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仲淹与王安石(外一篇)
—海雨天风
范仲俺听说自家宅基地能出状元,让出盖学校是为舍,最终他得到大福报叫做舍得。可见,范相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真情流露,并实实在在践行之。难怪范家能父子二代为相!
范仲淹被贬至越州时,他在州府所在地创办州学——稽山书院,让一些穷苦清寒家庭的子弟有天赋能读上书。
而这种首创,纷纷引得江南士大夫们的效仿,纷纷建立自己家族的义庄、义田、义学体系。义学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就是义务教育的角色。这相当于是宗族、乡村自治体系,得到了朝廷的肯定。
事实上,人若有智慧、若是慈悲,就应知道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布施出去的,终究成万倍地回来,看似没有给自己或子孙留下,结果成千上万倍为自己和子孙积累。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因果则是宇宙间最伟大最为公平的定律,无论你信不信、无论你服不服,它无时不刻都在起作用,有道是,福祸无门唯人自召,善恶报应如影随形。为恶者的报应是多样的,包括健康、寿命、名誉、子嗣、婚姻、富贵等等。
如何理解呢?积德行善三十年家族福报大改变,子孙卿相、大富大贵。行小善、积小德,改变你的身体无疾病、增加一些寿命。不是说,财布施得财报吗,没有错,不一定马上结算、兑现。有可能安排到来世、子孙身上。
有道是德全不危:药医不死病,灾害少徳人;雨润有根草,佛度有缘人!
万乘之贵和万金之富,必有万德之福支撑。亿元家财必有亿元安排和用度,普通百姓也有自己安排。对于人类,除非慈悲和智慧者,一般都舍不得布施,宁愿自己及家人挥霍,宁愿留给子孙而不愿接济他人,这都是人类的本性,原本无可厚非。
我曾经写了一篇短文,针对吃请的,就是别人请您吃喝那种,标题是《吃您的请消耗则是我的福报》!
但是,范仲淹(989—1052)之后的范氏家族九百多年长盛不衰,不能不说是符合因果定律。
再说,宋朝另一宰相王安石。传说,王相安石父亲王老先生在江西抚州临川乡下教书,有一学生家长冬天送泥鳅孝敬他,冬天有泥鳅让他感到奇怪。他问及学生家长缘故并实地考察之后,得知此处有一风水宝地,于是心想图之。
王老告其妻曰: 他死后请要求乡里赐那块宝地安葬。之后,一日他上吊自杀,那时他不是太老,王安石已中进士在朝为官。乡亲同意他王家要求,让他安葬那地上,当然乡里不知是大宝地。王老安葬之后,旁边小溪从此不出热水也从此沒有冬天泥鳅了。此后,王安石因此从普通官员升至宰相,并致力于被后人称为众叛亲离的大改革,结果其子王雱(音pang)也早早夭寿。因为:王家谋风水宝地不讲武德,富贵终究不能长久!
王相臭名昭著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名言(也是在众叛亲离情形下说出“神话”),居然被布于天下……
海雨天风片面理解与管见:天变不足畏,意味着可以无法无天、为所欲为。祖宗不足法,意味着可以全面否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言不足恤,意味着不听群众呼声,不顾人民死活!王安石家族后继无人是在情理之中!
《德全不危》
无论是上流或是下流之人,只要用了下流手段,如果今生不晚节不保、身败名裂,失身之时必堕地狱煎熬。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人类有三大愚痴,一是不信因果,二是不是轮回,三是坚信自己聪慧。尤其是少年得志之人,以自己的成功沾沾自喜、骄傲自满,认为自己就是高人一等、超人、神人地一般存在……
深谙有佛道可修,有圣教可学,有明师可求;有福可作,有罪可忏,有世出世间因果的人为智者!
人生有三不等,一是行孝,二是行善,三是行修。行修通俗地说就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当然,学贵心悟,修行修心!而侧虫乐粪、顽冥不化口是心非者、装模作样者,自欺欺人、自找苦吃!
为什么红顶商人胡雪岩、清朝中堂李鸿章的孙子和首富盛宣怀的儿子饿死街头?为什么李广难封?为什么传说白起四十世为牛?为什么富贵不过三代?什么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为什么《乔家大院》的乔家只有五代富贵?为什么因“留余”而著称的康百万家族依然后继有人!为什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范家近千年长盛不衰?为什么王安石的子孙后继无人?为什么劝淫劝盗的“大家”,其子孙四代均为哑巴?等等。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是损不足而补有余!逆天而行,必不长久!几百年名门无非积德,第一等好事便是行善!千年望族不离道德,家族传承无非善良!
财富秘密在于: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原因之前有原因,结果之后有结果;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若配位,自有担当;因果报应无休无止、循环往复。
人的尊贵不在名利,而在心性,在于其平等、无私、敬畏、感恩、慈悲之心、之言、之行!
有人把明朝灭亡归结为“有君无臣”。海雨天风则认为——“共业所致,有君无臣”。倾巢之下,岂有完卵?!
有道是德全不危:药医不死病,灾害少德人,雨润有根草,佛度有缘人!本人不怕死,二十多年没有体检,毛病不少,权且当做没看见、无病!其实,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人的富贵从业,不从能!观海江湖远,听涛天地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