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迎国庆 方树森 丹桂飘香迎国庆,金秋大地换新装。 神州遍处花如锦,天上一轮月正煌。 战鼓咚咚催马快,红旗猎猎顶风扬。 喜逢盛世人增寿,华夏江山万代昌。 双节吟 魏龙恩 喜逢国庆接中秋,整点诗囊汗漫游。 欲赏欧风惊炮火,且观亚运上杭州。 鸠城日日云书雁,鹤发翩翩蝶梦周。 且把春心重检拾,一壶明月赋琼楼。 迎国庆 唱心声 (新韵) 连国民 风雨兼程七四年,神州大地尽争妍。 摆脱贫困青山笑,续写足食绿水欢。 圆梦嫦娥亲皓月,守疆战士爱蓝天。 初心不改国歌唱,民族复兴剑在前。 中秋国庆双节贺 胡云兴 国庆中秋喜重逢,玉轮悬挂耀長空。 清辉身影楼台翠,素魄湖光画彩虹。 曼舞轻歌同庆贺,挥毫泼墨颂雄风。 五洲四海千家乐,祖国强龙屹立东。 
喜迎新中国七十四华诞 潘家凯 驱散乌云见太阳,救星缔国耀东方。 南疆北域春潮涌,大路高天意气昂。 改革创新盈硕果,和平发展铸辉煌。 复兴追梦千秋业,锦绣中华万世昌。 【望远行】羁旅岛城逢国庆、中秋两节抒怀 程 光 金风弄月,蟾宫桂、寂寂姮娥何待。汇泉飞浪,品笛浮山,迤逦渐迷黄海。麦岛渔夫,烟雨踏舟归岸,崂黛凤鸣千籁。满青城、争说人间感慨。 三载,痴看夕阳拂照,望寿域、逸兴潇洒。瓦埠抢鲜,八公晓色,淮水宛如飘带。都郢皆闲怡悦,春申乘驷,更有通淝风彩。奏一回乡曲,归人纷蔼。 满江红·国庆 丁家九 节庆中秋,饮美酒,欢迎华诞。看祖国,正繁荣昌盛,五星招展。复兴强军科技赶,安邦卫土江山捍。问天宫,北斗引蛟龙,飞神箭。 思长策,风云幻。韬光养,谋深远。 世界和平主,激情倾献。红色首都号角响,脱贫致富花开遍。续辉煌,淬火砺前行,征途漫。 

中秋赏月 魏传良 夜阑人静步庭前,金饼红榴供品鲜。 千里清輝云淡淡,十分浩魄月娟娟。 飘香丹桂陶人醉,带露黄花夺目妍。 扫榻蟾宫忙治酒,神舟作客九重天。 中秋吟两首 孙守英 一 冰轮遍洒千家福,阵阵清风拂面来。 桂子飘香香四溢,中秋欢聚逗心开。 二 万家灯火多临福,佳节亲朋拜访来。 月饼琼浆香滿院,安康互祝笑眉开。 中 秋 叶勇军 浮云半掩月含羞,金桂飘香正探头。 满院清风添瑟索,一行别雁诉离惆。 空怜落叶潇湘地,不尽相思燕子楼。 往事千般犹似昨,人非物是懒回眸。 河满子·中秋 徐长华 草泫瀼瀼碎玉,荷疏淡淡余香。皎皎长空腾玉兔,身披明月清光。露染丹枫争艳,风飘丹桂盈堂 。 贪恋亲肌爽气,欷歔如血残阳。玉润云窗金布地,蟾宫仙友昭彰。紫落漫铺云锦,长吟寄兴文章。 蝶恋花·中秋庐州 赵建军 百里庐州秋渐晚,犹试身轻,踏得晴沙软。碧树成阴天尚暖,闲听枝上莺唱啭。 云过蜀山家在眼,年去年来,谁识韶光浅。老酒一杯随月满,清风笛乐淝河畔。 画堂春•中 秋 纪建淮 丹枫晚醉又中秋,南飞雁队歌悠。菊黄华色绕篱稠,喜庆丰收。 苇老霜飞露坠,飘香桂子清幽,溶溶朗月寄乡愁,故里魂勾。 念奴娇·中秋赏月 苏林生 中秋朗夜,望繁星闪烁,苍穹新洁。有广寒澄明若镜,照得江山清澈。金桂漂香,琼楼栉比,鼓乐声声迭。良宵佳景,感叹多少情结。 把酒当月狂歌,醉乘鸾去,直上婵娟阙。借问台澎晴或雨,变幻风云难决。骨肉分离,神州盼统,社稷应无缺。两厢华胄,举觞欢饮同悦。 

