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游乌兰浩特 体验内蒙风情》
作 者:于 家 荣
内弟的女儿与男友今年八月下旬在内蒙古乌兰浩特市成婚,
新郎的家住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乌兰浩特市蒙语,意为红色的城,座落于美丽的洮儿河畔、风光旖旎的科尔沁草原腹地。是兴安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内蒙古东部商品物资集散中心。有蒙、汉、满、朝等十七个民族。
王氏家族的成员分别从鹤岗、齐齐哈尔、杭州、深圳而来,男男女女近二十口人于8月26日在乌兰浩特市全部聚齐。我儿子于担任婚礼司仪。婚礼上,我也心怀热情为新人献上了“祝词”:
今天,科尔沁草原的鲜花为你们开放
今天,乌兰浩特蓝天的鸟儿为你们飞翔
今天,青山为你们起舞,江河为你们欢唱
草原为你们捧出洁白的哈达,太阳为你们闪出耀眼的金光 。今天,我带来真诚的祝福,祝你们情深似海 深爱绵长 ,祝你们事业大成 ,前程辉煌 。祝你们用勤奋的双手绘就人生里的精彩,祝你们用生命的果敢踏平前进中的路障,祝你们平凡的事业如日中天,祝你们爱情的花朵永远芬芳
……
新婚庆典第二天,新郎租用了旅游公司大客车载着我们到科尔沁大草原游玩。旅游车载着大家离开乌兰浩特市区行驶大约近两个小时的功夫,就来到了科尔沁大草原。那天天气晴好,阳光洒向草地显得十分柔和。草原深处,有不怎么紧凑的毡帐牧屋,随着游牧民的减少,草原上真正意义上的蒙古包已经不多,有的大都是景区设置供游人观赏和拍照的的蒙古包。远处的牛羊,正在啃食着嫩草,仿佛诉说着草原的丰美水草,几只正欲展翅飞翔的雄鸡,仿佛聆听着草原的牧歌。蓝天草原相连,天接草原草连天,使人感觉心旷神怡。草原,带给人平静和安宁。女人和孩子们悠闲地躺在地上,柔软的鲜草让人变得软绵绵,忘却生活的一切烦恼,只享受当下这份宁静和舒畅。深吸一口气,幽幽的草香迎面扑来,沁人心脾,让人通透、畅快。蓝天,绿草,徐徐微风,心中的无限希望仿佛从草原上蔓延......
啊!草原,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和你见面了。我们来自各地的家人计划在29日就要返程,28日晚上,新人结婚的第二天,新郎的姨夫在当地有名的、专营蒙古特色的酒店“吉日格勒大酒店”为我们送行。进得“吉日格勒酒店”,但见其装饰与摆设颇具草原风格。能容纳近30人的大转桌中间,是碧绿的“草地”,上有蒙古包、嘞嘞车、牛、马、羊等栩栩如生的小模型,活脱脱一个微缩的草原,桌椅板凳及餐具造型也颇具蒙古特色。
不多时,24道菜摆上餐桌,菜品都是主人精心设计、我们不常吃和吃不到的菜品。我蓦然发现了餐桌上热浪翻滚煮着什么,细一看,原来是煮着的奶茶,奶茶在火锅里热浪翻滚,飘出的香气扑鼻而入、沁人心脾……据悉,奶茶原为蒙古高原游牧民族的日常饮品,至今最少已有千年历史。蒙古高原是游牧民族的故乡,也是奶茶的发源地,最初最正宗的就是蒙古奶茶。据考证,自元朝起传遍世界各地,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奶茶千百年来从未改变,至今仍然是日常饮用及待客的必备饮品。第一大餐是吃“烤全羊”。在内蒙古草原,吃烤全羊是一种地域文化,也是一种对待宾客的礼节和形式,在内蒙古,吃烤全羊和献“哈达”是蒙族对待贵宾的最高礼节。吃烤全羊须履行“剪彩”仪式:由最重要、最尊贵的客人作为“王爷”进行剪彩。对于新娘的婆家来说,最重要、最尊贵的客人理所当然是他们的亲家我内地了。
他,就是今天的“王爷”。只见造型精美的木质小车上驾着“烤全羊”,那羊虽然已经烤成熟羊,但其“造型”未变,仍是四腿跪地匍匐着,栩栩如生活羊一般。在年轻漂亮的美女演员的引领下,“王爷”走向“烤全羊”,先是将放在羊身上的绸缎大红花拿下,举过头顶向大家示意,然后拿起蒙古刀在羊头上割一个“十字”,寓“十全十美”之意,又在羊的后背依次割五刀。接着,在羊的后背“片”下一片羊肉,放在盘子里,不知何意没让吃掉被端走了。接下来又允许“王爷”在羊后背割下一片肉,“王爷”放在嘴里咀嚼,并被问:“王爷,香不香?”
“王爷”大声答曰:“香!”
“剪彩”仪式至此告终。后有厨师上来为大家分割“烤全羊”,把羊排,羊腿,羊背肉,羊肚肉分割的井井有条,为客人端上餐桌……
据服务员讲,在乌兰浩特市蒙古美食餐厅里的烤全羊“剪彩”仪式,在保留传承部分传统仪式的同时又予以创新,依然营造出热烈、隆重、活泼、热闹、祥和的氛围。
“远方的朋友尊贵的客人,请你喝一杯下马酒,在这古老的草原上,我们载歌载舞欢聚一堂,共同干一杯……”伴着身穿蒙古族服装的蒙古男歌手优美的歌声,开始了为客人敬献哈达仪式。“没有羽毛,再大的翅膀也飞不动,没有礼貌,更漂亮的容貌也被嘲笑”。这句谚语是蒙古人崇尚礼仪的真实写照。蒙古人在欢迎贵宾的时候,为了表示敬意,必须向客人献上哈达和敬酒。哈达是蒙古族人民对亲人或贵宾尊敬的一种表达,也是他们热情的象征,献哈达和敬酒是蒙古族重要的礼仪。蒙古哈达有两种颜色,白色和蓝色,都表达了都表达了纯洁、神圣、新鲜和永恒的含义。我们那天接受的哈达是蓝色的。三名年轻、漂亮的蒙族男女演员手持酒杯、手捧哈达一一为我们客人敬献,一个演员手拿装有少许白酒的杯子,令我们分别用食指往酒杯里“粘”三下酒,再向天、地弹一下,往自己脑门点一下,名曰“敬天、敬地和敬神,然后把酒一口喝掉,另一演员随即把海蓝色的哈达佩戴在客人的脖子上……
这样依次进行,主、宾共计二十八人,献哈达仪式进行了大约半个小时……
仪式结束后,蒙族男演员又为我们演奏了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演唱了“呼麦”歌曲《成吉思汗》,唱的是我们谁也听不懂的蒙古语,但我们还是感受到了那种震撼、激情与豪迈。
最后,在女演员的“鼓动”下,大家扭起了酒桌旁的“广场舞”“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 ,绵绵的青山脚下花正开 ,什么样的节奏是最呀最摇摆 ,
什么样的歌声才是最开怀 ,弯弯的河水从天上来 ,流向那万紫千红一片海 ……
在女歌手伴唱下,由演员们牵头,大家身披哈达,不分男女老幼,围绕着餐桌尽情地扭着、晃着,歌声、笑声、掌声混成一体,形成一支动人心弦、完美震撼的大合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