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敖汉旗响水景区随记
贾志义(内蒙古诗词学会会长)
响水今时成想水,黄沙漫舞覆沟堤。
河床见底清波少,电站无声绿草稀。
石壁依然呈古韵,灵光不再现新奇。
当年景致难寻觅,几度唏嘘意竟迷。

赵丽春点评:
七月初,作者陪同中华诗词学会领导到赤峰市敖汉旗验收“中华诗词曲示范县(旗)”建设工作时,与验收组一同到了敖汉旗响水景区,以此景区为题材写了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景区的独特感受,读后引人沉思。
“响水今时成想水,黄沙漫舞覆沟堤”首联即点出了景区的名字,把“响”水改“想”水,这两个同音字用意很深,响水玉瀑“响”不起来了,只能留在“想”中,满眼见到的是漫舞的黄沙覆盖了沟沟堤堤。这句巧妙地描绘出了因干旱导致的景区自然环境变化和生态状况严峻的现实。
颔联“河床见底清波少,电站无声绿草稀”,今春至夏,赤峰地区气温偏高,持续干旱,景区河床干涸,“清波少”与“绿草稀”,是用写实的手法,在首联的基础上加深了旱情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引发读者的忧思。
颈联“石壁依然呈古韵,灵光不再现新奇”这两句则以石壁为切入点,表达了对景区历史文化的赞美和对神秘氛围的感慨。想当年响水景区林木青葱,那峥嵘的石山,气势汹涌、水沫飞溅的瀑布,是北方少有的一大胜景。清乾隆帝曾两次东巡拜谒祖陵经过这一带,挥毫题诗,他的诗用满、蒙古、汉三种文字摩崖刻石以志之。没想到因旱情的影响,导致这一名胜也少了“灵光”,“不再现新奇”。
尾联“当年景致难寻觅,几度唏嘘意竟迷”,迷,是迷惘、困惑和失落之意。这里曾经拥有的美景已经难以寻找,作者对此感到几度的唏嘘和困惑。表达了作者对景区过去美好景色的怀念和对现实状况的失落与迷惘。通过“难寻觅”与“意竟迷”的情感表达,作者发出了对景区历史和现实之间巨大反差的感慨。
总体而言,作者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客观的描述、鲜明的对比和主观的情感表达相结合的手法,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者对景区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保护的关切与呼声,在思想上引起共鸣。且文字自然流畅,格律无误,对仗工整,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