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小说
《刘老师相亲》
文/黎君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年,刘先生年轻的时候,不说是风流倜傥,也算是个好后生,叫现在来说是青年才俊。高中毕业那会儿,回到生产队,也算是村中的知识青年了,正巧,那时各村办学,村里联中有个民办老师因故不干了,村上书记看着缺老师,就动员刘后生到村里学校当了民办教师。当老师那是给记工分的,大约抵一个整劳力的工作量啊,比在生产队干农活那是不止好了多少倍。刘青年美滋滋的,走路都带唱歌的——有一股幸福的干劲。
刘后生心里觉得没白上了学,虽然还在农村里没有捞着去上大学,跳出农村户口,但在当时能够用上自己的学问给娃娃们上课,也是足够庄里大姑娘小伙子羡慕个一阵子的了。没过多久,邻村的媒婆张婶就要给刘老师来提亲了,说是西村一个姑娘大辫子方脸皮真是那个好啊,如果娶了这样的媳妇真是捡了个宝。那时候农村还没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更没有分田单干,物资还很紧缺,要吃要穿都要用粮票布票去换,农村盛行一个说法叫:“庄户人家三件宝,丑妻近地破棉袄”,相当于改革开放后的三大件——自行车,电视,缝纫机了。但说归说,谁不喜欢漂亮的大姑娘?经不起媒婆的再三游说,刘老师爷娘就说:“你就见见面吧,让人姑娘来家里看看。”
定在礼拜天,刘老师就到公社街上粮管所门市部打了半斤油,从邻居家凑了几个鸡蛋,炒了盘鸡蛋溜芹菜,来招待姑娘。第一次相亲,刘老师也是挺高兴的,是又激动又害羞,偷偷瞄了姑娘一眼又一眼,受当时村里人观念的影响,以当时的标准来衡量人家。心说脸还行,五官端正,尽管有点黑,还能看过眼去。身子骨一看很壮实,挑庄稼割麦子那是不在话下;憨憨的光会傻笑。看太阳到点了,让客人吃饭吧,姑娘搓搓褂子角,不好意思地坐下了。娘让刘老师给人家盛了一碗玉米糊糊的稀饭,唯一的馒头就着鸡蛋炒芹菜。一家人不舍得吃,先让姑娘吃,让过来让过去,刘父亲看自己不动筷子人家姑娘也不吃,只好夹起一点芹菜装着吃,这才大家开动了。刘老师的娘说:“将来就是一家人,甭拿捏着不得劲,实诚着点儿就行,往后啊给俺儿做了媳妇,就是俺家多了个闺女啊!”
被刘家一家的热情感染,姑娘也就忐忑地吃起来。刘老师也是拿着窝头装吃,不去夹菜,尽量放松紧张的神情,对姑娘笑笑。姑娘饭量不错,实话说,下庄稼地的活没饭量也就没力量。姑娘小碗子粗的胳膊,这双手端了碗,送到嘴前,像干活那般麻利,提溜的碗边在口中转了一圈。刘老师上学多啊,总有那点酸劲上来了,心说这人怎么这么“下面”?(方言:老实在的意思)。姑娘走后,娘问对人家印象咋么样?刘老师撅了噘嘴,没好意思说这件事。怕父母说自己穷讲究。媒婆三番五次来问,啥时候定亲?回个准信。民俗就是满意的话先订婚,刘老师不说长不说短,娘爷也没办法,又不好回绝,就应付着再商量商量,终身大事嘛——得找村东头梁老汉给查查,掐算一下:八字合不合。
拖到实在没法儿,刘爹爹也就生气了:“这么个大小子了,识文解字的,吐不出个象牙来。”娘脾气好,说媒婆那婶再来问,就说算了算八字不太宜量,再找个瞎先生给重新掐算一遍。
话说世间的缘分就是那么奇妙,到了夏天,最后一批下乡知识青年来了:刘老师家分到了一个城市青年到家来管饭,又白皙又高个。也分到了村学校里代课,都叫她黄老师。刘家妈妈像对个亲闺女一样带她,不让人家帮着干粗活。邻村的姑娘也就不再催问了,转过年来高考正常恢复,刘老师考上了师范学院,毕业分到县城成了正式老师,黄老师成了刘老师的媳妇,留下来在城里招了工,也没相亲却成就了美满的姻缘。这就叫:“人想找缘难找,缘来找人没跑!”
【简介】黎君,本名李立军,60后,基层中小学高级教师,临淄区作家协会会员,淄博市现代诗歌学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诗歌作品刊发表于诸媒体,获歌海杂志“助力花山岩画”二等奖等奖项。合创歌曲《美丽金坛是我家》获江苏金坛市征歌二等奖。
“白鹭杯”首届文学作品大赛暨纸刊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151977.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纸刊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