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到心中的月亮
作者:王玉华
最明心上月,中秋分外圆。明天就是癸卯年中秋徍节了。中秋节是中华民族民间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祭月节、仲秋节、拜月节、月亮节、团圆节等。
上古时期,由于生产力和科学不发达,人类对大自然的真相认识不足,因而产生了盲目的神秘和崇拜感。宇宙间的日月星辰,季节变幻的寒来暑往,山川河流的婉转走向,树木花草的一枯一荣,都在文化意识的迭代累积和形成中,逐渐成为影响人类思想情感的重要文化元素。
易经中以实体线一为阳爻,八卦以太阳升起的东方起而为阳,万物生发成长均以太阳赋予地球及人类最大的阳性能量,从而有了万物生长靠太阳之说。而月亮以断开的实体线--为阴爻,八卦中以太阳东升西降的变化规律起点为阴,以阴阳增减交换转折逐步转阳为阴,由此,月亮又成为对地球和人类最大的阴性能量。
太阳给地球和人类以热量和光芒,可以称之为地球和人类的父体,月亮与地球相伴而生,可以让太阳的热量和光芒更好的转化为造福地球和人类的营养,可以称之为地球和人类的母体,一阴一阳为之道,从而形成了相应的运动规律。二者共同见证了人类历史上历朝历代的起起落,也见证了世間万物的生生灭灭。所以故人才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如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之说。
月亮借太阳反谢发光,具有不燥不烈、静心宁神的特性,因而它成为温情柔顺的象征.。故而人们又借助望月来“我把我心寄明月,”或敞开心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或“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从而借景抒发欢愉或抚慰悲伤。也就有了天悬一明月,人心各不同的月下大千世界,成为增益人们情绪和智慧结晶的灵气。
当农家人全家围桌院中坐,沐浴着月光清辉,吸收着月之精华,咀嚼着幸福团圆,人们的心中不知不觉就有了灵性,继而生发出许多向往美好的人生猜想。当外出谋生、身在异乡的人们想家时就会产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浓浓思乡之情。当人们生话不易、愁闷寞落、感叹人生无常时就会触发“此生此夜不长好,明年明月何处看”的哀伤与咸叹。
其实,人生有太多的时候,月亮才是你最好的伴侣和朋友。我们普通人一辈子很难很苦,不如意者常八九,能趁心者无二三,当你辛苦忙碌一天、一年或半辈子,回首往事,也可能因为工作劳累、家庭琐事致使心情不好,也可能因种种原因与别人相比没有好学历、好职业、好房子。但你只要有个好身体、好心态,烦闷时多举头望望明月,便有了“明月却多情,随你处处行”,寄情明月,静下心来,梳理情绪,打理心态,满心喜欢的迎接明天的朝阳,日复一日,天天朝阳,年复一年,年年就是崭新明媚的春光。
当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会发现癸卯仲秋的明月特别明亮,明亮的月亮自然会给你带来吉祥,因为月儿明亮心里就明亮,心里明亮眼中的月亮才会明亮。
有明月的中秋固然很好,但人生的岁月里不只是黑白两色。当你在漆黑的夜里找不到月亮,那是月亮已化作千万颗繁星,星星在夜空中闪发亮光,那是明月的儿女子孙在陪伴着你健康成长;当乌云密布、风雨交加的夜晚看不到月亮,祝你心中有月、熠熠发光……
作者简介:
王玉华,男,汉族,1958生,山东淄博淄川人,大学本科,淄博市自来水公司原政工处长,高级政工师。喜欢文学,在淄博日报、淄博晚报、中国供水节水报、山东宣传月报、齐鲁晚报、齐鲁晚报壹点、济南头条、北京头条、淄博民俗与文学等平台发表作品数百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