天气炎热,我让女孩的母亲在门卫室休息。并且随手开了电风扇。女孩坐在一旁低头吃饭。
她的母亲黑瘦低矮,衣着朴素,一双长时间干活的手,如同榆树皮一般。女孩的母亲告诉我,女孩的父亲在外地打工,家里有爷爷奶奶,身体多病,需要人照管。女孩有一个弟弟,还小,在村里上小学。为了多挣点钱养家糊口,她在村子附近的一个私人加工厂上班。很忙很累,早出晚归,马不停蹄,几乎没有歇缓的时间。
吃完饭,女孩转身回教室去了。她的母亲把桌上女孩吃剩下的饭菜吃了,然后,把碗筷装进随身带来的塑料袋子里,笑着对我说:老师,麻烦你了,我还要去上班呢!言毕,快速离去。
满屋子都是饭菜味儿,很浓很重,令人难以忍受。办公桌上也有少许的汤汁和菜渣子。桌子下面同样。没办法,我只有拿起劳动工具清理。
后来,这种情况有了改变。女孩吃完饭后,她的母亲会用抹布把桌子擦一下;用笤帚把地面清扫干净,然后,笑着对我说一声“麻烦老师了!”转身匆匆离去。
一个大雨天,我以为她不会来学校给女孩送饭。
没想到她竟然来了。
骑着电动车,穿着雨衣。

女孩站在校门口等了很长时间,非常焦急,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儿。她说女孩的爷爷生病了,需要住院治疗。今天的饭做得迟了一些,路上还摔了一跤。
女孩脸上的表情有了好转,眼睛亮亮的,饱含感激之情。当母亲的多不容易啊!什么事情都要操心。尤其是乡下女人,家里地里忙个不停,洗洗涮涮,缝缝补补,还要操心一家大小的吃穿,想办法挣钱为丈夫减轻家庭重担,照管老人和孩子,真的很辛苦太不容易了。可怜天下父母心,谁能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呢?有时候真的是现实生活所迫,心有余而力不足。尊重与理解是我们献给父母最好的礼物。
快要放暑假的时候,我和女孩的母亲有了一次长时间的谈话。
我说:孩子的身体健康很重要,身体好才能学习好,一定要给孩子把病好好看看,千万不要耽搁了。去省城的大医院检查一下,也可以找当地的好中医治疗。另外,多锻炼,早晚在村子周围走走。孩子还小,人生道路长着呢!三天两头生病,对学习很有影响。再说了,孩子身体不好,当家长的能放心吗?孩子是父母的接班人,家里的希望。
她听后连连点头,满口答应。眼里写满了感激。
这是我应该做的——身为教师义不容辞。
难能可贵的是父母对于子女的真情付出,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令人感动。做为学生,应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



接 班
以前学校没有保安的时候,门卫室几个人轮流值班。由于情况特殊,不参与学校的任何活动,譬如:集会、文体表演、上班签到等。重大会议除外。有事请假,无事在岗。很长时间都是如此,约定俗成,如同国庆、春节一样,是无法改变的。一切皆有因,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十个指头都有长短,人和人的差距也很大,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完美,百分之百的公平公正。这就需要理解与尊重,以及良好的心态去对待。一刀切或者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幻想是一回事,现实是另一回事。
在学校门卫室工作的人,大都是老年教师,身体虚弱多病,每天药不离身,单位领导给以照顾——这也是国家惠民政策在地方基层学校的落实体现。我庆幸自己赶上了好时代,文明、和谐、关爱、帮扶、团结、奋进是当今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自幼身体虚弱多病,有些慢性病很难根除,譬如:气管炎、哮喘、肠胃病、耳鸣等。只能用药控制,不让其加重就好。单位几任领导都很关心照顾,知道我的情况后,安排我在门卫室工作,每天填写《值班记录表》、《一键报警器记录表》,打扫室内卫生,拍照宣传,协助保安维持校门口秩序,负责学生出入,处理突发事件。几年来,我没有请过一天假,把看病和别的事情全都放在了星期天,每日里风尘仆仆,顶风冒雨,大冬天下大雪也不例外。天地良心,问心无愧,日月可鉴。
疫情让人们生活错乱,商场关门、工厂停产、演出禁止、师生在家里上网课,交通不便出行困难。严重时,出不了门,送饭送菜至家门口。此外,还要做好消毒防护,核酸检测天天做,等等。那真是一个令人愁闷心惊胆颤的时期,而且好几年的时间。怎样挺过来的?想想都后怕。

