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冯冠山,男,笔名晨耕,作家。研究生文化,研究员,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协会天津分会名誉会长。1976年12月参军,服役期间曾在部队基层和军师团机关从事政治工作。1986年11月随部队赴老山前线参加对越自卫防御作战,荣获“老山前线作战模范政工干部”称号。经历了1998年抗洪抢险、2003年“非典”,以及2019年以来新冠病毒瘟疫等自然灾害,期间创作发表了大量反映部队在老山前线作战、抗洪抢险、战胜灾害、重温历史、歌颂祖国等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摄影等文学作品。参加编著出版了反映老山前线作战英雄事迹的报告文学、作战中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及论文汇编等。从部队转业后曾在天津市委机关和报社从事宣传和新闻工作,期间发表了大量歌颂凡人英雄和讴歌新时代文学作品,并有数十篇诗歌等文学作品荣获国家和省市奖项。著有《热血》(诗集)、《亲历》(战争纪实)、《闲聊》(生活记事),以及《我的爸妈》等专著,分别由文艺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和中国老年杂志出版社出版。

十五的月亮
冯冠山
中秋佳节,是家人团圆的日子,美酒佳肴,品茗共叙生活美好;十五夜晚,是家人赏月的日子,皓月当空,共享盛世岁月静好。这是在和平时期人民欢度中秋佳节幸福生活的真实情景。年年中秋,今又中秋,今天正值中秋佳节之际,不由想起了37年前我随部队赴老山前线参战的中秋佳节,想起了在阵地上,在猫耳洞里的战士,最怕的就是中秋这一天,最难熬的是中秋的夜晚。
”在家的时候盼中秋,期待着夜晚看月亮,如今打仗了,最担心的是家里人今天怎么过,最怕的是家里惦记着我们的生死......“
”没上前线,不觉得中秋这个日子有什么特殊,到前线了,上了阵地,才觉得过个中秋节对于我们就是个奢望......“
”趁着我们现在还活着,咱们就好好看看今晚的月亮吧,就当和爸妈说说话,也许明天看不见月亮了,想和爸妈说话都不成了......“
”唉,也不知道今晚我老婆和孩子怎么过中秋,他们一定很想我了,我老婆特别爱哭,我最不放心的就是她,好在孩子现在还小,不懂事,要是孩子大了,懂事了,她这一哭也影响孩子......“
”我无所谓啦,光杆一个,无家无业的,省得牵挂,放不下的就是我爸妈,能活着回去还好,万一‘光荣’了,担心爸妈怎么活呀。我家在农村,我们那个地方很穷,我们家更穷,爸妈是饿着肚子把我拉扯大的,一想到这些我心里就特别难受.....”
“还是没有牵挂好啊,没有牵挂,也就没有烦恼,不像我,参战前在老家谈了个对象,人长得满漂亮的,也有文化,通了几封信,自打我上了阵地,就再也没有收到她的信......”
“不成也好,等打完仗,要是还活着,再谈,不像我,参战前我们都领了结婚证,就是没有来得及办婚礼,这算怎么着呀,打完仗要是还活着还好,要是死了,人家该怎么办啊......”
“不说了,不想了,太晦气了,还是看看月亮吧,也许明天就看不到了.......”
......
“班长,不好了,敌人摸上来了!”
“各就各位,听我指挥,准备战斗!”
这是我同著名歌曲《十五的月亮》歌词作者、诗人石祥在老山前线夜晚的一次聊天,向他讲述的阵地战士们过中秋节说的对话。石祥是北京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主任、《十五的月亮》《望星空》等歌曲词作者,他完成了在老山前线

照片为作者(右)与《十五的月亮》歌曲词作者石祥(左)
在昆明牛街庄集团军前线指挥部集结地合影
采访任务,明天他就要走了,就要离开老山前线,在他离开老山前线返回北京的的那天晚上,在麻栗坡落水洞集团军作战指挥所驻地,同他的第二次彻夜长谈。初次彻夜长谈是石祥来老山前线采访时,在云南昆明牛街庄集团军作战前线指挥部见到他,接他一同前往云南文山州麻栗坡参战部队集结地,出发的前一天晚上我们在驻地也有过一次彻夜长谈,是从他参军后怎样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如何创造歌曲《十五的月亮》,以及他对中秋佳节,八月十五的月亮特殊感受谈起;他走了,完成了半年的采访任务,就要离开老山前线了,在我为他送行的前一天我们又一次彻夜长谈,谈的还是《十五的月亮》,还是中秋佳节,还是八月十五的月亮。于是,我向他谈起了我在跟随军首长完成同兄弟部队接防防御作战任务时,从阵地上下来的战士们向我们讲述的他们在阵地,在猫耳洞里是如何度过中秋佳节的这一番对话,讲起他们八月十五那天夜晚聊天度过了中秋佳节,讲起他们那天黎明时又迎来的一次战斗......
石祥听我讲述着战士们在阵地上度过中秋佳节的谈话,深有感触地说:“战士们太真实了,太伟大了,太感人了。我写《十五的月亮》,既是写我从军的经历,也是写成千上万

《十五的月亮》歌曲词作者石祥同志在老山前线
军人的经历,写这些军嫂们的经历。与其说我写了歌曲《十五的月亮》,不如说是对我们这个民族,我们的军的人民,对祖国的热爱真实写照。歌曲有爱、有情,更有奉献和牺牲......”说到这里,石祥有些动情,他说:“这次我来老山前线半年多的体验生活,多次去阵地采访,我愈加感到《十五的月亮》是他们写的,是这些可爱的战士和无数个普普通通的家庭,用他们的奉献和牺牲谱写的时代颂歌,我只是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送走了石祥,他那首《十五的月亮》时常地在我耳边回
唱,战士们讲述的在阵地上度过中秋节的谈话仍在我耳边回

《十五的月亮》歌曲词作者石祥在老山前线
同演唱《十五的月亮》歌曲的战士交谈
响,一股写作的冲动涌上心头,于是,我写下了《十五的月亮》(此诗收录在出版的《热血》诗集),以此,献给为国浴血奋战的战士们和他们的亲人,以告慰那些为国捐躯的先烈。
十五的月亮
一首《十五的月亮》
在祖国的西南边陲唱响
深沉的歌声回荡在硝烟笼罩的阵地上
夜晚
十五的夜空阵地是如此的寂静
肆虐的枪炮声也不再疯狂
只有战士们头顶的钢盔和手中的钢枪
闪烁着幽冷的蓝光
伴着战士们思念的双眸
孤独地仰望着冰冷夜空的月亮
深情地思念着远方
和那进入梦境的妻儿
祈盼着家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