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思亲(散文)
王振淼
中秋临近,抬头眼望渐渐圆润的明月悬挂在清澈的空中,柔和如水的月光倾泻在广褒的大地,照耀着万家灯火。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的月光是远方游子思乡的情怀,也是牵引游子对故乡、对亲人朋友的思念,还有浓浓的祝福。
与父母亲人身隔两地。游子思乡娘亲思儿,不管分离多远,分离多久,心底那份对亲人故土的思念总是无法释怀,反而愈加浓烈。不然怎能有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千古绝句呢!
虽然现代化的发达,用便捷的通讯工具可以让遥远思念近在咫尺,自己和父母亲也保持一星期一通话的频率,却无法替代亲人间团聚时那份热烈而温馨的情深。
时光仿佛又回到了年少时的中秋佳节中。在那物质匮乏的时代,中秋节带给我们无尽的憧憬和期待,也充满了童趣和欢乐,叫人难以忘怀!
那时中秋节母亲会买肉做豆腐蒸千层糕,晚饭多烧几个可口的菜,来点小酒。没有今天这样琳琅满目口味的月饼、水果、海鲜,但那种阖家团圆、亲人同桌的温情,平常实在的惬意,淳朴甜蜜的节日气氛,令人终身难忘。
吃饱喝足之后,与邻居玩伴一起搬个小凳或直接坐到门口的石头上,听大人长辈讲大话(讲故事),什么嫦娥奔月、吴刚伐木、玉兔捣药等等。大人们讲得惟妙惟肖,小孩听得睁大眼睛一愣一愣的,山村的月夜平静而热闹。记得村口小学操场的主席台边上有一颗百年桂花树,树干大概比两层楼还要高。一到金秋,满树桂花开,西北风吹来 ,轻盈的桂花漂落地上厚厚一层,浓郁的清香随风漂荡,大半个村庄都能闻到。而且开花时间长,足有十几天。可惜那时候的村民无保护意识,树根部泥土挖空,在一场大雨中被风连跟拔起•••
过去已成为记忆。一些儿时一起玩大的伙伴和曾经相熟的朋友,想念他们时偶尔还用微信、视频聊聊,虽能记得他们的模样,但也略显模糊了。紧张忙碌的生活就成了我们不能常见的借口,使这份美好的情感越漂越远。特别是几个穿开裆裤时就一起玩大的,把我的父母双亲当作他们自己亲人长辈一样的至交,在中秋之时月圆之际,重温我们曾经的友谊,重温那份不分你我的纵情随性,这其间的真情,其间的友爱,足已让我铭记一生。
阔别离乡16年。有时觉得自己就像浮萍,没有自己的选择和梦想,只能随水而漂,而自己就是那个过了河的卒子,只能负重前行,没有退路。如果说中秋的思念就像圆圆满月,牵挂像满天的繁星,觉得自己又是幸福满满:比起那些经历过了父母亲人生死离别的人,我是何其幸哉,至少我的父母还健康的活着,还有人牵挂着我,让我还有爹娘可叫。还有姐妹可聚,还有朋友关心。自己也步入中年之列,有此等幸福,还有何求?
此刻,愿借洁柔的月光,把我对故乡的思念带给生我养我的土地,清风带去我对故乡父老乡亲、亲人朋友的祝福,祝福他们月圆、人圆家团圆,所有美好的愿望都能圆在月明之时。

作者简介:
王振淼,浙江省武义县人,一个大山的儿子。热爱生活、喜欢文学。2007年移民意大利。中意友好联合会会长。现在意大利南部卡拉布里亚大区创办中文学校,向华人华侨子女和意大利人传播中国语言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