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马晓荣也不象以前那样风光了,虽然每年还有点补助、救济,那确实已不能满足这飞速发展的社会步伐。
农村在一天天的变化着,变得让那些生活在农村几十年甚至六七十年的老人也看不懂了。
那是社会的前进,最简单地说,那十几年前,农忙种田、农闲冬修这种生活方式没有了,致使大面积的农田旱时的旱死,涝时淹死,不少的沟渠早已失去了作用,有的已被平整为土地。
自然灾害不断侵袭着人们,病虫害越来越严重,雾霾天气时有发生,土地一年不施化肥,庄稼都不长。过去那种农闲沤绿肥、铲草皮、抬塘泥,上哪还能找到。
人们只知道虫害越来越多,农药天天用,从庄稼种下地,一直到收割,一天也停不了农药,农作物长的好坏,一看就知道谁家的化肥使用的多少,而最让人头疼的是杂草怎么也治不绝,人为地破坏了生态循环,破坏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
马晓荣站在自家的田地边,望着还没收的豆子,心里又犯了难题。她自己也清楚,自己的年龄越来越大,已改以往那只要说一声就有人来帮忙的时节。
儿子已经上了高二,没有时间来帮她种地,可是马晓荣就是累死也不会让儿子来地里干活的,那手扶拖拉机已不起作用了,人们都换上了更先进的农机具,以至于马晓荣每年为收种都要花不少的钱。
今年麦收每亩一百元,秋天收玉米,也是一百元一亩,无形的经济负担压得她真有点吃不住了,没办法,只得往前冲,没有回头路。
看着看着,马晓荣走进豆子地,豆子长得还不错,收成也许还可以。她在心里盘算着这又能有什么结余呢。
她清楚,每年种子要买,农药一遍遍地打,自己干不了得请人帮忙。现在已不是一顿饭、一瓶酒、一包烟就能解决的事了,而必须实实在在地掏出钱才行。
庄稼成熟要收割,还是要请人,就连机收后的粮食也需要雇人拉回家,耕地的价格也不小,每亩每年都一百元一亩,那种子化肥更是一年长一茬,而粮食始终不见长钱,反而还往下掉钱。一年下来,这一亩地除了种子、农药、化肥、耕作、收种等费用,所剩无几。
而马晓荣象一头越来越没办法的老牛,无论如何也没办法再过以前的日子了,况且还有个一年要花不少钱读书的儿子。但每想到儿子,马晓荣马上就来了精神,她知道,儿子成绩优秀,这是她最大的精神支柱和精神食粮,且感到无比荣耀。
现在农村种地快,不象以前,三牛担二牛盘的打着号子拉车种田,现在都是机械,只要有钱,种地快,象马晓荣家的八亩地,也就一天半天的事,种完地,便开始打农药,一冬天的事就算结束了。
作者简介:李保璧,安徽灵璧人(微信15952897255),经营假山园林、河道护坡、景观石供应公司二十多载,笃志于灵璧奇石文化的传播,深受业内外各界人士好评。酷爱文学创作,在近百家刊物发表小说、散文、随笔、诗歌等文学作品二百多万字,《渤海风》文学杂志签约作家,中篇小说巜老屋》获《小说选刊》征文二等奖,连续荣获两届“宿州市文学奖”、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先进个人,出版了《三月柳》等三部个人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