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 日 的 乡 村
作者:邓书俊
久居闹市,便有了一种想出去走走的心情。去哪里好呢?小黄是个大孝子,每逢节假周末都要去乡下看望自己的父母。有人提议去小黄家,小黄的父亲患老梗刚出院不久,正好去看望一下。
我们几个乘坐小黄的车,从秦州市区出发,一路向北行进。远处山上,层林尽染,色彩斑斓,美不胜收。欣赏着沿途美景,不知不觉间车子驶进太京镇一个叫黄家湾的村子。
秋日暖阳照耀下的村子,宁静而又祥和,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面纵横交错,车子直接就停在家门口。村子边上,几棵钻天杨并排而立,泛黄的叶子随风摇曳,发出哗啦啦的欢笑,仿佛在迎接我们的到来。小黄的家就在白杨树旁边,周围是一片片樱桃园。显然樱桃是这个村子的特色产业,它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为村民们带来了实惠。
在农村,人们有了钱第一件事常常是翻盖新房。从前那种红砖大瓦房很少了,大多都是近几年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大平房。小黄家的平房是按照城里的商品房设计的,三室一厅一橱,外带一个幽静的小院。院子里栽种着各种花木,一朵朵金盏花开得正旺,金色的花朵,像一个个小太阳,格外夺目。红砖墨瓦的墙上面,爬满了蔷薇花柔软的枝条,这些枝条一直垂落到院墙的外面。小黄说:若是蔷薇花盛开时,花团锦,芬芳扑鼻,真的是“满架蔷薇一院香”。小黄是我在公园晨练时认识的,他瘦高个人,三十八岁,为人热情,喜欢帮助人,是“太极之光队”里年龄最少的一个,大家都亲切地喊他小黄。本来小黄可以把父母接到城里居住,但两位老人死活不进城,小黄只好忙里偷闲回家看看父母。小黄对父母的孝顺,大家有目共睹,他的孝心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朋友们都感概地说,小黄是一个大孝子!
我们来到小黄家时,小黄的父亲正坐在卧室的木椅上看电视。曾当过“村支书”和“乡长”的他,为村民们办过很多实事。陈师问:黄叔,身体现在如何?一旁的小黄母亲说:他还不能说话,有什么事就用笔写下来。小黄说:我的父母都是70高龄的老人了,他们一辈子热情好客,老妈做的饭很好吃,你们一定要尝尝我妈的手艺。小黄的母亲朴实慈祥,身体硬朗,看上去像60多岁。她说,我还种着地呢,地里的辣椒杆和茄子杆还没收拾完。本来我们不打算打扰老人的生活,小黄的母亲侍候老伴就已经很辛苦了,但热情的老人硬要留我们吃饭。就在陈师、韩师、小罗、小黄几个喝酒时,我来到厨房帮老人做饭,厨房里放着一台小型压面机,小黄的母亲已经压好了机器面。小黄家的厨房很宽敝,简单小巧的柴火灶,火苗在灶堂里欢跳。小黄的母亲说:家里电磁炉什么的都有,可我就喜欢烧柴禾,柴火做的饭香。小黄的母亲手脚麻利,我帮不上什么忙,便蹲下来烧火。对我来说,好常时间沒有烧柴火了,看着红红的火焰,我感觉回到了千里之外的老家,感受到了童年岁月特别温馨的场面。

吃过饭,大家来到院子里,天空堪蓝,白云悠悠,阳光暖暖地照着,我坐在木凳上,一边晒太阳,一边看陈师和小罗几个切磋太极拳。陈师的太极拳打得行云流水,一招一式拿捏到位,颇有大师风范。在“太极之光队”里,大家对陈师的印象很好,正直无私,和蔼可亲,无论谁家有红白喜事,他总是热心帮忙,深受大家的尊敬。韩师出身于武术世家,精通多种武术,腾挪闪跃,轻灵敏捷,功力深厚,身手不凡。他曾当过兵,如今在政府部门工作,洞察世事,精明干练,让人心生敬意。可以说小黄和小罗都是陈师的徒弟,在陈师不断的指教下,他俩的太极拳也打得很好,名师出高徒!小黄为人诚恳朴实,他生怕怠慢大家,耍了一会儿太极拳后,又在院子里摆起了酒场。我不喝酒,便信步走走,欣赏起周围的景色来。小黄家的大门旁边,就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樱桃园。我想若是樱桃成熟的时节,一棵棵樱桃树上挂满红红的,如珍珠似玛瑙般的果实,绿叶红果,相互映衬,分外赏心悦目。这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村民安居乐业,別说小黄的父母舍不得离开家乡,就连我也喜欢上了这里,真想在这风景如画的地方长久地住下来……
夕阳西下,和两位老人告别时,我看到小黄父亲眼里满是不舍,我不禁心里默默地祈祷,祝老人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简介:

邓书俊,天水武山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东方散文》杂志签约作家。已出版散文集《泥土的温馨》。迄今有200余篇散文、评论等作品发表在《农民日报》《甘肃日报》《甘肃民主协商报》《兰州日报》《兰州晚报》《天水日报》《天水晚报》等十多种报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