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的你,未来可期
文/任敬强
今天周一,来到学校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在门口迎接师生的到来。 到学校门口时,已经有些学生陆陆续续到来了,他们来自全镇的各个村庄,大多是被家长送来的。家长有的开着小汽车,有的开着面包车,大多数开的是三轮车。这些三轮车有的是封闭的,有的是敞口的。从送学生的交通工具就能大体判断出,送孩子的人里面大多数是孩子们祖辈,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父母可能是忙于生计,无法亲自将孩子送到学校。也可以这样推测,在四中上学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留守儿童或少年。
留守儿童少年的教育问题是目前国家非常重视的问题之一,由于父母大都在外工作,孩子的抚养是交给隔辈亲人的,隔辈教育孩子总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或是处于养而不教、养而少教的情况,或是隔辈溺爱对孩子言听计从,或是因为祖辈文化水平受限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因此导致留守孩子疏于教育引导,因此出现很多问题。
站在学校的大门口,看着一辆辆的车,走来停下,孩子从车上下来,提着或背着书包,快速地走进校园,车子又迅速地离开。虽然学校门口的道路比较窄,但送孩子上学的道路却并不拥堵。偶尔转身看到从身边匆匆走过的学生,他们总是有礼貌的道声:老师好!以前总是认为,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的原因,留守儿童自己可支配的时间较多,大多数孩子由于自控力差,会被手机吸引了去,周末会疯狂的玩手机,周一来到学校的时候会精神不振。可是现实跟推测的相差颇大,不少孩子穿着干净整洁的校服,走路时充满着朝气。
七点半左右,从身边走过的学生渐多,几个孩子手里拿着的文具和纸张吸引住了我。我叫住几个孩子,接过他们手中的纸张一看。,原来是周五团委组织学生画的手抄报!鲜艳的色彩,细腻的笔调,精美的字体,孩子们是下了真功夫的!因为主题是“庆国庆”,手抄报上的图案以中国元素为主,天安门城楼、华表、祥云、圆月、龙,都画得有模有样。有一个学生画的华表,纹理非常细腻,全是用中性笔,一笔一笔勾勒的。
“这份手抄报你画了多长时间?”我好奇的问道。
“两个多小时吧。”小作者羞赧地说。
“不错,画得挺好。”我向她树起了大拇指。
这样的场景在校门口重复了好几次。我们的学生还真的能静下心来!我的心里更加笃定,四中的很多孩子是可以在学习上取得长足进步的。因为他们能做到“静”,而“静”恰恰是学习进步的根本因素之一。《大学》是这样论述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虽然大多数的孩子是留守在家的,但是仅从画手抄来看,就可以判定这些孩子自律性是比较强的,并没有长时间沉溺于手机。能长时间的静下心来制作手抄报,便能做到长时间的静下心来读书学习。如果说孩子们的成绩目前不理想,只能说是以前的基础较差,或是学习方法不对路而已。
将近八点,学生都进入了学校,我便走进校园,可是学生绘制的精美的手抄报一直在眼前闪现。
下午,第一节课刚上,友磊老师便邀请我去评选周末时让学生绘制的手抄报。多功能教室的大桌子上,已经摆满了学生的作品,数量还真不少呢,有五六十份的样子。绝大多数的手抄报都绘制的图文并茂。由衷的赞叹了几句,我们的学生真不错,并说出了自己早晨时的想法:夏津四中的孩子未来可期,因为他们有着学习好的思想基因!
“要想评出六份一等奖还真不容易”,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的专业老师士令说,“画得好的太多了!”
我没有参与他们的评选,等下午将近下班时,手抄报已评选出等级,而且很多优秀的作品已经装上精致的小框。这些作品在装饰之下更显精美。
做手抄报是日常教学中很小的一件事,可从一件小事之中,我却发现了其中所蕴藏的大大的希望,愿我们四中的孩子都能像做手抄报一样对待自己的学习,若是如此,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