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黄河故道人
文/杨佳慧
我的家乡,位于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的东北部,称作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森林公园有古桑林片区、古梨林片区、槐树林片区三个片区组成。
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是2000多年前古黄河遗迹,生态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厚重。这也是旅游景区,该景区先后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际生态安全旅游示范基地,入选了黄河文明国家旅游线路。
黄河改道后,给夏津留下了一段沙丘绵恒的黄河故道,当地人为了防风固沙种植桑林延绵,至今形成了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如今,“黄河曾波澜,风沙望如烟。千古如一梦,古树碧云天”,是对黄河故道现状最好的描述。
我国的桑业历史悠久。约在5000年以前,先民就在中原大地上开始种植桑树。桑树的种植,使得我们夏津果农可以在闹饥荒的年代,得以填饱肚子生存下来。现在,还有些人家里会种植桑树,每年一到夏季,都会有十里飘香的桑椹。桑椹分为白色和黑色,收白椹时,人们都会拿着大大的椹子包和一根长长的竹竿,去“打椹子”。有时,哪家撑包人不够,人们总是放下手中活儿,主动去帮助别人。就在这收获椹果的劳动中, 这儿的人形成了纯朴、善良、豁达、包容和睦、团结等美好品质。
是啊,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做人要包容,父母一直这样教育我们。记得有次,我和妈妈下午去地里干活儿,看见桑椹园里有几个陌生人在采摘椹果。但我们并不认识,妈妈和他们交谈了一会儿,才知道他们是来这旅游的,并不知道这里的桑椹园是有主人的。我们听了之后并没有生气,还会感到有一些开心,这证明我们家的桑椹长的很好。他们临走时,我们还给了一些椹果让他们带回去,给自己的家人朋友尝尝。
黄河故道里的人 ,不仅勤劳豁达 ,而且也有那坚持不懈的精神 。不论寒风还是下雨 ,尽管是在烈日炎炎的夏季 ,人们还是会到田地里去干农活 。黄河故道人 ,经常会在夏季椹果成熟时 ,顶着大大的太阳 ,去采摘桑椹。还会在秋季如此美好的季节 ,不顾田地里的蚊虫叮咬,仍然在埋头苦干,为了让田地里的庄稼,长得更好,丰收得更好 。
不是所有的坚持都会有结果 。但一步一个脚印 ,脚踏实地 ,总会有一个可以让自己心满意足的结果 ;但总有一些坚持 ,能从冰封的土地里 ,培育出十万朵怒放的生命 。这就像农民精心呵护庄稼 ,庄稼也会给予给家乡农民丰厚的回报。
在黄河故道里 ,这的人 心地好, 包容性强, 又勤劳能干 ,还有许多优秀品质 。我作为黄河故道人的子孙,一定要学习黄河故道人优秀的品质 ,健康成长。
不论将来我走多远 ,家乡是我一张魂牵梦绕的船票 。因为我知道,注定会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相思 。
我永远为我的家乡——黄河故道而感到骄傲!作者简介:
杨佳慧,女,夏津县第四中学九年级四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