夜饮由故居出东门沿城河返家 李家勋 一骑单车作睌行,朦胧村树暗流馨。 浅秋不见桂花雨,薄醉方栖来鹤亭。 石径围城思故苑,荷风吹水散浮萍。 霜寒柳岸林声起,惊落楚天几点星。 南昌起义纪念塔前(新韵) 庄来喜(大庆) 携妻仰慕忆沧桑,臂带红绸闪锐光。 万死不辞攻市府, 千难何惧占南昌。 戎炉铸铁钢墙筑,科技强军鬼怪慌。 航母战鹰加快递,看誰还敢撞锋铓! 登黄鹤楼(通韵) 陈良传 依稀闻鹤唳,楼上觅仙踪。 侧耳笛声杳,回眸客影空。 琴台添古韵,龟塔展新容。 多少前朝亊,无言一笑中。 步韵邓世广题《秋水盈盈图》 杨东市 望里云茫碧水横,江湖放棹世无争。 何妨屋内多和少,不计囊中缺与盈。 慢浪摇风安岁月,轻歌载酒度平生。 逍遥自乐撑舟远,一样红尘别样情。 秋 高 彭 亮 淮水青山玉宇空,斜阳雁影几重重。 金风送爽霜林晚,一叶飞西一叶东。
水浒一百单八将地阖星 火眼狻猊 邓飞 孙登先 绰号狻猊眼赤红,扬鞭闯荡绿林中。 三层铠甲威风显,二指插环链子功。 饶勇顽强称好汉,忠肝义胆亦英雄。 南征北战军勋立,血洒疆场万事空。- 
秋夜思乡 朱多喜 荻花飞雪菊迎霜,霜浸枫红梧叶黄。 梦里乡思明月夜,心随征雁到寿阳。 赞淮南白马广场福隆筋络体验店 孫國崑(古体)通韵 年迈体疲诸恙缠,福隆筋络调疏看。 药包仪器疼处用,电热磁兹解内寒。 疾病耆贤折日瘦,理疗暮岁寄平安。 现今扁鹊神医在,易和四川送寿缘。 恭步青和平先生 《喜闻省诗词学会″单位会员"获批感赋 胡焕亮 金秋璀璨乘和风,楚地祥云舞彩空。 喜讯频传淮水岸,苍穹欣结际涯虹。 凝香国粹堪称秀,酌韵诗词当颂雄。 共庆荣登名录榜,飞扬浓墨赞殊功。 鹧鸪天·丰收节有作 陈廷玲 山色湖光两挂牵,黄花迎客竹篱边。三湾车笛声盈耳,五谷丰登喜讯传。 风劲舞,日高悬,此情此景乐无前。囤尖仓满庭园美,富庶农家好梦圆。 浪淘沙·秋居山村(通韵) 陈良传 落叶叩幽窗,庭院菊香。村前伫立览秋光。榴果迎宾开口笑,笑靥朝阳。 踱步过深廊,啭鸟歌狂。坡田一片豆菽黄。收割农家哼小调,其乐洋洋。 

雨中的早晨 作者/田 珍(陕西) 淅沥的秋雨 一声声敲打着雨篷 梦被鼾声弄醒 又是一天的开始 阳台上的花叶清澈 亮晶晶的水珠游移着 欣欣然的样子 山体被袅袅雾气裹挟 朦胧中辩不出村居 卖菜的躲在房檐下 笑嘻嘻地谝闲传 各类蔬菜在面前铺排开 任其接受雨水的洗礼 
我喜欢 作者/程海潮 我喜欢写写画画 更喜欢四季轮回 秋月春花 寄情于景 博游天涯 我喜欢闹市 更喜欢莺歌燕舞 小桥流水人家 儿时的回忆 总难放下 我喜欢抚琴独坐树下 更喜欢新歌古韵 平词花腔艺坛名家 打开音响和手机 接上蓝牙 调弦夹麦 弹一首峥嵘岁月的歌 在金秋的空中飘洒 
