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青那点事之十六
栽秧薅草
文/魏少华 诵/梦锁清秋
水田整理好后,就到了栽水稻秧苗的时节。水田层层叠叠,平静如湖面,旭日东升,云霞飘逸,山峦村舍倒映其间,恰如一幅幅展开的水墨丹青图。
栽秧也是抢种季节,天未亮,我们已下田忙活一阵子了。三月间的水田里,水凉如冰。我们是向队里坚决要求下田栽秧的。自以为下乡插队一年多,体力增强了,身体长高了,很多农活都能干了,栽秧有什么难的!
刚下乡时,觉得最苦、最累的莫过于上“狐狸嘴”大山打柴,每月硬着头皮要去3、4次不等,一年以后,也不是难事了。早上走得早,半下午赶回生产队还可做些活路。那条十八弯的山路磨破了几双鞋,也就走顺了;山旮旯里哪有干柴、哪有湿柴也摸熟了。弄好柴担子,上肩一路走起,闪闪悠悠,换肩利落,肩不疼,脚不软,五里八里不歇气,也做得到。

栽秧的活路工分高,知青是按妇女的高分值记分的,这里虽含照顾的成分,但我们也要争做重点农活,以图多挣点工分,年末好多分点粮食。
下乡一年后,断了月(每月27斤大米)供,得自食其力了。世事艰辛,靠天靠地靠别人,不如靠自己的双手。
带领我们栽秧的是辉儿,他是少年头,比我小三岁。他身体墩实,手脚快捷,什么农活都会干,他常笑话我们跟妇女儿童一起干活。
下田栽秧每人栽四行,他让我只栽三行,他顺手帮我栽一行,他一人栽五行。我心想,一年多来,我、魏老二并没有白吃干饭!今天得好好表现一番,把他甩在后面,杀杀他的傲气。

辉儿动作熟练体力好,秧苗栽得标直,株株挺立,不斜不倒,我暗自佩服,但心有不甘,他年纪比我小、栽5行、还走在我前面,我觉得面子上有些挂不住,暗下决心追上他。一个秧把子栽完,换第二个时,不直腰不歇气,一个劲追下去。辉儿不紧不慢地始终在我前面,我快他亦快,我慢他也慢,追了一阵子,就是追不上。
双腿有些酸软了, 我转过头去看他一眼,正好他也在看我,我们四目相对,他嘴角露出自信满满的笑意,一点没有倦意,我的信心象漏了气的皮球,一下子蔫了。我想站立起身歇口气,但糟糕的是腰象被绳索梱紧了一样,又酸又胀又麻,就是站不直,刹那间,额上的汗水象泉水般冒了出来。
魏老二,别忙伸腰,快到田埂上歇一下。听到辉儿的喊声,我只好弯腰走到田埂边,他将我拉了上去。我象虾米一般歪倒在田埂上,再看我栽的那三行秧苗,东倒西歪就象在田里扭秧歌舞。

栽完秧苗,约半月左右,秧苗就扎下根成活了。这时要观察秧苗的生长状况,有的秧苗株体短小瘦弱,青中带黄,稀稀拉拉不齐苗,这一般被称作是冷水田的秧苗,这种田土壤偏酸性,当年的治理办法,就是向田里洒生石灰来改善土质。
洒生石灰后,要及时下田薅秧除草,不然,洒落在水面的生石灰被风吹日晒,大部分挥发掉了,起不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第一次下田薅秧,觉得又轻松又好玩。一群人排成一大排,齐齐整整在水田里来回走动,用脚将散落在秧苗上的石灰摇落在水里,用脚将水里的石灰划踩在泥土里,让石灰与稀泥混合。这样很少弯腰,只是感觉到小腿与大腿相连接的部位,特别是腿窝处,被秧苗摩擦得痒舒舒麻扎扎地不大好受。

一天干下来也不觉得劳累,但到了晚上,被秧苗磨擦过的地方如火烧火燎般痒疼,仔细察看,原来脚部皮肤表面被大面积划伤,已经红肿,有的部位开始冒出血水珠子,由于伤口混入了生石灰,那种疼痛如钢针扎剌一般。
幸亏瘦儿从家里舀了半碗生菜籽油,还带来两块竹片,教我们在受伤处淋上生莱油,用竹片刮洗伤口。竹片到处,哧哧啦啦地刮着皮肉,如火上浇油,似伤口洒盐,疼痛感倍增,切身体验到了“关云长刮骨疗毒”的感受。但伤口里的石灰却被清洗了出来。虽然痛得我们渾身大汗,但刺痛感逐渐减轻,第二天早上起床,基本恢复了正常。

再有半个月时间,秧苗快要封行成林了,青青葱葱一片片,蹲在田边,能听到秧草生长的拔节声,轻风徐来,秧苗的清香,阵阵扑鼻。
秧苗长得快,稗草长得更快,放眼望去,高出秧苗一头的都是稗草,这稗草好出风头,杆茎粗壮,其色深绿,象狗尾巴一样,随风招摇。
我们又是一群人下田扯稗草。稗草不除,尽抢庄稼的肥料,祸害秧苗的生长。稗草还很顽固,常常生长在秧苗束的中间,不小心将稗草扯断了,还得将其根须清理干净。有时连带扯起几株秧苗,将稗草的根须摘除。
2023.9.26

作者简介:魏少华,铁路退休职工,喜欢旅游和看书,好运动和涂鸦,也喜欢写几句顺口溜自娱。
主播简介:尹相秋 (网名梦锁清秋)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朗诵联盟会员《清秋文轩》总编,《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中华汉俳》《中国联墨缘香》副总编:2020年中国互联网首届朗读大赛获得优秀奖。有百余篇作品发表在网络平台。朗诵作品接近三千首;配音秀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