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即墨古城”和“石雷之乡”讨论之续篇
李皓:觉得那天“天南地北平度人”群里关于“地雷之乡”和“即墨故城”的讨论挺好挺有意思,我便认真梳理了下,《都市头条·济南头条》给推送了。现发在这里,感兴趣者可再复习复习。
懒语者:“地雷之乡”说法有点偏,地雷也不是平度人发明的,当时是从西海军分区领回来的,说明别的地方已在推广使用地雷了。
王永学:“石雷之乡”更准确一些。
李皓:嗯,“石雷之乡”更为确切些!大泽山到处不缺石头。
懒语者:凡事客观地看,争论有时没什么意思,包括即墨至今建县城也有一千四五百年了,说起来也算是古城,建了也没错。江南有百年左右的镇都可以叫古镇了。
李皓:两地皆古,只是想比一比哪地更古!
王成礼:前几年青岛总工会组织先模人物去“即墨古城”参观,现场听解说员说即墨的历史如何久远,没提到平度。我打断她解说,问她即墨故城原址在哪里?她说听说好像是在平度。我说:平度就是即墨的老家,也是你的祖籍,以后填籍贯你就填平度。逗得当时现场的人一片笑声。
信义庄:还“即墨古城”,连“平南、平北、平东、平西、蓼兰”的事 都没几人知道了。
李皓: 您是平度人吗?有资料显示,抗日战争时期,现今的平度附近有个西海专区,当时其管辖范围为:掖县、掖南、招远、莱阳(莱西)、平度(平北)、平西六县,常溪萍担任专署专员。
信义庄:我不是平度人,但关注了一下平度!
(以下为“信义庄”提供的其网文《纸片里的故事——平度的东西南北》中的有关内容。)
谈到抗战,应该讲没有不知道地雷战的,但要问,这地雷战最初起源于哪里?可能知道的并不太多。《人民日报》“胶东抗日根据地”一文中讲道:“在抗日游击战争中,胶东根据地军民广泛开展了地方性、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其中,起源于平度县、大显神威于海阳县的地雷战,威震敌胆。”山东省海阳市博物馆的高京平在谈到地雷战时说:“胶东的地雷战最早起源于平度大泽山抗日根据地,当年海阳县地雷战是学习大泽山区民兵的经验后广泛开展起来的”。
据报道:1941年初,平北县天柱区的高家、韭园、所里头、南台、北台五个村率先成立了民兵联防。高家村高禄云任指挥,韭园村周维绪任副指挥。联防民兵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在区人民武装委员会指挥下,实行统一组织、统一指挥,做到一村有难、邻村相助,联合起来打击日本侵略者。1941年春,日伪军百余人进山“扫荡”,联防民兵第一次学习埋设地雷。韭园村民兵周维绪在村西蛤蟆湾,高家村民兵高正云在村西北的岔道口分别埋设了地雷。日伪军进入雷区后,踏响了三颗地雷,当场炸死炸伤八个日军。第一次使用地雷初战告捷,民兵尝到了地雷战的甜头,地雷战由此在大泽山区逐步开展起来。
1942年4月,驻掖县、平度据点纠集千余日伪军,“扫荡”大泽山抗日根据地,联防民兵获得情报后,在高家村西北面的河滩里,埋设了百余枚石雷。同时,埋伏在周围山上的民兵麻雀组,不断打冷枪引诱敌人。日伪军见只有几个“土八路”,一涌而上,踏入了雷区。一时间,石雷炸响,石块飞溅,山摇地动,浓烟滚滚,炸得敌人鬼哭狼嚎,死伤50余人,剩下的抱头鼠窜,逃回据点。高家民兵联防取得了发明石雷后的首次胜利。八年抗战中,高家民兵联防与日伪军作战600余次,毙伤敌人2300余人,缴获枪支769支,子弹万余发,割敌电线1300多斤,缴获战马7匹。高家民兵联防为保卫大泽山抗日根据地作出了巨大贡献。涌现出县以上民兵英雄46名,其中,14名获得八路军胶东军区授予的“民兵英雄”、“战斗英雄”、“爆炸大王”和“神枪手”称号。1943年8月被胶东军区授予“铜墙铁壁的高家民兵联防”光荣称号。
李皓:噢。这几段文字叙述得很详细!电影《地雷战》中的“高家庄”,应该就是脱胎于平度大泽山区的“高家”,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信义庄:知道“平度”是1980年到泰安求学的时候。班上有两位来自平度的靓男俊女,令人印象深刻。后来,因为工作,曾几次走进平度,知道了大泽山、天柱山,知道了《郑文公碑》,还知道了抗战时期的平北、平南、平东、平西,以及后来的蓼兰。
(以下内容搞自“信义庄”《纸片里的故事——平度的东西南北》)
1940年9月,平度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随后,为了抗击日寇的需要,在党的领导下,1941年9月,胶东区党委将平度县一分为三,设立了平北、平南、平西三县。各县相继成立了县大队,人员达200多人,尔后各区成立区中队。1945年1月,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胶东区党委决定,将平南县划分:平南、平东两县,成立了平东县工委,隶属南海地委。至此,平度历史上出现了“东西南北”四县共治的奇观。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五十年代初,对抗击日寇,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支援山东和全国解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四县中除平东县外,平北县存续时间相对较短。但就在这短短八年多的时间里,平北县党政军民却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
1952年,“平南县”改名为“蓼兰县。究竟为什么要这样改,查不到任何官方的解释。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看,普遍认可的原因可能是重名。当时在广西境内也有一个平南县。平度境内的平南县是在1941年设置的,在广西没有解放之前,重名没有什么影响;但全国解放后,再有重名县,管理起来就有许多的不便了。另外,广西自治区的平南县历史比较久远,在这种情况下,平度境内的平南县,更名为“蓼兰县”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平南改称“蓼兰县”后不到一年,平西县就撤销划入了蓼兰县。当时就村庄数量而言,蓼兰县几乎占了原平度县的半壁江山。令人意外的,蓼兰县的持续时间很短,从1952年8月设置,到1956年3月撤销,仅仅不足四年。故此,凡是带有“蓼兰县”字样的资料文书应该都是十分宝贵的。
李皓:已全文拜读过您的大作,受教!从您的文章以及有关新闻报道中看,人们(包括即墨人和海阳人)还是都承认“即墨古城”和“石雷之乡”的“根”在平度的,只是人家运作的早、操作的好,名声盖过平度罢了。
信义庄:对!讨论有益!祝开心!常交流!
(泉歌据平度“天柱文学”群、济南“《日记杂志》”群有关聊天记录,以及“信义庄”之《纸片里的故事——平度的东西南北》整理。)

图为坐落在平度古岘镇境内的“即墨故城”遗址碑。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