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佳话黄鹤楼
文/王金龙(山东阳谷)

(作者提供图片)
前些年,到南方出差几次路过武汉,从车窗里远远地望见那蛇山上黄鹤楼影影绰绰的身影,心里早就有登临这江南名楼之意,无奈公务在身而不能成行,未免有些遗憾。今年初秋,刚好有假日在武汉,便约几个好友,一同前去登黄鹤楼。
驱车到达长江边的蛇山,抬眼望去,飞檐叠翼,红墙黄瓦的黄鹤楼矗立在山顶 ,在冬日阳光的辉映和松柏幽绿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壮观。拾级而上,我们很快来到了楼前,大门两侧是刘海粟先生90岁高龄时写的一副对联:
由是路,入是门,奇树穿云,诗外蓬瀛来眼底。
登斯楼,览斯景,怒江劈峡,画中天地壮人间。
听导游讲,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当时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的了望楼,因神话传说道士画鹤换酒,后又乘鹤而去的故事而得名为黄鹤楼。此楼屡建屡毁共十八次,最近的一次建于清同治七年,毁于清光绪年间。现在的黄鹤楼是1981年10月开始兴建,1985年6月落成,它是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而设计的,楼外观为五层,高为51米,每层四角为三个飞檐挑角,全楼总计六十个。整个建筑用金色琉璃瓦铺顶,红色大柱及红色门窗盖面,看起来就像一只巨大的展翅欲飞的仙鹤,真是壮观极了。
黄鹤楼得以名扬天下,不仅因它的位置和建筑,而更得益于历代文人骚客对它的吟诗咏唱。最著名的就是唐代诗人崔颢与李白对黄鹤楼的一段诗词佳话。据说诗人崔颢来黄鹤楼游览,看到此情此景,诗兴大发,题壁于黄鹤楼,写下了黄鹤楼的千古绝唱: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后来,李白途经此地,亦登楼观景,看浩浩长江,奔流入海,观龟蛇二山,浮云莽莽,具有“诗仙”美称的他怎能不赋诗吟唱呢?饱蘸笔墨,正待下笔,看到了题在墙上的崔颢的诗,连连叹服,感到无从下笔。后人称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并就此搁笔。后人以此给李白修有“搁笔亭”,也使黄鹤楼的名声大振。
不过,李白并没有真正搁笔,关于黄鹤楼,他还是写过不少的诗句的,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也应是诗坛的神来之作: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但诗人对此事还是耿耿于怀,总想找个机会和崔诗比一下,后有步《黄鹤楼》韵律写的《登金陵凤凰台》一诗,但读后其意境感到还是不如崔颢之作: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黄鹤楼的这些佳话,引来历代无数文人骚客前来观览习作。进入一楼,是关于黄鹤楼的神话传说的大型壁画《白云黄鹤图》,一只黄鹤展翅飞翔,生动逼真的再现了黄鹤楼的来历,人们纷纷在壁画前照相留影;二楼大厅内,陈列着唐、宋、元、明、清和现代6个时期的黄鹤楼模型,大厅正中是唐代阎伯理写的《黄鹤楼记》;上的三楼,则是历代诗人对黄鹤楼留下的诗篇,这里有组画《人文荟萃》,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李白、崔颢、岳飞、陆游、辛弃疾、黄遵宪、康有为等登楼赋诗的情景。在这些诗篇中,确有不少的佳作,如:
贾岛的《黄鹤楼》
高槛危檐势若飞, 孤云野水共依依。青山万古长如旧, 黄鹤何年去不归?
岸映西州城半出, 烟生南浦树将微。定知羽客无因见, 空使含情对落晖!
陆游诗句 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汉江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
苏轼 题武昌黄鹤楼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
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左宗棠 题汉口湖南会馆
千载此楼,芳草晴川,曾见仙人骑鹤去。
卅年作客,黄沙远塞,又吟乡思落梅中。
更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来到武昌,登上黄鹤楼遗址,举目远眺祖国山河,也写下了著名诗篇,《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伟人加诗人的大作,也给黄鹤楼的声望添上了重重的一笔。

(作者提供图片)
登上楼顶,依栏远眺,整个武昌城尽收眼底:南面是东湖环绕的武昌新城,湖光山色簇拥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显示着这个城市的生机和活力;北面是龟蛇两山中的万里长江,一刻不停的滔滔东去。那横跨在大江上的钢铁大桥,将昔日的天堑变成了通途,一列由北向南的高速列车,正从脚下呼啸而过。透过淡淡的烟云,我又在竭力地寻找那古人说过的晴川和鹦鹉州.......噢,眼前的这一切,让您更想起古人对黄鹤楼的赞美诗章,同时,心中也涌动出一种对眼前美景倾诉的意境。
黄鹤楼巍峨,铸就了诗人的优美诗篇;山川钟秀,永远是诗人心中的歌。



【作者简介】王金龙 男 1955年出生,山东阳谷县人,中石化退休干部。虽然是理科生,但对文学由衷的喜好,从中读出人生的另一番感受。没有文字功底,更没有系统的文学知识,只凭兴趣广泛阅读。有感悟时也写点文字,诗歌、散文、小说等都有涉及。但才浅学疏,平平淡淡,只是记录生活、愉悦身心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