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济南》系列作品
四百年了,一位风尘下吏在济南的美丽人生(之一至之四)
侯林 侯环
济南,一座享有盛誉的山水名城、文化名城,然在众多描述济南的作品中,真正从审美的立场和角度,对其山水、人文进行分析、把握的却所见不多。许多年里,笔者沉潜于济南文献之中,每坐雨煮茶、窗绿正午,于桑梓之独特美质,辄有相顾、会心之处,不觉将辑成《审美济南》一书,今在《风香历下》将其中篇什与读者诸君共享之。

前言:人是生活在自己的智慧之中的
将近四百年前,一位身居九品的风尘下吏,却将自己在济南的穷苦日子,过得如此得风生水起,浪漫多姿,而他对济南的一腔挚爱尤为感人。
这人的大名叫做傅仲辰。
自从发现此人及其诗作的五、六年间,笔者便心有灵犀,早就迫切地想写写这位来自江南山阴的风雅之士了。
西哲培根曰:人是生活在自己的智慧之中的。
美哉斯言!
因之,欲求人生的幸福,地位、金钱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在于:人自身。
之一:风尘下吏,一官如长江主簿——傅仲辰其人
傅仲辰(1674——?),字苍野,又字心孺,号晓塘。浙江山阴人。诸生。官山东主簿。著有《心孺诗选》二十四卷。

书影《心孺诗选》
由上述简历可以看到,傅仲辰生平未得一第,这在以科举取士的年代,几乎可以注定一个读书人的悲剧命运。为糊口计,傅氏一生颠沛流离,“东踰粤峤,北走燕台,猝猝无停。”(吴诗成《心孺诗选·序》)“走燕赵齐鲁诸邦,一官如长江主簿。茫茫人海,陆沉不怨。”(章大来《心孺诗选·序》)而好友金启汾则以诗咏其所历:
畴昔走江淮,灏气逐江注。
薄宦经齐鲁,笔摇岱宗树。
寻复观于海,风雨相布濩。
乃知好古心,更得江山助。
流传足鼓吹,行与庙堂遇。
(金启汾《心孺诗选·序》)

书影:金启汾《心孺诗选·序》
傅仲辰命运的一大转折在五十岁那年。
在经历了东踰粤峤(指岭南以南地区)、北走燕台、南至江淮的诸般困苦跋涉之后,傅仲辰于雍正甲辰(二年)来到山东,在他刚好五十岁生日时到东昌府茬平县上任主簿一职。主簿也者,知县佐贰官也,佐知县掌钱粮、户籍诸事。为正九品之最低官吏。当年的知县,业已自命为“风尘下吏”,而主簿更在知县以下数等也。唐代诗人贾岛在唐文宗时,“坐飞谤”,便被贬职为长江县主簿而卒于任上。年六十五岁。(见《新唐书卷一百七十六贾岛传》)当时,天下莫不爱其才而惜其薄命,故“长江主簿”一词,有由来也,不独贾岛,亦指官职卑微而富有才华的文人雅士而言。

贾岛画像
“薄宦经齐鲁,笔摇岱宗树”,谓傅仲辰虽则以卑微的官职居留山东,而意气昂扬。
徐世昌《晚晴簃诗话》称:
心孺尝官山左,集中《茌山》《观海》《萦蒲》诸子目,皆在山左时诗。
其实是,傅仲辰《茌山集》五集、《观海集》二集、《萦蒲集》四集、《光岳楼集》二集,皆在山东所作,时间自雍正甲辰(二年)至雍正癸丑(十一年),共十年时光,他全部是在山东、主要是在济南度过的。
傅仲辰性至孝。据其好友章大来《序》:
心孺事太夫人谨,太夫人殁后,言及辄噭然而哭南山烈烈之言,不绝于耳。
与人交,朴诚修谨,敦伐木友生之义。
傅仲辰初字苍野,后改字心孺便是为了纪念母亲。据章大来《序》,傅仲辰曾有书信寄给他,信中言道:
行年五十矣,涉世多,忧患愈深,学问皆不足恃。自父兄亡后,所倚惟老母,今老母复见背,禄养色养有阙,无颜立人世。然吾心犹孺子也。然则,诗何足以尽心孺?要之,心孺之人宜其有心孺之诗,而心孺之字又即其人矣。
之二:真情与超越——傅仲辰其诗
傅仲辰生在江南,然而外貌却似山东大汉。据吴诗成《心孺诗选序》:
越州号才薮,其山川之所钟,文教之所被,诗巢而外,必有岩栖水宿负其长而未得见者。后遇傅君心孺于广座中,状貌魁梧,而言辞恂恂,心窃疑之,扣其制作,口诵一二篇,真李长吉雁门太守行也。余爱之慕之,遂与订交。
高大魁梧却温文尔雅。其诗作风度如同李贺(字长吉)《雁门太守行》一般奇崛幽峭、激情浪漫、出人意表。《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以奇丽的色彩,写一支轻兵在寒夜出击敌人的情景。人们耳熟能详。而二人一生沉沦下僚的不幸遭遇,亦十分相似。

