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秋种结束,那些年轻人及家里能走开或没有过大负担的男女老少,都背起铺盖拉上旅行箱,年龄大的背起装化肥的编织袋,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
他们走的时候嘻嘻哈哈,回来也是神清气爽,不论挣到钱与没挣到钱,照样像高傲的小叫驴,在村里昂首挺胸摆出一副我挣到钱了,挣到大钱了的样子,说话音调都有点变了腔。
总之,他们出去了一冬天,不论挣钱多少,反正在家的吃饭花销是省下来了。
马晓荣想了几次,也打听了几次,想狠狠心走出去打工挣钱,可是现实实在不允许她离开半步,儿子每星期都回家,若回家找不到妈怎么办?
因此,她还是死了这条心。就说去年开春,本来想和本村的几名妇女出去到南方给人采茶,什么东西都准备好了,儿子一句话让她改变了主意。
“妈,你出去打工还不如我出去,”儿子郑威真诚地:“你出去太不容易了。”
“胡扯,”马晓荣生气地:“你别胡思乱想,你就一心读书。”
“妈,”郑威欲言又止:“那——你——”
“不去了,”马晓荣再一次下了决心:“不去采茶了,我买几头猪喂。”
“别累着了,”郑威又带着哭腔:“妈——”
“好了,”马晓荣又象哄小孩子一样:“去上学吧,加把劲,明年就要考大学了。”
“哦——”
这样的生活差距越拉越大,别人家农忙在家种田,农闲外出挣钱,眼着着左邻右舍一家家都盖起了二层小楼,那外表装饰得十分漂亮,无不让马晓荣眼馋,而自己还是那十几年前盖的石墙瓦顶的房子,门还是那窄巴巴的,无不心酸。
可是每每想到儿子郑威她就自豪,你们孩子今年打工,明年还得打工,我儿子今年受苦,明年能当干部,长远说,我不比你们差。
东楼的老王自那次被烫后也不等马晓荣了,他自从去年加入打工行列,今年麦收时回来,还带了个比自己年轻几岁的小妇女,使马晓荣一连几天睡不着觉,责怪自己太任性。
想当年,有多少人想和自己结为夫妻,而今再没有人来求自己了,大门敞开也没有人来了。
想想过去,那风华正茂之时,走在什么地方都是一缕香风,回头率不敢说百分之百,但百分之七八十还是有的。
由于这些年风霜磨砺,年轮搓洗,当年的那种风韵荡然无存,空留下一架人体肌壳。看现在,人们见了称呼都不一样了,不是叫大娘,就是喊奶奶,令自己内心不服。
但转而一想,人就是这么回事,花有几日红,但是我培养了一个很好的儿子,马上就要考大学了,等考上了大学,我还是好样的,这在同龄人中,我还是胜利者。
作者简介:李保璧,安徽灵璧人(微信15952897255),经营假山园林、河道护坡、景观石供应公司二十多载,笃志于灵璧奇石文化的传播,深受业内外各界人士好评。酷爱文学创作,在近百家刊物发表小说、散文、随笔、诗歌等文学作品二百多万字,《渤海风》文学杂志签约作家,中篇小说巜老屋》获《小说选刊》征文二等奖,连续荣获两届“宿州市文学奖”、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先进个人,出版了《三月柳》等三部个人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