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赣南采茶戏的喜爱,缘于当年读大学时看过的那场电影《茶童戏主》。二姐的清秀、茶童的机智、朝奉的贪婪,以及各个角色的唱腔、舞步,特别是水袖、矮子步、扇子花等,乡土味十足,灵动如斯,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其中,《云里飞出绿彩凤》唱段成为流行曲,风行一时。有趣的是,茶童哥的扮演者的弟弟正是我们下一届的系友,令我们化学系的师生对这部戏格外关注。三十年后,我在南昌认识了二姐的扮演者黄玉英教授,并有幸参与她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客家采茶戏研究》,为她分担其中的采茶戏历史源流与文化思考这部分文字撰写,我也由此从一个采茶戏爱好者成为文化研究者。又十年后的今天,我一时兴起创作了歌词《何时来赣州》,经四川作曲家许宏佳先生谱曲后,在赣州传唱了起来。但也有一些声音,希望有—个有赣南采茶味道的版本出来。这个背景下,黄玉英院长诚邀赣南采茶戏的著名作曲家刘洪忠副院长,为《何时来赣州》谱就了一个洋溢着浓郁赣南采茶戏韵味的采茶调版本。采茶歌飞起,乡情扑面来。《何时来赣州》(采茶调版)以更加乡土更加灵动的姿态,呈现在了人们面前。感谢黄院长的热情相助,感谢刘院长的用心演绎——一腔情怀,溢满三江;八境虔州,亦当感念。
何时来赣州
作词:龚文瑞 作曲:刘洪忠
编曲:刘洪忠 演唱:
尘外望城头,
江岸风浩浩,
无限楼台烟雨中,
何时来赣州?
才吟东坡诗,
又唱稼轩词,
郁孤台下清江水,
千年不息万古流。
三江牵着手
七姑来泛舟,
三山五岭八景台,
江南宋城好。
峰山枕着头,
水若玉虹流,
三十六街七十二巷,
一生相伴度春秋。
江南之南是乡愁,
想起就泪湿衣袖,
古浮桥上走一走,
你会知道她的岁月有多久。
注:
1.尘外望城头,无限楼台烟雨中:源自苏轼诗“却从尘外看尘中,无限楼台烟雨蒙。”
2.郁孤台下清江水:源自辛弃疾词。
3.七姑:七里镇传说有七龙女下凡而得名。唐刺史李渤之女七姑,为百姓治痘,尊为七仙姑。
4.三山五岭八景台;三十六街七十二巷:源于赣州城古老街谣。
5.江南之南:古时,江西属江南,赣州为赣南,即江南之南。
6.水若玉虹,翠浪峰山:峰山,北宋八境之首,苏轼有诗赞。“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苏轼《郁孤台》诗句。
7.宋城、浮桥:赣州城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以宋城墙、宋浮桥为代表的大量宋代遗址,有江南宋城之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