家乡的那棵老柿子树 作者/李国富 家乡老宅的那棵挂满柿子的树 在冬季站立着特别醒目 那些像小红灯笼的柿子 是儿时一年四季的等待 从抽芽长出枝叶 从开花结出果实 从青绿变成橘黄 北风吹来的时候 柿子成熟的香味就飘荡在全家人的心里 父母早已离世 老屋也因为城镇化需要被拆除 要挖出那棵柿子树时候 哥哥对当地领导说 如果这棵老柿子树也没有了 弟弟从上海回来就找不到老家了 那就留下吧 留住的不仅是一棵柿子树 留住的也是故乡的风景和无限乡思 

一 听 罐 头 作者/李佳桂 这一听永远不会磨灭的罐头,在我的心中早已化作陈年老酒,虽然,50多年过去了,却愈发的醇香无比,沁人心脾! ——这是当年谢泰生同学送给我父亲的一听蟹肉罐头。 那还是在南京大学上学、与谢泰生同学同组、同宿舍的时候事了。 我父亲在文革中受到很大的冲击,作为铁路系统一个基层的“大老粗”式的基层干部,心中很不服气,总感到十分憋屈,因此,急火攻心,患上了严重的眼疾。在淮南九龙岗铁路医院、合肥铁路医院看过无数次,均不见好转。多少年里,都一直生活在“昏天黑地”之中。 南大入学后,我常去王气中先生家拜学。王先生得知我父亲的不幸遭遇后,主动热情介绍说,他外甥恰好在南京铁道医院眼科当主任,要我安排父亲速来南京医治。 当我接父亲回到宿舍后,同宿舍的同学立刻围拢过来,嘘寒问暖,端茶倒水,热情有加。到了吃饭时辰,谢泰生同学不声不响地从他那精致的旅行包里掏出一盒铁皮罐头递到我父亲面前,以他那慢声细语的“京腔”对父亲说:叔叔,这给你加个歺吧! 那时候,“工农兵学员”上大学伙食是学校全包的,每月一定日子,生活班委会将比邮票约大一倍塑料印制的饭票和菜票分别用橡皮筋札好,分发到每人手上。虽说自已不花钱,但无论男生、女生;肚皮大、肚皮小,都是一个定量。不夠吃,或生个病想改善一下生活,全靠家庭接济。我知道,泰生同学要送给父亲的蟹肉罐头就是在他生病时,家里寄给他的“补品”。 说出来不怕笑话,当年,我们那个地方、我们家,罐头可是奢侈品!至多,去医院看望病人,网兜里会装上两瓶水果罐头,以示重视。平日里,是万不会以罐头佐食的。因此,父亲很是慌恐不安,一再推辞。我面对这么一听珍贵的补品,也实在不好意思收下。最后,还是泰生以学兄的口气强硬地叫我收了下来。 这是一听锃亮的铁皮盒装罐头,精美的包装上面“纯蟹肉”字样赫然在目,字旁边一只栩栩如生的螃蟹图案似乎在动——依稀记得一些鱼呀、肉呀的什么罐头,这“纯蟹肉”罐头却从未曾见过。而在食堂歺桌上打开它时,则更让我们父子俩惊讶不已:只见滿滿一罐蟹肉一丝丝的码在罐里,其色洁白如玉,其味浓香四溢,只尝上一小口,便感觉鲜美的无以伦比。父亲感叹道:“这要多少只螃蟹才能扒这一大罐肉呀!”又对我说:“咱要给那北京同学回礼啊!” ——直到父亲要离开南京,在站台上还不忘叮嘱我:别忘了给“北京同学”回礼! 如今,父亲已经离世很多年了。我还清楚记得,父亲在世时曾不止一次地念叨过那听罐头;念叨过“北京同学”。还不止一次地依据“礼尚往来”的老礼,埋怨过我没有给“北京同学”回礼。 我父亲走了。曾经装在父亲心中的那听罐头还继续装在我的心中——我想,我将永远地记住这一听蟹肉罐头的故事,记住我们同宿舍、同班同学的情谊;记住来自五湖四海的“工农兵学员”身上那种朴素的讲情重义的作风——这也许就是对谢泰生同学的最好“回礼吧! 
