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9月28日凌晨综合新华网援引法新社巴黎最新消息:自7月27日位于萨赫勒地区的非洲国家尼日尔发生军事政变两个月后,
作为在当地最后残留的殖民地势力一一法国政府与军政当局僵持了两个多月后,法国总统埃马克龙政府最终作出让步。马克龙总统继9月24日宣布召回法国尼日尔的大使、外交人员和军队后,最后又确定:在2023年“年底前”撤回“全部1500名法国士兵”。法新社为此发表社论《撤离尼日尔,法国在萨赫勒地区遭到的最后一记耳光》!
新华网9月28日摘要如下:法国正准备离开其在萨赫勒地区的最后盟友尼日尔:这是对已经被赶出马里和布基纳法索的巴黎的最后一击。在该地区进行了十年的反圣战主义者军事干预后,这一页正在翻过。
在与军政权长达两个月的僵局之后,法国总统马克龙最终让步,25日宣布法国驻当地大使回国,1500名法国士兵将在“年底前”撤回。
法军此前于2022年8月从马里撤军,2023年1月从布基纳法索撤军。在上述三个地方,巴黎都是被政变上台后的军政府赶了出去。三国都出现了反法情绪。
肯特大学布鲁塞尔国际研究学院研究员伊万·吉沙瓦在社交网络X上评论说,从尼日尔的退出“标志着法国在萨赫勒地区政策的惨败”。
法国外交消息人士认为:“我们知道这是一个严重的趋势。多年来,我们一直看到这一浪潮在上升。法国觉得自己失去了立足点,但仍处于对此的否认和震惊之中。”这名消息人士还指出,“今天,我们面临着与非洲关系过度军事化的后果”。
在尼日尔,巴黎曾经拒绝召回的大使隐身在法国大使馆,没有外交豁免权,食物和水的储备已经耗尽。
据法国军方说法,在尼亚美的基地和西北偏远的瓦拉姆等前哨,法军部队的补给是在“或多或少的复杂条件下进行的”。在尼日尔的1500名士兵和飞行员无任务可以执行,他们的无人机、直升机和战斗机在地面上飞不起来。
此外,曾经是殖民帝国的法国目前在乍得、科特迪瓦、塞内加尔、加蓬、吉布提等地还有很多军事基地,但它如今看来迅速陷入孤立。
法国的西方盟友与法国在尼日尔的强硬政策保持距离。塞内加尔一家媒体指出,“随着这无数次的挫折,法国看到自己的影响力和权力在整个非洲,特别是在西非都在减少”。
对此,纳米比亚大学和南非斯泰伦博斯大学的政治学家兼名誉教授伊恩·利本伯格指出,法国的撤军意味着法国在西非的主导地位正在下降。 他认为,法国的形象事实上已经受到损害。法国从尼日尔撤军可能会在非洲大陆引发多米诺效应。
奥地利前外交部长卡琳·克奈斯尔称,非洲尼日尔以及之前的布基纳法索和马里的权力更迭是 “法属非洲的正式终结”。 法国正在逐渐失去在非洲国家的立足点,法国已先后被马里、布基纳法索和尼日尔驱逐。尼日尔曾是法国殖民地,被认为是萨赫勒地区最后的西方盟友之一。现在终于被终结了。
笔者以为,法国对尼日尔军政府的态度由强硬到软化,再到被迫妥协,最后全部撤兵,这一系列变化反映出了在非洲国家摆脱殖民控制的坚定决心下,法国无力继续控制非洲的现状。如今在法军撤出尼日尔后,法国将彻底失去对萨赫勒地区的控制力。这对仍热衷于殖民政策的美国也是一个警告。总的来看,尼日尔政变折射的是世界局势的变化,在如今世界多极化的大趋势下,西方国家还想着通过压迫其他国家来维系自身高福利政策的方式是行不通的,法国在这种大变局下只能灰溜溜地撤军。
孙中山先生曾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如今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已经是势不可挡,发展中国家也应该独立自主地选择自己要走的路线,而不是任由西方发达国家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摆明。如果仍有国家为了维系其特权地位,逆着世界大势而动,那么它便会在其他民族的反对和唾骂声中黯然退场。为此,特赋《如梦令》为评为纪。
法国殖民认怂。
连败非洲被动。
落暮撤兵时,
恰似瘟神殡送。
恶梦。
恶梦。
兔死白宫悲痛。
一一2023年9月28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顾问;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2023年《古钧新吟》执行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