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薄叔叔心中的马熙强老师(散文)
刘欣
我在上个世纪的1992年,我从北京的一所小学考上了北京市东城区第25中学。这所中学是有着很深厚,很深厚的,悠久历史的学校。
听当时我的班主任林文秀老师介绍,北京市得这所中学,原名叫"北京市育英学校"。
25中学有着150多年的历史,在解放前就建校了。我很自豪,因为我中学的母校里,有着很多名人,曾在他们的青少年时代,就读过。比如:中国众人皆知的围棋棋圣聂卫平先生,中国十大相声笑星,著名表演艺术家姜昆老师,还有相声艺术家赵焱老师,周恩来总理的扮演者王铁成老前辈,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的孩子诺罗敦.纳拉迪波王子,中国老一辈男高音雷克雍先生等等。
上个世纪的1994年,中国老一代已故指挥家----秋里同志以及俄罗斯老一辈著名指挥家杜马舍夫同志,就曾专程亲临校园,为同学们上一节又一节的音乐赏析课。
座落在北京市东城区灯市西口的北京市第25中学,是一个出名师的地方,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位令我最难忘的政治课老教师---马熙强老师。
在讲这故事之前,我说和大家说,我认识一位叔叔,他叫薄海,他和我同为北京市第25中学的校友。
1先从薄叔叔说起吧
薄叔叔在1964年8月份,正式告别了他的小学生活,进入北京市第25中学以后,这对他来说是分外地感到神圣。那是他所向往的学府。因为,您们也许不知道,这个学校,曾经是前清王公贝勒爷的府邸。在四面环绕着一棵棵翠绿松柏,挺拔而起,似乎在保护着这个年头久远的古老而宏大的建筑。
到了晚上,我听薄叔叔说,他经常在写完老师留的作业以后,一个人漫步在离北京的心脏最近的-----王府井步行街。因为,要知道,北京第25中学所在的地理位置与北京王府井大街,东风市场,米市大街等,仅仅是近在咫尺.....
育英学校(北京第25中学)古香古色的校门口
育英学校(北京第25中学)校内旧址建筑群-1
育英学校(北京第25中学)校内旧址建筑群-2
有一位老教师,他让我薄叔叔在他的初中生涯的学校生活中,着实难忘。如今的他,回忆似乎早已成为了他对人生意义所刨析的代名词.....
后来,我听薄叔叔回忆,自他入校的第一天起,他就见到了那位年龄不大,但是平易近人的他的班主任----马熙强老师。
那是他中学人生阶段起步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他初中时代的班主任,马老师是25中学的政治课教师兼任学校的德育处主任。第一次见到马老师,用薄叔叔的话来形容,他是一个有着主讲风采,有着朴实教风而经常流露出音容笑貌的老师。他总是穿着一身暗灰色的中山装,在中山装的右侧下方,与胸平行的位置上,光荣地别系着毛主席像章,他的着装总是那样的朴实无华,在他的左上衣兜上,每次都能看到一支旧的不能在旧的钢笔,整齐地插别在兜里。
马老师是一个很传统的人,他衣服着装总是那样地整洁。他的头发很稀松,他有着宽宽的额头,他讲课的时候,总是释放出他那最洪亮的嗓音。
他的音效是最恰到好处的。
薄叔叔说,他自己从入校到文革岁月爆发之中,总共4年多的时间里,和马老师朝夕相处,那时间,让人总是那样回味无穷。
2薄叔叔很难忘的记忆就是1965年国庆节前夕的彩排
那是1965年8月23日的一天下午,马熙强老师作为北京市第25中学的德育教育政治思想与社会实践的辅导员,利用被抽选去参加当年国庆阅兵的学生们暑假的宝贵时间,立即与学生们一起投入到了紧张的国庆彩排工作上来。
那个年代,条件当然无法和今天相比,没有矿泉水,更没有手机或手提电脑。那次彩排有着北京市大,中,小学的学生几千余人。
来到规定彩排的场地后,马老师看着大家在烈日炎炎而骄阳似火的训练场上做艰苦的训练,他和大家一样,自己也在日头地上,一站就是一个下午。每个人都是汗流浃背。
那可是1965年的最炎热的夏季的北京。薄叔叔则留出了很多的汗,他的全身都被汗水榻透了。全身就像被水洗的一样。
上个世纪60年代,而立之年的马熙强老师(二排左2)与老三届的同学们在一起:

当那天的彩排活动结束以后,马老师让参加彩排的同学们排成三列,同时,他让举旗手把嵌入在竹竿上的五星红旗高高地举起,停了几秒钟,马老师意味深长地说:"同学们,齐步走!"队伍是要等回到25学校后,才能解散。
大家虽然感到疲惫,但是心情却非常激动,因为国庆节就要到来了。同学们都将要接受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检阅,心情那是可想而知,是如此地激动不已......
