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英雄传(小说连载之二O一)
杨浩然 偶然著
二O一、惊魂未定 悲从天降
早在七五年二月,海城、营口发生大地震后,作为地理学家的李四光重点预测关注的郯庐断裂带,沂蒙地区就大张旗鼓的宣传、发动全民搞“防震、抗震”了。
海城地震发生于七五年二月四日十九时三十六分,地震强度虽达到了里氏七点三级,但由于中国科学家对该次地震进行了准确预测并及时发布了短临预报,全区人员伤亡不大,才一万八千余人,占总人口数的百分之零点二二。其中,死亡:一千三百二十八人,只占总人口数的百分之零点零二。
因此,海城地震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在正确预测地震的基础上,由官方组织撤离民众,明显降低损失的唯一成功案例。
地震结束后,人们根据震前的一些征兆,编写了“地震预防手册”及大量“防震歌谣”。如:
地震不要慌,冷静最重要。
地震要来到,远离高建筑。
地震来临时,切记莫慌张。
关掉电煤气,口鼻保护好。
撒腿赶紧跑,别忘保护头。
地震莫慌乱,空旷危险小。
撤离有秩序,杜绝乱踩踏。
坚持到最后,自救最重要。
大地晃,桌椅摇,地震危险躲再逃。披着被子遮住头,蹲在床边把空留。厨房里,远离火,卫生间站水管边。幼儿园,学校里,两课桌间找安全。
挨着窗户塌得快,玻璃碎了扎小手。大震小震有间隔,抓紧时间到门口。抬头看看啥危险,不坐电梯下楼梯。小孩大人排成队,顺着右边有序走。
出了屋门找草坪,两楼中间莫停留。万一被压别慌张,保存力气不哭喊。砖头敲墙一二三,等待救助要时间。
地震有前兆,鸡鸭牲口闹。羊跑狗乱咬,鱼儿水面跳。鸡都不上架,冬蛇早出洞……
有了这些防震的理论工具后,崮乡人便如饥似渴的认真学习起来了。特别是教育战线的广大师生,更是把“防震”课当成了政治任务,学生们不仅要背熟以上民谣,还得付诸行动。要动员和帮助家人搭防震棚,并普及预防知识。发现前兆后,要立即汇报。
可折腾了一年多也没见地震,人们就有些麻痹了。该吃吃,该喝喝,都不拿当回事儿了。
然而,唐山大地震发生后,沂蒙地委如临大敌,又一次掀起了“防震抗震”高潮,干部进村,党员包户,拉网式排查起来。革命群众积极响应,纷纷搬进了“防震棚”。
沂蒙人为什么谈“震”色变呢?与大清康熙年间的一次大地震有关。
一六六八年七月二十五日十九时(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山东南部的郯城、莒县一带发生了一次旷古未有的特大地震,震级为八点五级。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唐山七点八级地震的十一倍。
由于威力大,地震波及了鲁、苏、皖、浙、闽、赣、鄂、豫、冀、晋、陕、辽等十余省的四百一十多个县及朝鲜半岛。郯、临、莒、沂受灾最为严重,造成了五万余人死亡,破坏面积涉及方圆近千公里。
此次地震,史称“郯城大地震”,“郯临大地震”或“郯莒大地震”。
史料记载:这次大地震“有声如奔雷,又如兵车铁马之音”,“降雨、倾刻震”,刹时间“城楼垛口、监仓衙库、官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一时俱倒如平地、城内四乡边地裂缝,或宽不可越、或深不可视”,“裂处皆翻土扬砂,涌流黄水、泉涌上喷高二、三丈,周围百里无一存屋”。
沂水县志记载该县“倒房数千间”;章丘志称“龙山山崩”。
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的《地震》一文,也详细记录了地震发生情形:“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地大震。余适客稷下(今临淄),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体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侧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震后,死尸遍地,无人收殓者甚多;四邻村落,腥臭之气弥漫;又逢暴雨炎日,瘟痢大作,灾民四处流散。
地震惊动了大清朝野上下。康熙皇帝命户部具体负责赈济,并免去山东沂州等四十州、县的年租,发赈灾款银二十二万七千三百余两。
郯城地震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大地震,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历史上发生的震级最大的破坏性地震。它给沂蒙人民留下的创伤,是无论如何也抹不去的。
唐山地震后,马家峪人一下子从噩梦中清醒了许多,震前发生的一幕幕又展现在了眼前。
中午:天突然变黑,顷刻又亮;
下午:蜻蜓成群结队,乱飞乱撞;
河中:鱼群头下尾上,水面搅浪;
天黑:鸡不上宿、群鼠出洞、猪哭牛叫、家犬狂吠……
震后第二天,成群结队的红头苍蝇遮天蔽日,自南向北飞去。群蝇一落,都能将树枝压断。
徐大长叹道:“看来,唐山的这次大地震,死了不少人啊!郯城大地震时,红头苍蝇们就是如此飞来吃腐肉的啊。”
伴随着刘六、羊三的到来,老马家一跃成为了全村第一人口大户。为了防震抗震,马三在三个院子里都搭了防震棚,光老家院子里就搭了仨,甚至还专门搭了个棚子做厨房。
今天中秋节,家家杀鸡宰鹅,有的甚至连羊也杀了。因为,据跳跶神说:“龙年之中秋,有十五没十六。”
也就是说,中秋节当天你还是凡人,明天也许就成神仙了。凡人可不想当饿死鬼,于是便大开吃戒了。
跳跶神在马家峪是“仙”的化身,据说是莲花洞里的那只千年狐狸的化身。没赤脚医生前,人们有个大病小灾的都找她治,别说,还真灵。
文革爆发后,她怕被打成牛鬼蛇神便消声灭迹了。近几年,上面管得松了,这“狐仙”便半明半暗的重拾“仙风”了。
特别是这几天,上级抓防震特别紧,地震部门也预测中秋节会发生地震,便应验了“有十五没十六”的预言了。
这天晚上,家家都在湖吃海喝,整夜都没睡觉。
马三家更热闹,十几口人围在一起,吃了晚饭还不过瘾,又吃了一顿夜宵。
吃的时候,一听到狗叫,跃进等就往外跑。
飒爽、英姿在桌上倒立了几个酒瓶,被猫撞到了,咣噹噹掉在了地上,把满屋子人全吓窜了。
有人用手电乱照,人们便认为是地光,吓得全跑到了街上。一只猫头鹰咕咕叫着飞上了树梢,吓得孩子们心惊肉跳!
突然,鸡叫了,东山上出现了一抹亮光,火红的太阳一跃蹿上了树梢儿。人们掐掐自己的脸,疼!拍拍自己的头,操,这不还活吗!心情一放松,困了,蒙头便睡。
睡醒觉,天已过午。大队的喇叭早打开了,正在播放中央新闻,但没声。
马三打开收音机,调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没声。正想调台呢,出声了: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各位听众,本台今天下午四点钟有重要广播,请注意收听。
这次预告的密度是少有的,在距离播出《告各族人民书》前一小时内,连续预告了六次,而且每次播两遍,共播出了十二遍。
四时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准时向全国、也是向全世界广播了《告各族人民书》,沉痛地宣告了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逝世的消息。
消息如晴天霹雳,一下将马三震懵了。家人们更是目瞪口呆,顿时响起了撕心裂肺的痛哭声……
高山肃穆,江河呜咽,举国悲伤,世界同哀!没有了舵手的航船会驶向何方?大家迷茫了。
冷静过后,马三想:毛主席的去世,不就是一场惊天大震吗?原来,有“十五没十六”,并不是空穴来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