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癌高手周伯良
谈:爱长结节因在气血不通畅
专访:中华 ’望诊思疗’法“创立人—周伯良 民间对他的一句顺口溜:求药刚出门,病好一大半。
中医角度看,各种结节、增生、肌瘤、囊肿具有相同的发病机制,不就是肝郁、气滞、痰湿、血瘀,结节是异常肿块,它分为囊性(液体填充)、实质性(固体组织)或者混合型的。结节的形成很常见,尤其在女性中更为普遍。
完全可以中药“异病同治”、“辨证论治”统一调理不必开刀。医生和患者都倾向于手术,其实是一种错误思维。为了避免极小概率的恶变,而使大多数不需手术的良性病变无辜手术,会使过度手术成为常态,给患者造成伤害。
结节、息肉、囊肿的?起因是???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运行的系统,某个地方出错,会引起后续不良反应,通常是七步:虚——寒——湿——凝——瘀——堵——瘤。
虚是先出现,也是人数较多的状态,实在熬夜及睡眠没有质量,外在表现是疲劳、乏力,没有精神,血、气运行都有异常状态;
寒是有意无意接触过多冷气、寒风、空调、冷饮、凉水等,身体受寒气侵入;
湿是寒气慢慢侵蚀和体内脾胃运行不畅,各种因素综合引起;
凝是湿气重滞,气血难以推动,逐渐凝固抱团,身体出现酸、痛症状,浑身不舒服;
瘀是凝的状态持续不缓解,血流不畅,慢慢出现麻木、胀痛的感觉;
堵是血瘀后的状态表现,人的体质下降,各种疾病开始报到。
瘤是气血严重不足,湿毒无法分解及代谢,自身免疫不足无法工作,临时盖座监狱把身体垃圾先关起来看管。
初始因素有气郁的问题,因为气是推动内部运转的重要物质。气郁发端是肝,也叫肝气不畅。肝主情志、升发、藏血、疏泄,因为各种影响心情的事情很多,生活不规律,聚在一起,发散不开,慢慢就肝郁了。
肝位于人体中焦,中焦是上焦、下焦汇聚的枢纽,还含有脾、胃、胆等脏器,肝郁会波及到脾胃,脾是后天之本,主运化、升清,胃是腐熟、降浊,人体内的升、降出现问题,而且气血先前已因肝郁受到影响,所以人体会产生湿气,湿气增多,排解不畅,会出现痰凝。
就这样,气郁、血瘀、痰凝,相互影响作用,人体就具备了“堵”的条件,长期不关注调理,结节、息肉、囊肿就出现了。堵的原因各有差异,堵的后果,初期是结节、息肉、囊肿,不注意调理、缓解,会生瘤、癌变。在尚未开始堵之前,就开始未雨绸缪,是中医调理的初衷。
要注重气血的重要性:
气血两虚,体寒体虚的表现,气血不足主要症状就是头晕目眩,心悸少气,气短目眩。
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维持人体的生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气血的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维持机体生命活动:气血是机体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们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基本物质基础。气血的正常运行保证了,各个器官和组织的正常功能。
2.供养组织器官:气血通过经络系统流动,到达各个组织器官,为其提供养分和能量。气血的充盈与否直接影响了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如果气血不足,就会导致组织器官功能减退,出现各种病理变化。
3.活化功能:气血在人体内部不断循环流动,通过对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的滋养和激活,维持了正常的生理功能。气血的充沛与否决定了,人体的活力和精神状态。
4 调节阴阳平衡:气血是阴阳的物质基础。气血的平衡与否直接影响了阴阳的平衡。气血充盈,阴阳平衡,机体健康;气血不足或阻滞,阴阳失衡,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气血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供养组织器官、活化功能和调节阴阳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作用。保持气血的平衡和流动,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病非身体素有之物,能得亦能除,得到这些病,首先不要紧张,应该先检讨一下自己,每天生活的种种不良习惯,先改正再寻医,药不是万能的,最好的药在自己身上,掌握好方法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