我读莫言两本书 作者/孙守英 在莫言小说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他的作品不管是新华书店或是图书馆都是非常难见到的。此次到上海不管有多么困难我决心一定要看到莫言的小说。在儿子的陪伴下我们去了上海闸北图书馆,果然没有令人失望,在管理员的引导下很快就找到了书架上莫言多部作品。我如获至宝,立即借了他的代表作:一本是《生死疲劳》,另一本是《檀香刑》。 首先阅读了《檀香刑》,这本书是作者花了五年时间潜心打造的一本长篇力作。作者采用了凤头一猪肚一豹尾的神奇手法进行描述,又融入了民间艺术—猫腔的精髓。通过媚娘与其干爹、亲爹、公爹等男人之间的恩怨情仇复杂的关系,用摇曳多姿地笔画和悲喜万分激情,淋漓尽致的书写了清朝末年“高密东北乡”发生的一场可歌可泣地反殖民斗争。一桩以德国修铁路,掠夺资源为主线的骇人听闻的民间故事。从那血腥惨无人道酷刑你可以看到、听到、感觉到民间反抗精神的伟大威力。深切的感觉到这是一部精天动地的不朽巨著。 另一本《生死疲劳》是作者2005年以井喷气势创作的一部巨著。仅用了43天的时间写出来49万字,这出奇快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平均每天写一万多字是令人无法想象的。时间跨度和广泛的内容也是匪夷所思,所以他说:虽然是43天写出来的这本书,但是我己经积累了 43年。在上世纪六十岁年代小说中的主人翁就在我就读的小学门口走来走去。可见作者是一个多么了得的厚积薄发的人,是一个用心灵刻苦写作的人。 这本书作者通过一个被冤杀的地主分子的经历多道轮回,变成驴、牛、猪、狗、猴。最后又转生为一个带着先天不可治愈的大头婴儿,通过滔滔不绝的讲述着他身为畜生时的种种奇闻和亲身感受,以及西门闹和蓝解放一家半个世纪悲欢故事。作者通过各种动物的眼睛、耳朵体味了五十年的中国社会庞杂喧嚣和充满蜕变的历史,就如自己穿越时间的隧道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阅读这两本书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有一股春风扑面而来。仿佛闻到稻谷菜花的香气沁入肺腑。读完之后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两本书均采用当地方言俚语,没有华丽词藻和经过雕塑的语言。不管是干部、群众、古今人物都是用的土得掉渣的农民语言。给人一种亲切感、真实感,就如身临其境。二是两本书虽然主题思想不同,写作风挌各异,但都是发生在农村和身边的故事,让你读起来感同身受,不由得就产生了认同感,亲切感和书中的人物溶为一体。三是作者有丰富的想象力,一般文艺作品都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都会有一些想象的东西,但是作者想象力太丰富了,尤其是在《生死疲劳》一书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他通过牲畜的语气对当代农村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的种种磨难和历史蜕变进行了深刻的细心的描述,使我们永远铭记这段历史,不会再蹈覆辙。 在当今文坛我们看到太多的假大空的文章,但是在莫言的小说里你找不到一句假话、空话、套话。他把方言俚语巧妙地溶入到敘述中不仅挖掘了农村的草根文化和汉语的民族特色,而且还把深刻的历史现象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记录下来,写出农民对生命的无比执着悲欢颂歌。莫言沒有高深的学问和显赫的背景,他的创作素材产生在基层,把根植于广袤大地。激情来自于对农民的关注,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朴素的语言写出来充满乡土气息的真正富有民族精神的文学巨著。从而对当代文学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璞山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