李贺画像 范曾作
吴诗成在读了傅仲辰《东池》《北游》《曹江》《晓塘》诸什之后,称道曰:
如春林霞艳而触目皆花,如沧海珠飞而纵观皆月,如清风发而众窍怒号,如羁人泣而独弦哀响,刻深而雄浑,俊逸而庄凝,与向之口诵者大异。其可以卓然不朽……心孺诗,奇正浓淡,无体不备,亦各臻其妙。
金启汾则称道傅仲辰的齐鲁诗道:
下笔绝纤埃,大都工冶铸。
或新若霜硎,或旧若韶濩。
震或若雷霆,飘或若烟雾。
或若猊迸逸,或若马驰骛。
澹或若檿丝,浓或若纨绔。
锋铦或若锥,剸割或若锯。
或若沙淘金,或若火浣布。
凡古人所有,于中无不具。
凡古人所无,于中无或污。
规抚良森森,雷同则所惧。
叩其所读书,臭腐不肯顾。
(金启汾《心孺诗选·序》)
而在笔者看来,论述傅氏之诗,最为精到的是其友章大来。他在《心孺诗选序》中说:
呜呼,诗至今日而亡矣,非诗亡也,诗之真亡也。闽漳吴位子曰:诗之真者,其傅心孺乎!心孺诗,正而不佻,婉而弥旨,缠绵悱恻,寄托遥深,皆根乎性情所不容已。余盖三叹焉,诵诗而友其人,服位子之知言也。

书影:章大来《心孺诗选·序》
这是抓住了根本。傅仲辰之诗,正而不佻,婉而弥旨,缠绵悱恻,寄托遥深,而其根源在于一个字:真。而这个真,已经被当时之诗坛悲哀地丧失。因而尤有大力提倡之必要。而傅氏之真,又“根乎性情”,正乃“真情”之意味!
雍正丙午(四年)暮春时分,大明湖历下亭上,一派柳绿桃红的美好氛围,傅仲辰在这里,与时年七十四岁的山左诗人田霡初次晤面,在此之前,二人已有书信往来。此次,田霡又欣然为傅氏的诗集作序。
田霡在山左诗坛是大有影响的诗人。田霡(1652——?)字子益,号乐园、菊隐、香城居士。济南府德州人。与兄田雯、田需齐名。康熙二十五年拔贡。授堂邑教谕,不就。著有《鬲津草堂诗》。王士禛为序其诗,谓于表圣《诗品》中兼冲淡、自然、清奇三境。七言绝句尤擅胜场。
田霡的《茬山诗序》乃四六文,由此可见诗人深厚的古文功底与出色才华,今将其全文照录于后,以供今之文友清赏:
岁在丙午,时当春暮,桃红照眼,柳絮沾衣。偶乘下泽之车,重过濯缨之浒。泺源泉迸,人推觞咏总持;历下亭高,地擅湖山宗主。何期香城老叟,获晤越水名贤。蕙带荷衣,初识李邕之面;鸾笺斑管,还读柳恽之诗。既肆好之多风,亦曲折而三致。渔洋未远,赋柳堪追;松雪虽遥,摩碑可续。盖稽山毓秀,胜绝人寰;禹穴幽奇,甲于天下。结庐樊嬃江畔,读书西子溪边,得风土之英华,宜诗篇之隽上也。惟是含香有志,推毂无人;五斗营营,质性何堪?束带八驺寂寂,喧湫未免槌车。此浣花所以长愁,玉溪所为永叹者也。故微云疏雨,不烦落纸品评;孤屿别枝,自有名流论定。况此中旨趣原属性情,而事外风流何关名位。倘能同此孤赏,庶不愧为解人陵州。
七十四岁香城居士田霡拜题

