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抗美援朝志愿军老兵朱耀文同志(1951年入伍)简介
朱丹阳 李西红综合

中国人民抗美援朝志愿军老兵朱耀文同志,1933年出生在陕西凤翔,号凤生。

图:朱耀文在父亲朱匡瑛怀抱
1937年随父亲【时任中华民国交通部西北电政管理局汉中电报局局长】朱匡瑛【字紫光】,当时住在汉中南大街。
时常日寇飞机前来轰炸,当时在房子里把被子盖在桌子上,人钻到桌子底下!
后来为了安全,电报局搬到乡下南郑县周家坪,老人也跟随父母也来到乡下。
1938年生母因“痨病”去世,享年24岁!五岁幼小的孩子失去了母爱。
增加了生活的困难!
因为日寇飞机不断轰炸,后来全家又搬到汉中南门关帝庙!
后来1941年父亲又调任到西乡县,在哪里上小学一年级。
过了一年多,1942年再调动到褒城县【现在属于汉台区一个镇】,
后来又回到汉中!
汉中就是老人童年生活的地方!
直到1942年他的父亲也因“痨病”病倒,1943年父亲病故,享年46岁去世!全家从汉中回到岐山
少年时期父母双亡,跟随亲友艰难度日,顽强生长。岐山舅舅家上学,受尽磨难。

图:继母牛建青与三个儿子:朱耀文(后排左而),朱耀武(左然)、朱继武(左一);在凤翔老屋;
1947年跟随继母牛建青带领三个弟弟搬回凤翔陈村镇屈家山村。
1951年还在上中学17岁就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军保家卫国,投笔从戎,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军,表现优秀,多次获得嘉奖,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多次。




1957年复员回到家乡凤翔。
1957年又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家乡建设,复员回家,在家乡紫荆村务农,
生儿育女六个,安度晚年,至今精神矍铄……

老人一生勤劳节俭,积极向上向善!待人友善诚恳,乐于助人!刚正不阿!
九十岁高龄,依然保持了部队的优良作风,不服输不服老不虚度,自己平整房前屋后的土地种菜种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这种精神令人钦佩!堪称学习楷模!
他一生为人处世忠厚诚实,
工作认真,敬业负责,勤俭持家,正直勤恳。
养育儿女六人,均学有所成,各有建树。





2017/5/9国家一级演员著名导演朱龙广专程从北京来到凤翔看望大哥朱耀文






金秋十月,天降祥瑞。
值此举国欢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国庆佳节和九九重阳节来临之际,
我们迎来了朱耀文老人家90大寿之日,可喜可贺。
寿星朱耀文老先生,字时聪,小名凤生,1933年9月出生于凤翔。
他生于官宦之家,【他的父亲朱匡瑛(字紫光)时任中华民国交通部西北电政管理局汉中电报局局长】。幼年生活条件优沃,少年父母双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跟随继母来到凤翔区屈家山。
1950年响应祖国召唤参军,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虽未赴朝参战,但在后方服役七年,三次立功受奖,先后担任文化教员、排长等职,为保家卫国贡献了青春年华。
转业家乡后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
他扎根农村,用勤劳的双手为生产队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一家之长用瘦小的身躯撑起了一个家。

他以无比坚韧的毅力,以超常的意志,历经磨炼,任劳任怨,克服种种困难,担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担。
他以无比宽阔的胸怀,立德立言立行,勤俭持家,与人为善,乐于助人。
对上他孝敬母亲,尊敬长辈,在困难时期,他总是把继母老娘的口粮磨成上好的白面送到西安,自已则吃黑面和粗粮。
他与结发妻子王艳芳相濡以沫共同度过了慢长而艰难的六十多个春秋,在共同的生活中相互扶持,有福同享,有苦同吃,有难同当。

作为丈夫,在老伴晚年生病,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他不离不弃,喂吃喂喝,接屎端尿,无微不至地精心照顾,当今社会有几人能做到?
老伴满寿八十,含笑九泉。
对子女他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严格要求,尽到了养育之责。
在家庭困难,生活条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他不分昼夜地劳作,省吃俭用,拼尽全力供子女们读书上学,硬是供出了两个大学生,一个中专生。
如今,子女们事业有成,家庭和睦,儿孙满堂。
寿星的辛苦付出为儿孙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九十年来一路走来,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尝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但他把忠心奉献给了国家和社会,把爱心奉献给了亲朋好友,为后生晚辈做出了榜样,堪称楷模典范。
九十年胸襟坦荡、为人忠厚、正直善良、朴实无华、平凡崇高,
他是一个纯粹的人,
担得起一个大写的“人”字。
九十年他仆仆风尘,
走进幸福安详的晚年,
这既是他一生勤俭和善、宽厚仁爱、豁达乐观的处世之道,换来的最大福报,
也是治家有方,家庭团结和睦、家族兴旺发达的根本源泉。

这个福泽必将继续围绕着您,永远护佑着他的子孙后代。
希望儿孙们要永远传承弘扬老人家勇于担当,吃苦耐劳,乐观坚强的生活态度。永远牢记老人家的艰辛付出。你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工作,干出成绩,过好你们幸福的小日子,不辜负老人家对你们的养育之恩和殷切期望。






长子朱鹏程夫妇从汉中返回祝寿。他是儿女中第一个大学生,西北政法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汉中工作,现在是律师事务所的主任,汉中市十佳律师,担任汉中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汉中市政协常委、法制委员会副主任)
次子云程夫妇。长期在家务农,困难时期为父母分担家庭重担,依靠勤劳和智慧,为自已创下了一份家业,供养凯琦、凯达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均已独立,已是两个孙女的爷爷)
三子增程夫妇。从小聪慧好学,初中毕业即考取凤师,毕业后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去年晋升为高级职称,与妻子亚莉长期在父母身边,虽是家中老小,但对父母尽孝最多,值得表扬。
因疫情原因长女丹妮一家及次女新妮一家不能回来亲自祝寿,
三女新华夫妇代表长女丹妮、次女新妮及女婿拜寿。


三女儿新华是三个女儿中最有出息的一个,也是子女中唯一的博士、教授,现供职于陕西省职业技术学院纪委委员,督导室主任,现任旅游文化学院党总支书记。被授予陕西省教学名师。
长孙:朱凯奇带领在家在外的孙子、孙女及全体外孙,外孙女,重孙前来拜寿。
因为疫情影响,有些晚辈未能回到家乡祝寿,为了表达浓浓的祝福,他们从国外、北京、西安、新疆、云南、四川、山东等地发来了视频向老人家祝寿,
千言万语道不尽对寿星的美好祝福,千跪万拜,感恩不尽寿星对儿女的养育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