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问探望在轮椅中度过44年的一等残疾军人——林举平、黄柏林战友
在广州荣军医院住院部二楼住着二位长客,至今都没有结婚,44年来从没有离开过,他是原广州军区41军123师367团“塔山英雄团”四连4班战士,自卫还击作战负伤的一等残疾军人林举平战友、原42军125师375团黄柏林战友。
1979年3月1日中午11点多,4班为连、排尖兵班担负开路先锋,在弯曲的山道上成一字队形搜索前进,当经过葵丁路段转弯接合部时,被早已埋伏在丛林的越军突然袭击,当即副班长臧敏和战士谢双福战友牺牲,林举平和另三名战士中弹负伤……枪声过后,牺牲烈士和伤员血淋淋地躺倒在草丛山地上。战争让军人生命如此脆弱,牺牲者已成永恒,负伤者将面临终身残废,蒙受手术带来痛苦和心灵上创伤。
林举平回忆说:“当时胸部中弹肺部2/3已被打烂,被转送到战地后方临时医院抢救,因医疗设备简陋只做肺部清除手术,子弹仍留在体内至1981年在省荣军医院治疗才取出子弹头”。林举平属狗,今年65周岁,令他今生最遗憾的是双脚再也站不起来,而且永远失去了一个男人应有的功能。他是海南岛白沙县人,老家在农村,曾想过回家乡看看,就因为双腿不能走动而从来没有回去过一次,荣军医院已经是他的“家”了,至今仍然一个人独身生活着,以轮椅为伴。
如果不是那场战争,他能与正常人一样快乐地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儿孙围着身边转,是战争那颗罪恶的子弹使他双腿终身瘫痪。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可祖国的大好河山他不能亲身去感受;西藏通上火车他不去了;北京长城他登不上;44年来“家”在南国广州大都市不知五羊标志在哪;名副其实一个八十年代“最可爱的人”。为谁而至残?“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 生的伟大,残的光荣”。可怜他几十年来没有她作伴,失去大“家”庭的温暖,借问幸福感在哪里?每月按时领到8000多元一等残废抚恤金,生活就有着落了……他为国安宁流血负伤是崇高的,应受到人民尊敬和爱戴,可他又是无奈的,失去了更多更多……
伤残战友在轮椅上还能走多远?他还有多少肺腑之言要表白,战友们关注着他的后半生。
今天,我们老兵们又去广东省第一荣军医院慰问探望44年前对越自卫还击战负伤一级残疾战友林举平、黄柏林战友。
这是常人所难以忍受的苦难啊!何况是一个高位残疾的人。但愿他能早日康复;但愿我们的政府能给他们多些关爱;但愿我们的战友给他们多些爱心和帮助;但愿……。
什么是英雄?英雄不是讲台上挂满奖章意气风发的滔滔不绝!英雄是闹市街头一瘸一拐的穷愁潦倒;是深井小巷摇动轮椅的空洞落寞;是疗养院夜半人静的痛苦呻吟嘶鸣;是漫山落叶夕阳下一座座冰冷的墓碑!
战争改写人生。他俩分别于1979年2月26日和3月1日在越南战场上,被子弹击中胸部而导致腹部以下瘫痪,成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一级战残重伤员。
一级战残,随着岁月的流逝,如今的荣军医院仅剩他们俩。
一个房间,一张床,电视屏幕占据半堵墙。这就是他们的居所和放飞理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