当那年彩排的队伍在返回学校的途中,经过天安门金水桥的时候,马老师突然大声地对同学们说:"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唱一支革命歌曲吧!""就唱《团结就是力量》!"
"大家说,好不好?"
"好!"队伍中的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曲于是就在四方回荡,直到薄叔叔他们返回学校为止。
后来,听薄叔叔说,这首歌曾经一度成为了他们初一六班的班歌。
马老师曾对大家说:"同学们!我最大希望就是咱们班集体的团结能够永恒地持续下去。因为,团结是可以使一个人在一生都处于奋进状态的!"
正是因为马老师那平易近人,在他对我们的谆谆教导下,薄叔叔的那个班集体,始终是一个团结友爱,充满朝气的集体......
3我心中的马熙强老师
年逾花甲的可亲可敬的马老师

转眼间到了1992年4月15日。那是我初中生活中的,第一节政治课程。那天,给我们讲思想政治课的老师因事请假了。马熙强老师二话没说,他不管多么忙碌,都要亲自把自己的时间交给我们这些孩子,用于授课的需要。
第一次见到了马老师,很多92年入学的同学们都觉得,他很有意思,头已经有些秃顶的感觉了,他仿佛就如同一位东方的幽默大师。
"同学们,我就是个普通的老教师,不是什么幽默大师,你们倒可以把我看做一位真正的老北京!"
"我今天要给你们讲讲,过去的故事!那时一个发生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的一页页故事"
马老师边结合我们学习的课本内容,边激情盎然地讲着。
马老师接下来就问在坐的同学们,是否和父母长期道别过?是否在相当漫长的一段时间之内,去过遥远的山区锻炼过自己?
我的同学几乎和我的出生时间差不多,都是上个世纪1980年或1981年出生的,这些孩子大多都在蜜罐里长大的,几乎都没有经历过那些。
马老师于是就夹叙夹议地,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述着关于他们那个年代,英雄成长的故事。
每当他讲到他那个年代的学生们,上山下乡前和他分别的场面时,马老师的面颊上总是带着一串串感动的泪花.....
当然,他还讲到,他和他老三届的学生们,一起到北京偏远山区里学军,学农以及学工的场景。每当他想起了学生们和他在一起的往事-------当年他和学生们一起挑牛粪,一起同吃同住,一起下地劳动的情景,他的面容里,就会马上流露出一片片难以察觉的,带着酒窝的笑容.....
当他回忆起,在文革期间因写《出身论》而被四人帮的红卫兵于1970年3月5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处决的,他的学生遇罗克的时候,他得心情变得在瞬间那样无奈,那样焦忧....
每当他想起了自己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红卫兵迫害杀死了的学生遇罗克时,他常常会给他的学生们,读起诗人北岛的那首朦胧诗------《结局与开始》。
在他读诗的时候,他的整个身体仿佛都在时间中颤抖着,颤抖着.....
《结局与开始》
北岛
我,站在这里.....
代替另一个被杀的人.....
...........
乌鸦,这夜的碎片
纷纷扬扬.......
马熙强老师曾经教过的学生遇罗克
4法国香水是香,但是它香的不对地方!
有一次,我们班的政治课女老师又生病了。那天她发烧38度8,又轮到马老师给我们代一节课。那次,他在课上,给同学讲了关于正确的阶级立场的问题。
"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呀,一定不能忘记无产阶级革命家,老前辈!一定要记住并知道一个问题的答案,那就是: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谁给的?"顾名思义,那是我们伟大的党给予我们的幸福的今天呀!“
马老师严肃而动情地说着。
"同学们,现在,我还要再问你们一个问题!"
"你们知道法国香水吗?你们对法国香水怎么看?"马老师又问道
在马老师的人生词典里,法国香水是无法堪比中华民族的在夏天里的,去热解暑的花露水....
是的!他知道法国香水那一片片有些呛鼻子的香气味儿,但是,在他的一生中,他从来不认为,那种香水中的香气扑鼻味道能和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吻合在一起!
5薄叔叔和我参加的最后一次师生聚会
那是2004年10月间的一个下午,在北京南城的晋阳饭庄里,正举办着一次非常特殊的,终身难忘的聚会。
那次聚会是发生在校友们参加完北京第25中学建校140周年以后,是大家自发组织的。凡是马老师教过的,不同届的学生,有50多人都参加了。
那次聚会刚一开始,马老师就问大家:"同学们!让我看看咱们这50多位我教过的熟悉的面孔吧!入党的同学有多少?举个手,报个数!"