很多人在疫情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家人痛不欲生。我们不应该忘记过去,尤其是那些为国为民献出宝贵生命的勇士们,他们才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那天,已经6:30了,可是下午来门卫室接班的张老师仍然没有来——公交停运。怎么办呢?我只得掏出衣服口袋里的手机给他打电话:张老师,今天下午该你接班了!
我知道,在路边等了1个多小时的车,还是没有公交车过来,心里也很着急。张老师在电话里说道。稍停,他问我:你来学校时有没有开车?要是开车的话,麻烦你到县城西边把我接一下,也就是十几里路。
好,你稍等,我马上开车过去接你!我说。
之后,我开车在县城西边接了张老师,急匆匆返回了学校。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回到县城小区大门却被封了,任何车辆严禁出入。我好说歹说了大半天,没有效果,发烟也不行。罢罢罢,只好另想良策,好在小区对面的游泳馆大院门开着,当时也不收停车费。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急忙开车进去,找一个偏僻的空地将车放好。后来取车的时候,由于停放时间较长电瓶没有电了,无法启动,便打电话请修车师傅帮忙修理了一番,才开了出去。
车辆禁行的那段时间,真的很难很难,无论生活还是工作。没有公交车,私人小汽车也开不了。怎么办呢?班还是要上的——只能骑电动车了。而且风雨无阻。

单位停灶,师生在家。超市关门,镇上仅有的几家饭店也是大门紧锁。街上冷冷清清荒无人烟。太可怕了,怎会如此?千年不遇,令人惊叹,却又无可奈何。我只好在家里捎带一点儿食物充饥。无非是方便面、馒头、饼干、油茶、奶粉之类的东西,活命都难,怎敢吃饱吃好!此一时彼一时也!忆苦思甜,更让人觉得和平、安全、健康之珍贵。
今天是许老师下午来校接班的时间。上午,他打电话给我,说自己人在西安,封城了出不去。他也很着急,想不出个好办法来。
我想了想说:实在不行的话,你看学校附近有没有熟悉的人,关系比较好的,给他说一下替你把班值了,最好是咱们学校的老师。这也是特殊情况下没有办法的办法。后来,他打电话找了一个家离学校比较近的老师替他把班值了。问题解决了,大家也都松了一口气,把心放在了肚子里。
拨开乌云见青天,疫情终于过去了,一切又恢复如初,大街小巷车水马龙,各种声音此起彼伏,人们都在为工作学习生活而奔忙,然而,却都是春风满面,累并快乐着。如同俄国诗人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写道: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都是些生活琐事,波澜不惊。然而,小中见大,小中见精神。在人生记忆的长河里,能让人感动铭记一生的,不只是那些轰轰烈烈的大事件,还有凡人小事。那些蕴藏在生活里的美丽的细节,都是一朵朵娇艳芬芳的小花,于无声处,暗香涌动,令人沉醉。



作者简介:张晓虎,男,1971年9月20日出生,陕西省周至县四屯镇下三屯村人,现定居于周至县温泉路龙泉公寓。大学本科,党员,任教于周至县四屯镇四屯中学。上中学时开始诗歌创作,后工作之余笔耕不辍,于2005年加入陕西省作家协会;2006年加入世界华人作家协会;2020年加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作家协会。曾经创办过二曲诗社,刊物《二曲诗苑》报,担任社长及总编。周至七中校刊《金合欢》报总编。出版诗集《火鸟》、《她的背影》;散文集《红尘万丈》。散文《美丽的乡村》荣获中央电视台“读书征文”三等奖;诗歌《怀念一条河》荣获“全国中老年诗画大赛一等奖”;诗歌《故乡的戏》荣获陕西广播电台“戏曲广播征文”一等奖;散文《父亲的收音机》荣获“滕王阁征文大赛”一等奖。诗歌、散文、小说、通讯、评论等作品常见于省内外报刊杂志。全国各大网站文学论坛也有很多作品发表,尤其是“守望文学网站”、“江山文学网站”发表作品较多。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凡夫易谈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题字:魏川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陈昌文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