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福元年(892),执掌归义军权的张淮鼎去世,托孤索勋。索勋却自立为归义军节度使,此举引起了张议潮第十四女、凉州司马李明振之妻的强烈不满,於乾宁元年(894),暗中联络不满索勋的军政各界人士,杀死索勋,拥立张议潮的孙子、张淮鼎的幼子一一张承奉为归义军节度使。张承奉受到李氏家族的控制,不过是个傀儡而已。之后,张承奉又经过一段苦心努力,在周围形成了自己的势力,打倒了李氏,重新夺回政权。
唐顺宗光化三年(900),张承奉被朝廷正式任命为归义军节度使兼敦煌刺史,听命于唐。从此之后张承奉确立了“夺取河兰广武城,西扫天山瀚海军,北定燕然阴山道,南尽戎羌川藏平”的战略目标,发展农商,积蓄实力,整训军队,精养兵马,用强大的武力陆续夺回归义军失去的土地。
天祐初,中原祸乱相继,唐朝灭亡,朱温建立后梁王朝,沙州适有“白雀之瑞”。臣僚张永进呈《白雀歌》给张承奉,即:“白雀飞来过白亭,鼓翅翻身入帝城,深向后宫呈宝瑞,玉楼深处送嘉声……”,劝张承奉建国称帝,割据一方。张承奉深信白雀之瑞带来的好兆头,加之对朱温篡权自立的不满,经过充分酝酿准备,遂于天祐三年(906),在敦煌建立西汉金山国,自称白衣天子、金山国圣文神武帝。西指方位,汉即汉人。“西汉”合称,意为西部汉人之国。金山,又名金鞍山,在敦煌西南方向。古代为楼兰与于阗、退浑分界之岭,即今甘、青、新三界之处的阿尔金山。按五行讲,西方属金,金为白色,所谓白衣天子者即“西方之天子”的意思。
张承奉的西汉金山国,名义上拥有瓜、沙、肃、鄯、河、兰、岷、廓八州之地,实际上在他的东西两面从乾宁元年(894)起,先后兴起的甘州和西州两大回鹘政权,堵截了东西交通,将西汉金山国牢牢钳制在瓜、沙一带,随时都有被回鹘侵吞的可能。为了尽快摆脱这种被动局面,张承奉调兵遣将,打算消灭甘州回鹘势力,进而统一河西,建立以汉族为主的安定地区。
西汉金山立国的当年秋天,张承奉派遣兵将在金河东岸(今酒泉讨顿河以东)与敌决战大捷,并连获四城,回鹘败退。不久回鹘又联合吐番纠集一万兵力,对金山国再次发起进攻。在强敌面前,金山国毫不示弱,积极部署,军民携手,回鹘兵大败而归。从此,金山国基地得到巩固,始终图谋收复甘州。
甘州回鹘经过五年的兵马操练和粮草积累于后梁乾化元年(911),由回鹘可汗之弟狄银率领大兵,对金山国发起猛烈攻击,将沙州团团包围,张承奉因连年征战、国力衰退不支大败。为挽回残局,张承奉派罗通达出使吐蕃,想借兵抗击回鹘,但吐蕃援兵迟迟未到,张承奉支持不住,只好派宰相大德僧人出城议和,与回鹘订立“城下之盟”,结为“父子之国”,回鹘可汗是父,金山国天子是子。从此金山国在忍气呑声中苟延残喘。过了不久,金山国被迫降为“敦煌国”,白衣天子也随之降为“敦煌王”。
公元914年10月,随着张承奉的去世,金山国灭亡。金山国从立到亡仅九年。此后,归义军被曹议金所据。
敦煌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管理委员会:杨建强
二0二三年九月二十七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