书影:田霡《茬山诗序》
田霡认为,傅仲辰的诗作具有很高的水准(“柳恽之诗”“诗篇隽上”),惜乎本人缺少“名位”,因而无人推举,而他愿做“解人陵州”,隆重推出傅氏诗作。陵州,古德州也,此为田霡自称。
香城居士的做派,让今天的我们依然倍感温暖与欣慰。
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在古人的诗论、诗话等论著里,或者说,古人论诗,一般是就诗论诗,往往忽略就人生、就生命的本体论诗。如对于傅仲辰,其诗作最为辉煌的特征,恰恰是两个字:超越。即对于自身苦难生活的全面超越。可以说,他简直就是一个小了一号的苏东坡。而这一点,笔者的遗憾则是无人论及。
这也是笔者一心要做此文的原因之所在。
之三:傅仲辰,风刀霜剑的行役生涯
在写到傅仲辰在济南的生活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番傅氏不同寻常的行役生涯。
上面谈到,傅仲辰于雍正二年来到山东东昌府茬平县,上任主簿一职,辅佐知县掌钱粮、户籍诸事。在此期间,他作《咏茬山》《茬山杂咏八首》《茬山咏古诗三首》,并与田霡交往通诗。然而,仅仅不到一年,雍正三年秋(乙巳),他即奉省里大员调遣行役,自此来到济南寓居。
行役,旧指因服兵役、劳役或公务而出外跋涉。傅氏之行役指后者,即受省里派遣为公务而出外跋涉,具体说来,就是催科。即催收租税,租税有科条法规,故称催科。应该是傅氏在主簿任上掌钱粮、户籍诸事,与催收租税的业务最为接近。故被征调前来。
催科,犹如从百姓口里夺粮,其难度可想而知。当然,他不是直接与老百姓,而是与各县邑官府沟通与交道。
傅仲辰有《雪后出郭沽饮黄冈作》:
田家方墐户,行役独栖栖。
晴雪寒人面,坚冰滑马蹄。
峰回野店出,日暖午鸡齐。
小饮劳生适,微酣不似泥。
(清树滋堂刻本《心孺诗选》卷十三)

书影:《雪后出郭沽饮黄冈作》
刚刚一场大雪下过,傅氏便骑马行进在行役的雪路之上了。没有办法,催科是有期限的。此时他走在济南西郊外的黄冈上,因为天气寒冷,连田家都将门窗的孔隙全部涂塞,而他却只身一人行走在行役的路上,雪后天晴时气温骤降,不仅脸上寒冷难耐,骑在马上,马蹄在坚冰之上不停地擦滑,真的是行路难呀行路难。好不容易到了中午,前面发现一处野店,于是,不由分说进去喝点酒暖暖身子再走吧。
此时的傅仲辰,毕竟已是年过半百的年龄了。
在行役的漫漫途程中,傅氏有时也能遇到一些心底善良的百姓。他有《行役》诗:
寒深行役苦,小憩访幽居。
雪积墟容静,阳回井气舒。
炕头红短柮,缸面绿浮蛆。
礼简能留客,悠然见古初。
(清树滋堂刻本《心孺诗选》卷十三)
舍家撇业,冲严寒、冒酷暑,这样的苦日子何时是个头呢?有时,傅仲辰真想一走了之,然而,妻儿靠谁养活?因待遇微薄,他曾经在山东沿海行役时,一个月吃不到一片肉(见《驱驰海畔一月余矣不得肉食戏作》诗),日子是何等辛酸。曾经,他在行役途中甚至受到农人的嘲弄,我们来看他的《出郭即事》:
官事既有程,冲寒即旷野。
垂杨宿雾多,风过难挥洒。
缓度湿征衣,泥深苦羸马。
遥瞩荷锄人,中有抚掌者。
笑我如饥鳶,腐鼠不自捨。
微名丧厥真,所得孰多寡?
倾耳梦初醒,返躬汗忽下。
(清树滋堂刻本《心孺诗选》卷十三)

书影:《出郭即事》
傅氏说,行役这种“官事”是有期限,有定额的,所以必得冲寒而行,荒野里有的是凄风苦雨。就在他骑着劣马在深深的泥泞中跋涉、挣扎时,突然发现不远处的荷锄的农人有拍手大笑者,原来,农人笑话的不是别人,而正是他:“笑我如饥鳶,腐鼠不自捨”,事出《庄子秋水》: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周梦蝶图
庄子此寓言实堪称世间绝唱,他将世人贪图禄位的可笑与悲哀,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与高度。令人赞赏的是,傅氏对于农人,没有丝毫的不满与恼怒,反而欣然接受之,并且返躬自省,汗流不止,为自己贪图“微名”而丧失“厥真”的行止展开深刻的思考。
这才是智者的高明之处。
之四:启牖山当面,乘船水到门的“神仙窟”——傅仲辰对于济南之家“吾庐”的咏歌
日子总要过下去,而且,要过出它的色彩与味道。
心安是吾乡。到哪里,爱哪里。此智者之所为。
聪明的傅仲辰是真正以济南为家了。
说起济南的家园诗,人们首先想到的大约是张养浩的云庄诗,人家是元代的相爷,虽则清廉,但毕竟是有雄厚家底的,张养浩建起独具一格的水乡别墅云庄,临风吟啸,自是别有一番味道在。
而傅仲辰就大不同了,一位俸禄微薄的下等吏员,在会城有个遮蔽风雨的普通住处就不错了。不过,这傅氏真有独特眼光,他有幸住上了护城河畔的一套住房(大约是租住,待考),并为此兴奋不已,他名之为:“吾庐”。而其所作吾庐诗之美好,堪当与云庄诗一脉相承也。
且看傅氏《有问吾庐者因答》:
吾庐风景好,约略为君论。
启牖山当面,乘船水到门。
谈深时瀹茗,兴至便开尊。
可是神仙窟,淹留系梦魂。
(清树滋堂刻本《心孺诗选》卷之十四)

