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的联想
文|瘦雁
一道闪电
云儿挤呀挤
像羊群遇到狼一样
挨在一块,盖住大地
大地透不过气来
一声霹雳
吓得云儿四处躲避
大地深深吸了口气
伸了伸懒腰
风儿旋呀旋
像旋转的陀螺一样
带着尘埃,卷入云层
云层一阵痒痒
一个喷嚏
吓得大树长出一颗奇异果
斧子劈落了怪果
大树留下了一块伤疤
三道闪电
雾气聚呀聚
像漫天的大雪一样
飘过原野,缚住大海
大海睁不开眼晴
一声雷响
吓得迷雾赶快散去
无边的海面
荡起了浪花
雨水下呀下
像筛落的银河水一样
冲开空气,泼向原野
淹沒了茫茫的绿野
一道彩虹,赶走了雨水
今天彩虹,告别了大地
大地重新披上绿装
呵,身上的伤疤啊
那是医生的杰作
锋利的手术刀
接连划开我的肚子
生命是何其的脆弱
又是那么的顽强
犹如闪电过后
2023.9.17
——评瘦雁老师的《闪电的联想》
作者|一风
佛教里的“摩诃”,指的是无智可测的大。庄子《逍遥游》里的“鲲鹏”,指的是这大鸟有不知几千里长的翅膀。前者的大,不可思议;后者的大,难以想像。对于我们俗人来说,这无疑是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夸张是古人写作常用的手法,譬如《战国策》里记载苏秦劝说秦王失败后落魄回家,妻子不下织机,嫂子不去做饭,父母不与他说话。待他知错用功,成功游说赵王,赵王大喜封他为武安君后,苏秦再次回到家,父母准备酒席,妻子不敢正面看他,嫂子像蛇一样匍匐在地上。成败前后,天壤之别,显然是用夸张的手法。
夸张手法,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从想像到感官,从感官到思维,让人无所不及,无所不晓。哲学思维的四个触角中的“伸向外部世界”,指的就是从自我出发到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格物致知,讲的就是从事物的规律中到触类旁通。
回到瘦雁老师《闪电的联想》的诗作,通过四道闪电的形象描写,刻画出由闪电而起,到风起云涌,再到雨落大地的过程。这过程,看上去是以程序式的逻辑徐徐铺展开来,实质上是以糅面加碱水的多层次复合式一会儿递增、一会儿递减综合式地表现。递增在于形象地比喻--“云儿挤呀挤,像羊群遇到狼一样,挨在一块,盖住大地。”这递增表现的是云聚云涌,为暴发式的落雨作了充分的铺垫。递减在于拟人地刻画--“云层一阵痒痒,一个喷嚏。”
生命存在于自然界,有人有物,有生命有表达。既然是自然界,总离不开冬天的飞雪,夏日雨后的彩虹,还有那雨雾旷野的氤氲弥漫。生命是阳光的,也是潮湿的。阳光给人以温暖和盼望,潮湿让人生起无助的孤独和寂寞。人性从来都离不开自然景物给人的暗示,同样是有雷声有闪电,有狂风有暴雨,对于一个健康的人来说,那是一种生命的启示,有力量有精神,有盼望有芬芳。而对于一个身体需要手术的诗人来说,他联想的除了手术刀带来的隐隐的恐惧,还有对术后状况未测的担忧。正如诗中写的那样--“锋利的手术刀,接连划开我的肚子,生命是何其的脆弱。”
诗人毕竟是诗人。虽有隐隐的恐惧,那是正常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反应,但精神和意志一直在,这是作为诗人仅有的一种骨子里的刚毅和力量。你看,他不是这样写出自已的心声吗--“又是那么的顽强,犹如闪电过后。”简洁而有力量,旷达而无边际。
古人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作为诗人,一位饱经风霜阅读生命章节的人,瘦雁老师落笔气势大有一种“明者远见于未萌,知者避危于无形”的智慧。由手术刀联想到闪电,由闪电联想到自然界里的种种现象,让人耳目一新。