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在机房里听到外面的喧闹声就走出去看个究竟。当他看到管家把可怜的要饭花子赶走后,心里突然感到十分难受。他慌忙追上那个要饭花子,然后把自己的饭菜分给她一半,并且还让她天天来,这样他天天把自己的饭菜分给她一半。时间长了,七仙女竟然慢慢喜欢上了董永。
有一天,她吃过董永递过来的饭后,对董永说,小女子名叫七姐,现在已经无家可归了,不知董郎是否愿意接纳小女子。董永看这个女要饭花子十分可怜,就同意了女要饭花子的要求,把她带入了自己所住的屋内。从此,董永织锦时,七仙女在旁边陪董永说话,董永累了,七仙女就帮董永织一会儿锦。董永看七姐也会织锦,不免有些对她有几分好感。
又过了一段时间,七仙女发觉自己已经深深爱上了董永,一天晚上,七仙女问董永愿意不愿意娶自己为妻。董永看了一眼如花似玉的七仙女,担心自己是个穷小子,七仙女跟着自己会挨饿受累就百般推辞道,咱们俩一无父母之命,二无媒妁之言,怎么能结为夫妻呢?七仙女听董永说完就莞尔一笑到:“实话给你说吧,我是天上的七仙女,因为在天上看你勤劳能干,因此我本来想下凡来帮你一下,谁知道你的心肠又那么好,因此我现在爱上你了,不是没有媒人吗?我看咱们就找屋外那棵老槐树为我们说媒吧!现在你去外面问老槐树三遍,看他愿意不愿意给我们做媒。”没有办法,董永只好来到大槐树下,问大槐树是否愿意为他们做媒。
谁知大槐树听了董永的话后,竟然开口说到:仙女配贤郎,美满世无双。结为夫妻后,一对金凤凰。我愿意,我愿意!就这样,董永问老槐树三遍,老槐树回答了三遍。董永一看自己没有了推辞理由,就和七仙女在那棵老槐树下,拜了天地,结为夫妻。从此,为了能尽快为傅财主织好一百匹锦,董永每天织锦织的更卖力了。常常是织到三更半夜还不罢手。
七仙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赶快帮董永把锦织完,七仙女拿出从天上下来时拿回来一只难香。然后在案头点上。那香味很快就传到天上。天上的其他六个仙女姐姐知道小妹在人间有难了,就立刻偷偷从天上飞下来,她们来到董永的住处后,七仙女把实情给她们一说,她们就立刻帮董永开始织锦。到了第二天早上,七个仙女真的把一百匹锦给织好了。
董永于是喊来傅财主让他看一下。傅财主看到眼前色彩鲜艳夺目的锦后,让管家数了一遍,就只好放董永和七仙女回家。回家后,白天董永下地耕田播种。七仙女则在家纺花织布。夫妻俩虽然过得清贫,但是却感到幸福快乐无比。就这样,过了三个月,七仙女有一天对董永说,咱们很快就会有孩子了。董永一听更加觉得幸福美满了。
可是七仙女私自下凡去人间同董永结为夫妻的事终究被玉帝知道了。他顿时变得勃然大怒,于是,他立刻找来太白金星让他立刻去人间,告诉七仙女必须在午时三刻前返回天庭,否则他将派天兵天将把董永五马分尸,粉身碎骨。七仙女为了保全董永,只好忍痛同董永分别,分别前七仙女流着泪对董永说,来年碧桃花开时,槐树下面把子交。说完边同太白金星一块回了天庭董永跑着去追,可是那能追的上呀。
果然,第二年桃花盛开季节,七仙女让人真的把一个男孩子送到了那棵老槐树下。董永看着眼前的孩子,心里多少有点安慰。等孩子长大后缠着董永要母亲时,董永就领着他来到老槐树下,对着天上说,你看,天上有七个仙女,那个穿黄色衣服的最漂亮的那个仙女就是你的母亲。据说,董永的儿子啥时候想他娘了,就来到老槐树下,向天上看看他的母亲。
三. 在鸳鸯溪狮坪风景区,有七块俊俏挺秀的石岩,人们叫它们为“七仙女岩”。炭岩下有一个碧水荡漾的水潭,因七仙女曾在这儿沐浴,人们美称它为“仙浴潭”。
传说天上的七仙女,她们十分爱洁净,每天必到江河里沐浴嬉戏,随兴所致,什么太湖啦,鄱阳湖啦,洪泽湖啦,长江啦,都留下了她们的足迹。但是这些地方虽然碧波万倾,总缺清幽,于是她们便想寻找一个清静优雅的去处。 这七位仙女漫游天地,她们看到人间男耕女织,夫妻恩爱的生活,对比天空的清泠,不禁都起了思凡之心。
有一年秋未,七位仙女漫游到了鸳鸯溪的狮坪上空。她们看到鸳鸯溪溪漠清波碧,两岸绿树翠蔓,景色清奇,潭中还有成双成对的鸳鸯戏水,恩爱无比,不由按下祥云,落于沙滩,解开莲花裙。跃入水中,尽情地游水嬉戏,有说不出的惬意。从此她们便常来此沐浴。