大多数的同学都举手了。包括博叔叔和我。
马老师满意而开心地微笑着。
"那我想请大家讲讲吧!讲讲你们毕业以后,走出25中学校园以后的人生经历吧!"马老师继续说道。
大家争先恐后地讲了起来,随着点的菜上齐后,大家和马老师,边吃,边交谈。马老师不时地还会向讲述离开校园以后的人生经历的同学提出一些问题。他从用了三十年的旧皮包里,拿出了一个笔记本,并从自己穿着的那件旧了不能再旧的中山装的上兜里,取出了在我们的学生时代中,他所用过的旧钢笔。
他一边向我们提问,一边聚精会神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
是的!在那个已经充满着摩登元素的2004年,他还依然把严格的政治信仰放在了第一位。马老师总是那样用心地,把对党和国家,对置身于中学教育事业的忠诚,体现并书写得淋漓尽致!他甘愿去做一棵默默无闻的苍天大树,去用心中的情感和实践,给他的每一位学生带来无限的呵护.....
那次聚会结束的时候,大家都步行到他的家里做了短暂的停留,因为马老师的家离位于北京南城的晋阳饭庄并不远。
6 30年如一日,一套不大的一居室,居住着三口之家
我和薄叔叔,还有其他的校友,来到了马老师的家。那时已经快晚上九点多了。他那天很激动,他告诉我们,自己已经退休了。但是,他作为北京晚报的长期通讯员,撰稿人,还要经常加班加点地写一些稿子。
我们走进了马老师家里,他的家位于北京南城的一个小胡同里,那是一个很低矮的,不足9平方米的一居室,要居住三口之家。
7薄叔叔的回忆
后来,我听薄叔叔回忆道:马熙强老师对信念是始终不渝的。在那个文化大革命的动荡年代里,他被红卫兵扣上了"北京翠花楼老板的少爷"的帽子,他也被无辜地打进了"牛鬼蛇神受批判"的行列中。那年,他才35岁......
1967年以后,当北京的军宣队和工宣队进驻北京市25中学,为了调查马熙强老师的所谓"问题"之后,得出的结论是:马熙强老师是被冤枉的,是无辜的,是清白的!
在此之后,组织上就给立即给马老师恢复了名誉,并在第一时间内,恢复了他继续任教的全部工作。
在那些他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年代,马老师始终如一地忍辱负重,他把一切都看的很淡很淡....
1964年,马熙强老师作为北京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的代表,去人民大会堂参加中国少年先锋队成立15周年的庆祝大会,得到了荣誉后,他就马不停蹄地返回了需要继续劳动的田野里。
听薄叔叔说,马熙强老师在当年,是北京市25中学最早到校,最晚回家的人!马老师经常爱说的一句话是:“做老实人!那是永生不会吃亏的!”
1970年,他认识自己的自己的心上人-----同在一个单位工作的沈明珍老师。他们相知,相识,相恋,并在1970年年底结了婚。

马老师的妻子沈明珍与孩子们在一起
8我的老邻居----北京市24中退休金校长告诉我一个备受打击的噩耗
那是2005年的1月份的一天,我在那天晚上吃过饭后,照常地在住宅小区的大院里,像往常那样散步。
突然,我看到一个很熟悉得面孔,那是我的老邻居-----北京第24中学退休的金校长。他面容很凝重地对我说:"小伙子!你原来告诉我,你曾经有25中学的学习经历,但是,你知道吗?你们学校的马熙强老师在去年的12月25日下午,在他和他的爱人一起骑车下班的途中,突发心脏病去世了!那天,等120急救车把他送到医院以后,他的心脏早已骤停....."
听到这个突如其来的噩耗,我真的一下子就懵了。我无法接受这个来自残酷现实的精神打击!因为在我的内心深处,太爱马老师了。
我流泪了!留在寒冷的地面上的我的泪水,让我很久很久,无法开口说出一句话。这都是因为马老师的突然离世.....
当年关于马老师去世的电子讣告
后来薄叔叔对我说,在2004年12月9日,马熙强老师的遗体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隆重举行。他去世的时候,年仅63岁。哀乐,挽联,声声不息的哽咽,遍布于为他送行的500多人的队伍中。其间有25中学的领导,有他昔日里的同事,有25中学的学生代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
9 在梦里会遇见他那火焰般的激情
他走了,那年我整24岁。
回忆马熙强老师,是为了更好地纪念他。
想念他,因为他心中有太多的,燃烧的火焰……
那是他高尚,这正直的,激情般的火焰!每每我怀念起他,他在天堂里的思绪,时常会飘浮在,会潜伏在一次次我那些伤哽的梦中。他燃烧中的,在天堂里火焰与微笑,也同时像流星那样,划过我的梦境。那时那刻,他似乎在对我流露出满意的神情,并欣慰地对我说:"孩子,我放心了......"

【作者简介】刘欣,男,1980年出生。北京人,中国诗歌协会会员。酷爱诗歌、散文、小说。
现在北京某高校任职。著有诗歌集《彩虹的微笑》、《嚼不烂的石头》。分别由《作家出版社》和《军事谊文出版社》出版。其他作品散见于《神剑》杂志、《星星》杂志、《诗刊》、《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