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词粘泥带露 农耕融入书香
文/宋进林
在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之际,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乌江镇的田野里,金波逐浪,稻谷飘香,千顷稻穗摇曳歌唱,满目金谷弯腰迎客。游客惊喜地看到金黄的稻田之间“植”入了上百幅印有诗人们描写秋天景象诗词的展板,纵横阡陌数十里,令人耳目一新,让游客如痴如醉。这些展板内容诠释了这里千年的农耕文化真谛,为这里的秋天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秋天的意境是诗人无法用语言所描绘的,只能身临其境精心去领会,在甘州丰富的文化历史底蕴,使“鱼米之乡”——乌江的秋天弥漫灵秀之气。优美的诗词,旖旎的田园风光,将这里秋天的气息渲染的如诗如画,与其说这是秋天的杰作,倒不如说这是甘州区诗词楹联学会的创举!以这种清雅的文学形式庆祝农民丰收节,让南来北往的游客把这里秋天的景色体验的淋漓尽致。
甘州区诗词楹联学会成立于2012年7月,到2022 年底,会员达150人,其中,中华诗词学会会员25人,甘肃省诗词学会会员41人。2022年,学会多次组织会员深入全区各个乡镇,诗友们发扬学会提倡的自愿参与、自讨苦吃、自得其乐、自我奉献的“四自”精神,进村社、访农户、察民情、话变迁、倡环保、歌扶贫,赞发展,密切关注重点建设,积极传颂惠民政策,切身体验时代发展,参与采风200多人次,累计创作讴歌新时代、反映新变化的诗词楹联曲赋2000余首。这些作品有的在国家级、省级报刊发表,有的刻挂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长廊,充分展示了诗词楹联文化的独特魅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达到了活跃诗坛、凝聚人气、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之目的。在2023年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期间,甘州区诗词楹联学会组织部分会员与“鱼米之乡”乌江镇云满仓种植有限公司联袂,由诗词学会负责从历代诗人300多首写甘州风貌、乌江贡米、水乡风情的作品中精选出104首,其中古代诗人作品24首,当代作者诗词作品80首,全部制作成统一规格展板,展出诗词中有我们耳熟能详的明代郭绅的《观刈稻诗》:“甘州城北水云乡,每到秋深一望黄。穗老连畴多秀色,稻繁隔陇有余香。”有民国时期罗家伦的“绿荫丛外麦毵毵,竟见芦花水一湾。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也有当代诗人王洪德的《乌江秋景》:“河边柳色始金黄,处处挥镰割稻忙。回首烟村浮落日,群童戏水正颠狂。”王跃农的《乌江贡米》:“镰开秋韵醉乌江,千里平畴一色黄。拍岸涛声歌大美,丰收在望意飞扬。”任武德的《云满仓有机小米》:“日映深秋一望黄,风吹谷浪灿乌江。米盈弱水金铺地,誉享神州云满仓。绿色经营诚信笃,有机生产美名扬。富硒食品开新路,喜唱丰歌再远航。”还有许多当代诗人的瑶玉上品美不胜收,将一幅幅描绘金秋丰收的场景跃然纸上,为当地丰收节和八方游客送上了美好的祝福。
乌江水稻是一个地域品牌。据《新唐书˙郭元振》记载,武则天时,张掖始种稻,乌江种植水稻史溯及唐时。《重刊甘镇志》记载,甘州所产白米、白麦均被列为贡品。甘州乌江所产大米,珠圆玉润,曾作为进贡朝廷膳食用米,于是就有了“乌江贡米”之说。1995年10月,乌江所产乌江大米被国家国内贸易部认证为“中华老字号”产品。一千多年的种稻历史给这里积淀了深厚的农耕文化,而连片种植在这片热土上的“金谷子”是云满仓人用传统耕作规程与现代农业种植技术有机结合,采用了梵酵有机种植技术,配合科学配方,最终产出的产品小米金黄美味香甜软糯。这里种植的稻谷其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生物防虫,科学管理。云满仓人利用十多年时间的精心呵护,走出了一条生产有机、绿色、生态、健康稻米的路子,开创了乌江特色古法贡米和有机小米的新篇章。在这里感受秋天与其他乡镇有着天然之别,乌江的秋,楚楚动人,田野里金黄的谷子笑弯了腰,沉甸甸的稻子牵着风儿的手摇曳。这里能看到色彩斑斓的田野风光……穿越千年历史,你可以感受到农耕文化底蕴的长度与厚度,走进这里的秋天,也就走进了属于诗人们敞开心胸容纳宽广的原野,赋予诗人们独特的风采。多年来,甘州区诗词楹联学会多次深入该镇,走到农户小院,走进田间地头,走进春夏秋冬,为水乡渔村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歌赋作品,为这里增加了浓浓的诗情画意,积累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开展诗词进校园、进机关、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景区“六进”活动,进而延伸学会触角,将诗词送到田间地头,在更大范围激发群众学诗词、爱诗词、写诗词的热情。学会在这里打造了全市第一个田园诗词创作体验基地,成功举办了“云满仓诗词歌赋会”。云满仓团队队员中,年龄最大的60多岁,最小的也在20多岁,他们一个个以劳动为光荣,将劳作中酸甜苦辣写成一行行诗章,编成一段段歌词,诵读出来,演唱出来,通过这种表现形式展示自我,很接地气!这种表演的不仅仅是一种文艺形式,更是对自然、生活、情感等方面的深刻描绘和表达。这次甘州区诗词楹联学会与云满仓种植有限公司适时举办“诗词进田园”这一创举拓宽了弘扬诗词国粹的新途径,以清雅的文学形式让八方游客在丰收节里感受到了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让诗词粘泥带露,更重要的是能带动和激发一大批农民诗词爱好者,爱诗词、写诗词的积极性,为打造中华诗词之乡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简介:
宋进林,笔名芳草,生于1964年8月,大专学历。1983年参加工作。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乡村作家、中国诗词研究会会员、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甘肃诗词学会理事、甘州区新闻协会副主席、甘州区诗词学会副会长、张掖市诗词学会会员、甘州区摄影家协会会员。作品民间故事、新闻通讯、文史随笔、散文、诗词、摄影散见于《党的建设》《驼铃》《丝绸之路》《中华辞赋》《诗词百家》《甘肃诗词》《南京诗词》《巴彦淖尔诗词》《长白山诗词》《甘肃日报》《农民日报》等杂志、报刊。主编出版了河西宝卷丛书《甘州宝卷》《悦读甘州·故事》《乌江镇志》,《甘州区志》副主编,参与编纂了《张掖市宣传志》《张掖民政史话》等书,著有《父子文集》《系列丛书·芳草园》。地址: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滨河新区德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