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卷欣赏本期主题诗,形式多样,风格灿然,情真意切,各有味道。细细品来,别有情趣。
映入眼帘的是凤鸣之老师的《中秋随想》,诗形宛如一艘领航的帆船,满载丰收的景象,扬帆起航。带着人民朴实的愿望,沿着浩瀚的银河,劈波斩浪,驶向那亲近而又遥远的地方。那地方,有嫦娥在精心梳妆,盼望人间送去甜蜜的喜糖。这艘领航的帆船,队伍很长,一路浩浩荡荡……
人间有憾事,月宫亦难免。利剑老师情智细腻,见月触怀,从人间的团圆喜庆联想到月宫的凄楚孤独,从内心的美好盼望对接现实生活的很多无奈,无不表达了她对嫦娥既婉惜又无助的悲悯之心。诗人的心是善的、美的,素朴至诚的笔端将那份美好的寄托默默地传送。
瘦雁老师的《秋夜》,让人想到现代诗人戴望舒的《秋夜思》。不过,戴诗只写冷,从身冷想到心冷,身要穿衣防冷,心也要穿衣取暖。古人云,心即是琴。诗人生逢盛世,衣食无忧,闲来赋诗填词,聊以分享,寸心满足而自得。诗人又多情多思,连绵无暇,仰望星空,不觉心起波澜。琴弦拨动处,自奏一曲“明月清辉沐我心,我心且奏灯火明”的心情来。
静秋溢香,动心满陇。在马晓军老师的心里,八月与桂花,是心心相印;中秋与国庆,是情情相连。诗人毕竟是诗人,生活里储存着生活的哲理,见一想万,得万想一,从凝思到河海,从四海九洲到天涯咫尺,从炎黄子孙到东方大国,纵横捭阖,交错相间。诗情诗味自然流淌出血脉相连,如丝如缕的真挚情感。
中秋总与丰收结缘,喜悦常与欢聚对饮。一幅载歌载舞庆祝丰收的欢腾景象,在我们面前如画卷般徐徐展开。华夏民族的农耕文化,决定了土地给予祖祖辈辈的宗族血脉。丰收了才能踏实,畅饮了才算尽兴。野蔷薇老师的《中秋咏》,视野开阔,从云天到大地,从白昼到梦中,从胜景到醉吟……真可谓“大千世界知多少,地北天南不尽收。”
钢枪玫瑰老师出手神奇,有诗有词。作为一名退役军人,逢国庆,想阅兵方队代表着人民解放军一路披荆斩棘,所向披靡。为什么我们能打胜仗?因为我们有人民的力量。七十四年金戈铁马,七十四年风雨兼程。一代又一代军人怀着对祖国的一腔深情和无限忠诚,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用青春和热血谱写着新中国的尊严,用牺牲和奉献为军队赢得荣光。忆当年,军旅他乡遥想月圆故乡。看今朝,有信仰,就有力量;存精神,就有方向。
《月亮是温婉的邻家小妹》道出了黄友生老师的心声心语:“相对银河,太小了∕相对太阳,太冷了∕相对地球,太荒凉了。”不管是体积、体温还是体态,月亮在芸芸众生中似乎都不值一提。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不值一提的可有可无的它,却从不妄自菲薄,自贱自轻,而是借用太阳的光,展现自己仅有的价值--成为华夏儿女寄予的明灯、宝典、皇后、小妹。
见到娟儿老师的芳名,宛若闻到了清美的桂香,曾一度欣赏她的爱情诗,其中不乏被谱曲歌唱,听之入心,品之牵肠,字有意,味无穷。娟儿老师的中秋国庆诗,仿佛花团锦簇,祥瑞普降。起笔平直,看似寻常,锋回路转,放之四海九洲,家家户户亲人团聚欢喜,山山水水朋友互安吉祥,其中意,人人懂。
《思乡》一曲涌心头,浮云淡薄满愁秋。“缕缕相思深似水,无穷尽,向东流”。那轮明月,故人见,今君念,中秋遥望月中影,你在东来我在西。道不尽的牵挂,说不完的念想,借月思乡思人,足见诗人丰盈而厚重的真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