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栗情缘(散文)
作者/路边草
不是我自作多情,实在是思念太深。我不是向家村的村民,向家村也没有我的故旧亲人。然而,近十年的苍桑岁月里,总让我魂牵梦萦的,是那山,那水,那方人!
十年前,我受华兴公司向总的委派,去向家村扶贫帮困。我在向家村结识的第一个人,就是当年的村支书向伯。在一个板栗成熟的季节里,向伯领着我爬上了牛天嶺的一面山坡。山风阵陈,我闻到了一缕清香。放眼望去,山坡上,百十棵古老的板栗树在石缝里生长,迎风傲霜。那苍老遒劲的枝桠间,稀拉拉地挂着一些呲牙咧嘴的栗球。板栗谁人不知?生熟能吃,香甜清脆。本草纲目记载分明:板栗,又名栗子。性温,味甘,能养胃健脾,补肾壮阳 ,强筋壮骨,延年益寿。我诧异:这穷山恶水的贫困山区,竟然深藏着一大片美味山珍!向伯却告诉我,这可不是向家村民口中的美食。得一粒不少地,把这些千辛万苦采集的板栗运出山外,卖给有钱人,换取村民最低的生活必须品。“它们老了,有些树杆已经中空”山伯这位退役军人也不无忧虑地说,“它们今后已经难以承受村民的生存重担!”于是,我在向伯的带领下,和村民一道,在牛天嶺四周开石平地,种下一株株板栗新苗,种下我在向家村四年扶贫帮困的情缘。
又是一个板栗飘香的季节。我在无数个日思夜想的驱动下,终于抽空驾车穿过向家村雄伟的牌楼,驶入那片向往已久的地界。秋阳已撩开了晨雾的面纱,向家村的倩影逐渐映入我的眼帘。还是那条蜿蜒曲折盘璇向上的山路,路面却平展如滑清一色的炒沙油铺。路旁山花烂漫松篁映翠。绿荫深处,村村寨寨鳞次节比错落有致。座座民居,“穿衣戴帽”整齐划一。
轻车熟路,我首先直驶向家村部。这是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办公楼,建筑在村中心的一座铲平的山包上。(向家村所有建筑都不占用良田。)我把车停在楼前标准的停车场。下车我信步来到停车场旁边的一片莲池。时下虽已中秋,荷花早已谢了春红,莲叶也开始褪下她的绿裙,但莲杆依然婷婷玉立,昂首向天,展示着“出污泥而不染”的正气,恰如这村里的干部们!
“呜哎……呜哎……
九龙飞去又飞回,
这里的山川真秀美。
……………”
一阵粗犷的歌声从村部里飞了出来。一听便知是向伯。那退役军人的大嗓门,虽然五音不全却豪迈奔放,全无当年的那一丝忧虑。我们相见相拥,简单寒暄后向伯告诉我,村里的干部都到各村组工作去了。他已年老退休,发挥余热独守村部。无事,于是陪我再访牛天嶺。
从村部去往牛天嶺有一处洼地,当年是杂草丛生的一口山塘。如今已经建成了漂亮的太阳湖水上乐园。湖水清澈,波光潋滟,这边游船点点,俊哥靓妹戏水当歌。还有那些含饴弄孙的爷爷奶奶,带着他们的孙儿宝宝,在游船上尽情嬉戏,享受天伦之乐。那边百米白帆一字张开,帆阴下一溜钓台,三五老翁在挥杆垂钓,钓取生活的闲适安逸。
离开太阳湖就进入了牛天岭山坡上的一片板栗园。当年我亲手种下的板栗树苗,已经长成小碗粗细。漫山碧透,层林尽染。我驻足在一棵板栗树下仔细端祥,像审视自己久别归来的孩子,一股喜悦亲切感油然而生。金秋季节,板栗椭圆形毛茸茸的长叶并未脱落,山风微动,绿叶翩翩,飒飒轻歌。树上硕果累累,一个个褐色的板栗球,像卷屈的小刺猬一样,顽皮地吊挂在枝桠上戏耍。我深吸一口气,幽幽清香沁人心脾。有些板栗球早已急不可耐地裂嘴欢笑,笑迎八方来客!
我在向伯的崔促下,恋恋不舍地走出板栗园继续前行,到达游客服务中心。呀,这里像城里一样有个宽大的广场。广场四周建有农家乐和观景凉亭。还有一座不逊于城里的露天剧场!向伯告诉我,剧场里常年累月有演出,有时甚至连演半个月。不但有本村的业余剧团,也有许多慕名而来的外地文艺团体。有群众喜闻乐见的经典花鼓戏,也有灵动欢快的现代歌舞。有的针砭时弊匡扶正义,有的宣扬美德指引人生。他们在台上摆雷竞技,争奇斗艳,尽情演唱今天的美好,殷殷期盼明天更美好!
一阵浓郁的甜香味扑鼻而来。我举目四顾,向伯就牵手我挤出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一排山货摊前。这里正翻炒着向家村的板栗。向家村青山绿水,气候温润,没有任何污染。这里的板栗得天独厚,别具风味。,你看这油沙炒过的深褐色栗子,一粒粒饱满圆润,一颗颗光鲜油亮,没有一点虫噬鸟啄的伤痕。剝一粒金黄色鲜嫩的果肉放入口中,立刻甜在舌尖,香入心底。轻轻一咬,松脆粉嫩,滿嘴清爽,不油不腻。“如今,板栗也成了向家村民口里的美食”向伯喜形于色地说。我也给贪嘴的爱妻买了一包,向她炫耀我亲手种植的向家村板栗。
我们拾级而上,爬上了牛天岭的顶峰。这里居高临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远处的月亮湖,自行车赛道,香猪养殖场,卡丁车,旅游车历历在目。近处,硕大的影棚里电视墙,滚动播出国内外新闻和向家村的风景名胜。特别是绿草坪里,那三只铜牛雕塑,肌腱凸显,奋力前行,栩栩如生。象征着向家村的人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艰苦奋斗,砥砺前行。“无需扬鞭自奋蹄!”
上了牛天岭,不能不看彩虹滑道。此刻,几个壮志凌云的青少年,正在安全员的指导下坐上滑船,一声号令箭一样飞向远方。不久的将来,他们定会冲出向家村,飞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一展宏图!
牛天岭对面山头,是新建的华俨禅寺。金碧辉煌,庄严肃穆。那里云台高悬,钟鼓齐鸣。梵音袅袅,木鱼声声。多少善男信女秉烛焚香,虔诚祷祝。祈愿上苍保佑向家村繁荣富强,世代荣昌!
向家村的美景目不暇接。向家村的变迁,就像川剧的变脸,一晃一个新模样。向伯邀请我常来看看。他不无自豪地对我说:
“你来,向家村美景,常来常新!”
(完)
作者简介:路边草,实名阳松堂。湖南隆回人。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曾在军内外报刊上发表过小说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