七仙的起源:一是天文崇拜,与女宿扶筐七星、昴宿七星、牛宿织女三星、女宿婺女四星等有关。二是由于秦汉时的登仙思想,而产生的羽人形象。
据说王母娘娘和七个女儿在瑶池仙境喝酒赏花。当母女们笑的时候,王母谆谆告诫七个女儿不要私自下凡,严禁与凡人结婚,以免违反天条。六个女儿一次又一次地点头说是的。只有七个女儿依靠自己最小的,赢得了王母的溺爱,然后钻进了王母的怀里,摸着王母的嘴唇,撒娇地说:如果我去地球上,只是为了欣赏花草,那总是可以的吗?王母心不在焉,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草生几千英里,一百天。七姐姐笑着说:感谢母亲给女儿一百天的爱。当时王母娘娘只是笑着说,以为小女儿只是迷恋花草,只是百日风光,所以她不在乎,说了就忘了。七姐事后成了真人,下凡来,嫁给了千里草董永,两人还有百日婚姻。
王母娘娘发现七女儿私自下凡结婚的董永,怒不可遏,于是带领天兵天将下界抓七仙女回天庭。面对耀武扬威的天兵天将,七仙女毫不畏惧,使出了浑身法术,吓得天兵天将连连后退,无人上前。王母娘娘狠了狠心,抛出了身上的飘带—绑仙索,将七女儿绑了个结结实实。王母喝问七仙女:“你可知罪?”七仙女巧辩道:“我已在瑶池酒宴上谢过母后恩赐我与千里草百日情缘,千里草即是‘董’字,姻缘仍不过百日,我何罪之有?”
王母一时张口难辨,只气得拔下头上的金发夹在地上划来划去,先划了一条沟,又划了一条河,沟里满是七仙哭着辩护的泪水,河里满是董永舍不得放弃妻子的亲情泪水。王母娘娘见此动了同情心,只好赦免董永无罪,将七仙女押回天监。七仙女回到天庭后,日夜思念董永和她的儿子,忧愁满腹,最后生病了。王母娘娘知道后,念其母子亲情难舍,允许七仙女每年七月初七与亲人团聚。
许多年过去了,七仙女痴迷未改变,王母爱女儿渴望,不得不愚弄仙女的耳朵,走过场,七仙女贬低凡人,赶下世界与董永团聚,他搬了一个梯子下台阶,事实上,也实现了小女儿的愿望。
四. 西溪镇北有一水塘,叫“凤凰池”,昔日池水碧波荡漾,清澈见底。传说王母娘娘的七个女儿常来此沐浴。凤凰池后建有“天女庙”(久废)。
西溪西南面有一村庄叫“鹤落土仑”,传说七仙女深为董永的勤劳和孝心所感动,一日在众姐姐的帮助下,乘鹤下凡来到人间,七仙女乘鹤下凡之处,得名“鹤土仑,即今台南镇社东村,东庄叫“鹤东”,西庄叫“鹤西”。
七仙女下凡后,在西溪南面的“十八里河口”与董永相遇,后在“十八里河口”附近的老槐树下,二人拜天地成了亲。天长日久,十八里河口旁边的村庄也成了“河口”村(今属台南镇)。
西溪西广福寺后院内有一口古井,叫“缫丝井”,大旱之年不涸,传说是七仙女当年为帮助董永赎身而替曹长者家织300匹云锦时汲水缫丝的一口井。清嘉庆《东台县志》载:“井口小而中宏深,味极甘,大旱不涸,每至春深,井生草根长丈余,人以为仙迹云”。明英宗天顺六年(1462年),巡宰李诚莅临西溪,查看了这个遗迹,建亭其上。兴化顾繁在亭上作《缫丝井亭记》。
传说,董永和七仙女一月还清了曹长者的债务后,夫妇来到西溪南面的“董家垛”,安居于“寒窑”,从此过上了男耕女织的新生活,此地也由此得名“新生”,现为广山镇新生村。
数月后,王母娘娘得知七仙女下凡之事,大为震怒,遂派天兵天将捉拿七仙女,董永追赶至西溪“南仓河口”,夫妇二人抱头痛哭,生离死别。
七仙女被天兵天将抓上半空,她扔下脚上穿的一双绣花鞋给董永留作纪念,一只落河东,一只落河西,落鞋处分别得名“东鞋庄”和“西鞋庄”,两庄又合称“双鞋庄”。
为使董永免遭天兵天将加害,七仙女在空中拔金钗向地面划出一条河,阻挡住追赶的董永,并用双钗插地,凿成两口并用双钗插地,凿成两口井,一井河南,一井河北,造福西溪百姓,水作纪念。后人为怀念善良美丽的七仙女,为井取名“双钗井”,又名“金钗井”;为河取名“辞郎河”。辞郎河边有个村落,得名“辞郎庄”(今属广山镇)。七仙女告别董永凌云而去,后人在河上建“凤升桥”,俗称“南仓桥”(即今晏溪河上的牛桥,曾有西溪第一桥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