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的13岁学生,刚上初中,还在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的过程中,而崔宸曦却在这个年纪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年轻的亚运冠军。她在第19届亚运会滑板比赛中夺得金牌,并打破了纪录。这一成就引起了众人的关注。
崔宸曦是滑板运动的爱好者,她的父母都从事体育类工作,因此非常重视女儿的教育问题和体育锻炼。崔宸曦在小于2岁的时候开始接触轮滑等项目,经过多次体验后,她对滑板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0岁时,崔宸曦的父亲送给她一块滑板,并且她立刻爱上了这项运动。由于具备良好的运动基础,崔宸曦很快就掌握了滑板的技巧,但在大量的训练过程中也遭受了不少的伤痛。她每天训练超过8个小时,为了完成一个动作,她可以练习整夜,摔倒100次以上才能成功一次。正是凭借着这样的毅力和执着,崔宸曦仅用3年的时间就成为了亚运冠军。
然而,正是因为崔宸曦在这个年纪就开始专注于滑板运动,而很多人担心她的学业会受到影响。尤其是明年她还要参加奥运会,加上中考的准备,时间可能来不及。网友们对此表示担忧,认为这样早早剥夺了孩子们的学习时间不利于他们的发展。更有人认为,一些运动员过早地放弃学业从事体育项目训练不妥当。然而,体育不能成为一辈子的事业,家长们还是更希望孩子们能安稳地上大学,并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正是因为这种心态,很多学生没有发挥出自己的天赋,选择了家长觉得好的专业,并过上了一成不变的生活。这让学生们感到没有追求的快乐。
体育和学业并行的意义
对于崔宸曦这样的体育天才来说,是否应该成为体育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然而,正是因为有体育成绩优秀的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发展体育事业,为国家争光。在素质教育下,高校招生已经更加多元化,可以保送体育成绩优异的学生上大学。比如,冬奥冠军苏翊鸣就以保送方式进入了清华大学。从这个角度来看,体育成绩和文化课成绩是平行的,可以共同推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在拥有体育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文化课程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另外,对于那些退役运动员来说,他们具备了丰富的运动经验,可以通过教学工作继续为体育事业做贡献。根据中小学体育老师聘用办法规定,优秀的退役运动员会优先被聘用。这意味着,运动员们可以进入体制内从事教学工作。他们可以通过自身的经验,挖掘出更多具有天赋的学生,并帮助他们发展。通过这种方式,体育教育和素质教育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