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经漫谈》(二十四)
需卦下:养精蓄锐 天时以候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郊朝细雨浥轻沙
淖野独行俟霁霞
但擐金樽对月舞
峰峦赫赫映曦华

事物之理往往环环相扣,由蒙卦进入需卦犹若自然规律之循,蒙是对蒙昧者开蒙之义,其处于万物稚幼之期,不可不养,需就是等待濡养之义,此时心怀诚信则光明亨通,坚守正道则吉祥如意。德布万方宗妙义,川流百脉循道迹,《易经》各卦看似各自独立,其实前后连贯构成一个整体。而《易传》又将宇宙世界万事万物的存在状态分为两种,即道与器,故而《系辞》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传此处之“器”就是术。道永恒不变,所以道所反应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其变化发展的规律;术变化莫测,所以术所反应的是大千世界中万事万物生生灭灭的一切现象。易经学习其实就是用易经文化来修养自己的灵魂,领悟宇宙道理的奇妙过程就是修道,通过修道悟达宇宙的本质与宇宙现象的变化规则亦即悟道,将内心所悟之道以各种形式方法向世界传播就是传道,将内心所悟道理用于社会实践就是行道,由此可知,闻道、信道、修道、悟道、行道以及传道乃是一个完整的知行合一的布道过程。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此处孔子所言的“闻道”就是“悟道”。世界古圣,无论中国孔子、老子、孟子还是印度释迦牟尼、犹太人耶稣、阿拉伯人穆罕默德等等,一旦悟“道”,则毕生以文字或讲学等形式传道布道,文以载道,大化天下。文化载道,知识载术,由此可见,人类社会的教育根本是文化教育而非知识教育,人类社会的教育应当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灵魂修养过程,而非生存技能及知识的传授与应用,未来世界的教育方向必须由西方的“知识教育”向中国几千年古典传统之“文化教育”转移!由之可见“知识就是力量”是一个错误的口号,支撑一个家庭、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前进的真正动力来自永恒不变的文化凝聚力与文化导引力,也即思想的动力而非知识的动力!

需卦。水天需010111,需者须也,须者本意是等待之意,下卦乾为内卦,上卦坎为外卦,水天需卦之景象是三个男子在等待雨停,引伸为在等待中大家通过饮食宴乐互敬互助从而升华为一种文化涵养与文化礼仪,这就是人类的修养过程即“由器向道”的内化过程。

初九爻辞:“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初九,上应六四,古代城市,内城称为“城”,而城市的外城称为“郭”或“市”,而“郭”外又称之为“郊”,而“郊”外又称之为“野”,城郭郊野其实是城市由内向外延伸的四个地域性层级。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初九,阳刚当位,处于“需”始阶段,位谦身卑,要离开家门去郊外等待远方“饮食”的到来,在耐心无怨持之以恒中等待,求食当恭,保持恒心,没有什么过错。
九二爻辞:“需于沙,小有言,终结。”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虽小有言,以终吉也”。九二刚在阴位,敌应九五,虽然失正,且有九三阻隔上卦坎险,但水仍然透过河沙漫浸,略受“坎”言中伤,因为九二阳刚居中,在二阴位静待无躁,虽略受责难,终究获得吉祥。
九三爻辞:“九三,需于泥,致寇至”。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九三上临“坎险”,但应上六,即将陷入泥水之中。九三本阳,又得三位之刚正,若冒失亢进必招“致寇”灾难,此处之“寇”并非强盗而是代表灾难。所以九三唯有恭敬慎重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六四爻辞:“六四,需于血,出自穴”。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六四,下应初九,处于上卦坎中,遇“坎”而伤,在“血泊”中等待救援!幸而六四阴柔得正,又下应初九阳刚,只有随机随时应变,获得自身或初九之助方脱离“坎”境之险,此时只能顺应变化,听从天命了。
九五爻辞:“九五,需于酒食,贞吉”。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九五之尊,乃本卦主,敌应九二,阳刚中正,时来运转,百福皆集,在饮酒宴乐中等待,坚守正道,必获吉祥。
九六爻辞:“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象曰:“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上六,下应九三,阴居“需”终,事物在“饮食宴乐”后继续成长,上六孤独陷入“坎穴”之境,但上六与九三相应,只要上六诚心实意敬重以待,九三会携手九二、九一,三位刚强之人会越过“坎险”救援上六,最终脱离险境获得吉祥,所以“敬之,终吉”。

需卦从表象上看是“饮食宴乐”之卦,实则为事物在发展“成长”中等待“机会与条件”的成熟与具备,不管是在郊野等待(需于郊),还是在沙、泥中等待(需于沙,需于泥),还是在“饮食宴乐”(需于酒食)中等待,“学会等待”是我们一生的必修课!这就是“无为而治”,而我们一生的坎坷几乎来自“有为进取”时!学会无为,学会等待!而这种“等待”无论泥沙中还是坎坷中,机会总是给予善于“等待”的人。其实宇宙万端皆“相由心生”,一般事物的“开物成务”,皆由心识惯性推动,唯万物之灵的人类,通过所悟之道而正确修心,从而改变升华自己未来之“相”,我们必须坚守自己的信念,方能有志者事竟成,经历乾坤屯蒙之后,需待天时地利的条件之养,方由屯蒙之稚苗循序成长为参天大树,以致于功盖天下,德行无疆。
作者简介: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于2016年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只为祖国文化复兴,文化昌盛,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三木秉凤杯”第十九届全国大型征文活动正在进行中……

征文种类:
现代诗歌、古诗词、散文,小说共四类。
二、征文要求 :
1. 现代诗歌类限投3首,没有字行限制。
2. 古体诗词类作品限投3—4首。
3. 散文、书评、随笔、杂文等散文类作品各限投1篇,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4. 小说类作品,包括即微短小说,也包括中长篇小说的某一章节或选段,但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短小说不得少于三百字.
5. 戏剧作品征文标准参考小说作品。
6. 参赛作品必须原创首发,同届征文中作者向多个诗文类种投稿,只限领奖一次。
三、投递要求:
1. 来稿请发裸文,并注明“三木秉凤杯第十九届征文”字样,无标注者将视作普通来稿不予参评。
2. 附作者简介及照片一张,并将作者真实联系方式主动告与征文主编,以备联系,暂无证书及奖杯。
3.评奖结果公布只按投稿时微信网名,敬请作者不要轻易修改自己的网名。
4.一经投稿,不管是否获奖,除政治原因外,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主编删除。
四、征文时间:
5. 本届征文计划2023年8月1日起至2024年1月底 截稿。
6. 阅读量与系统后台统计不符的一律视为购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永远不得参本平台的赛事!
六、奖项设置:
特等奖1名:奖金3000元。
一等奖5名:奖金600元。
二等奖30名:奖金200元。
三等奖100名:奖金100元。
优秀奖200名:奖金30元。
鼓励奖300名:奖金10元。
投稿处:主编,希望之梦(木易)
微信:yangrrong123
邮箱:1628586637@qq.com
本平台征文不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