书影:《有问吾庐者因答》
“吾庐风景好,约略为君论”,何等兴奋、自豪之至!原来是,傅仲辰在济南是生活在山水之间哟:“启牖山当面,乘船水到门”,打开窗户,迎面便是苍翠的南山(千佛山),而乘上船只,便可以直接到家门口了,这是护城河上人家的环境之美与交通之便,而一旦有好友到来,煮酒品茗,更是兴致满怀,这还不是神仙过的日子!所以,诗人称自己的寓所“吾庐”为:“神仙窟”!
《吾庐呈任二开宗》:
独有离人感岁华,吾庐风景不胜夸。
晴江绿涨千山雪,香径红飘万树花。
客至无须卧床下,兴来便可饮邻家。
归心已逐南飞燕,领略春光到若耶。
(清树滋堂刻本《心孺诗选》卷十三)

1929年,济南南护城河上浣女
任二开宗,疑为傅仲辰老乡、清雍正八年庚戌科山阴进士任弘业。住在神仙窟,傅仲辰甚至不再想念美丽的江南老家,而是要向老乡们夸夸他的济南“吾庐”了。“晴江绿涨千山雪,香径红飘万树花”,乃是春季护城河上群泉注河、绿波荡漾、花枝春满、烟柳绕碧的烂漫胜景。有了吾庐,傅仲辰的住处不再逼仄、拘束,有兴致到来可以直接到南邻(为一酒家)去饮酒作乐了。
结句“归心已逐南飞燕,领略春光到若耶”,若耶,溪水名,越中名胜,因西施浣纱又名浣纱溪。它与山阴道一起,被奉为古越文化双璧,水至清,照众山倒影,窥之如画。傅仲辰说,住在吾庐,我的归心早已到了江南老家,因为这里的春光景致就像到了若耶溪一样的呀!

今南护城河春色 王琴摄影
傅仲辰对吾庐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充满感情,因为,它们都毫无例外地成为了诗人的审美对象。
《小窗》:
小窗何幸对南山,也算幽棲水石间。
咫尺秋光容易领,风风雨雨更身闲。
(清树滋堂刻本《心孺诗选》卷十三)
与上面的“启牖山当面”相呼应,诗人又发出“小窗何幸对南山”的幸福感叹,这一“对南山”所造成的审美效果是“幽棲水石间”,因为,吾庐在烟波浩渺的护城河上,正在水域与山石之间,领受淳美的大自然的风光。
《题小轩》:
轩开曲巷足清幽,古木春深影自流。
寂寂莫嫌人迹少,嘤嘤偏觉鸟声求。
居贫下吏原非隐,寄傲书城却是侯。
世路艰难谁可傍,徒怜岁晚忆沧洲。
(清树滋堂刻本《心孺诗选》卷十四)

书影:《题小轩》
小轩,书轩、书屋也。傅仲辰的吾庐有书屋,而书屋对着城南的曲巷十分清幽。时当春暮,古树树影婆娑,曲巷人迹稀少,但有好鸟的嘤嘤和鸣很是动听。“居贫下吏原非隐,寄傲书城却是侯”,妙句,见得诗人之风采、格调,虽说居住在水石之间,却并非隐士,而是一位贫穷的下吏,然而,我的吾庐却有珍贵的书籍堪称书城,我寄托傲世的情怀于其中便如富贵的王侯一般。由此可见诗人具有深远的文化视野,非同一般。结句,沧洲,滨水的地方,旧时以此称隐士的居处。由此可见诗人于艰难困苦中,却不断萌发的——乃是一脉向往山林、追求自由的情怀。
(未完待续。本文篇幅较长,拟分四次连载)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