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唯美·北京印象
柯 扬
北京已今非昔比,变化得太快,已经几乎找不到初始的感觉,只是越变越舒适实用,越来越好看了。
第一次来到北京,已是多年前的旧事重提。记得那是一个温暖的春天,城市的周围到处是农田,高高的楼群围绕着不少杨树抑或是柳树林,时值春发的季节,整个城市浸润在翠绿的丛林里,到处是鹅黄嫩绿的一片又一片:一切很像中学课文里描述的样子,好是新奇,充满着朦胧的诗情画意……
那时的路,窄小拥挤,车速很慢,四环还没修好,更不要提五环、六环;那时的楼房多是十层以下的样子,却显得很是高大 ;那时的公交车有售票员,操着一口流利的老北京话,给外地人的印象是“嗓门大、官气足、比较和善”。
那时的中关村大街还没有贯通,车子到了中关村大街北端就是成府,必须打个折,才能前往清华西门、圆明园抑或颐和园。
那时的香山北路还是仄仄的石板路,青条巨石,已经被无数的脚印磨砺得毫无棱角没了脾气,溜光闪亮,千年以来的样子着实让人敬畏。
香山脚下,横卧着几个村落,窄窄的巷子不要说过车,就是步行,,一不小心就会迷路,也会体验到摩肩接踵的感觉,一碰到节假日,像是赶上“国庆”、“五一”,大小胡同堵满人群,基本都是外地游客,熟悉情况的本地人早就躲了起来,不愿意来凑这个热闹。
从香山下来过了厢红旗,就到了安河桥北,最热闹的要数北宫门,人头攒动,叫卖声此起彼伏,从中央到校出来的学员,与普通百姓一样,去品享人间烟火,即使是省部级大员,大家拥堵中都没了脾气。
座332路车直奔动物园,沿途路过新建宫门那个小小的环岛,要堵上办公小时的车,前方到了西苑,南来北往的车更是拥堵不断;再往前到了圆明园,北大,清华,中关村,海淀黄庄,人大,民大,国图,北体,动物园,最后到了西直门,一路下来,你就体会到我们中国人真是多了,一年四季,无论冬夏,衬衣都是要挤出汗渍来,沿途风景还是不错的,再忙也要看一眼,那巍峨的牌楼,那显赫的府邸,那虎皮大墙,那红顶大院,那神秘门卫,聆听那沧桑往事,宰相刘罗锅的旧事,和珅石船的秘密,军机处的前世今生……最玄的,也许是清朝隐秘人乘夜班车的诡异……
北京不夜城。每个夜晚,通常是灯火通明,不要说是晴朗的夜空,无论冬夏,再好的天气,夜晚是看不到星星的,连十五的月亮,也许会黯然失色!无数的灯火,无数的车灯,已经让这个城市分不清黑白,有时上夜班的人,就是这个感觉。
(待续)
柯扬原创于国庆节
2023.10.1~18::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